呱呱美文网  - 为您分享正能量早安心语语录的句子

李贺《马诗》译文及赏析【精选4篇】

admin

点击全文阅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是一米范文www.1mi.net编辑给大伙儿整编的4篇李贺《马诗》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马诗的意思翻译范文 篇一

【关键词】语义翻译交际翻译意境美文化传递具体美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073-01

西方的翻译研究学派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以来,涌现出一大批卓有建树的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就是20世纪二战后英国主要翻译理论家之一,他的翻译理论以简明扼要、短小精悍见长,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1981年,他的专著《翻译初探》由英国普卡蒙出版社出版。在这部专著中,他首次收入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两个概念,并指出语义翻译旨在帮助目的语读者理解文本的意思,使译文和原文的形式更为接近;在交际翻译中,旨在为读者排除阅读或交际上的困难与障碍,推动交际顺利进行,使译文和原文的形式不受约束。在翻译过程中将二者合用,使翻译更为流畅,更为传神。

一 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在诗歌翻译中的结合,有助于再现诗歌的意境美

诗歌是文学中的文学,其语言精炼、优美、含蓄。其声音、色彩之美难以描绘;暗示、双关之妙更难以表达。诗歌的灵魂是意境,是诗人的情感表达。此意境之美由音美、行美、意美三美构成。

1.二者的结合有助于再现行美

汉语诗歌与英文诗歌在形式结构上的不同,汉语诗歌与英文诗歌的形式美也不同。外形整齐是中国古诗的固有特征,而英文诗歌则长短不齐。因此如何将诗歌的行美在翻译时充分再现是翻译的重要问题,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相结合会对此问题的解决起到重要作用。如金昌绪的《春怨》及其译文:

莫教枝上啼……

不得到辽西。

Their songs awake poor me…

Far off on the frontier.

在译文中,译者采用语义翻译的方法,完整表达原诗所要表达的意思,同时结合交际翻译的方法将实际上只是一个完整的英文句子断开而成三个诗行,中间未加任何标点符号,形成跨行连续。整首诗歌长短缩进的形式保持了译诗与原诗在形式美的一致性。译诗的第一行为铺陈,后三个跨行对首行“打起黄莺儿”的原因进行解释,形断意连,上下连通,一气贯注,将思妇被扰之后的苦思之情、娇憨之态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与此同时,译者采用语义翻译的方法将原诗句尾押韵的特点体现于英译诗中,分别以“tree”、“me”、“dear”和“frontier”在句尾押韵。然而,原诗一韵到底的情况在英诗中较为少见,因而译者采用交际翻译的办法将其处理为中间换韵的情况,使第一、二诗句中“tree”和“me”的[i:]韵换为“dear”和“frontier”的[iə]韵,从而使译文更符合英诗的韵律风格。译者通过这样的结合,将诗歌的行美展现给读者。

2.两者的结合有助于意美的再现

诗的解读从意象开始。在翻译中,除了力求行美,译者同样需要发挥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各自的优势,还应忠于原诗,将诗文的意象在译文中体现出来。

3.两者的结合有助于音美的再现

音美的语外要素体现了音义之间的密切联系,因而可以突出原诗意美;其语内要素则体现为语音的重复,而语音的完全重复通常意味着语词的重复。译者可以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结合,考虑诗歌翻译中的音似,以展现给读者音美的享受,让译文读者像原文读者一样,产生如闻其声的效果。

二 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在诗歌翻译中的结合,有利于传递诗歌的文化精髓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转换。由于两种文化背景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和词语的使用上存在诸多差异,因为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往往具有不同的理解。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结合,能够帮助译者解决翻译过程中的文化障碍,因为语义翻译的原则有助于译者尊重对方的文化,而交际翻译的原则又有助于译者翻译出合乎语言本身习惯表达方式的译文,达到传递诗歌的文化精髓的目的。

三 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在诗歌翻译中的结合,有益于再现模糊语言的具体美

汉语重模糊,英语重明晰。汉语的表达重整体感应,是一种意境美的语言,而英语则讲究逻辑,重在形合。汉诗英译的一大障碍是如何重现原诗中的模糊词语。互译时译者结合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注意各自的思维特征和文化内涵,注意模糊词语涉及的汉英文化方面的差异,实现模糊语言翻译后的具体美。

综上所述,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对诗歌翻译具有宝贵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两者的恰当结合和巧妙运用,对于再现诗歌的意境美,模糊语言的具体美,传递诗歌的文化精髓,具有十分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李贺《马诗》译文及赏析 篇二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1】大漠:广大的沙漠。

【2】燕山:在河北省。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3】钩:古代兵器。

【4】何当:什么时候。

【5】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6】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7】清秋:清朗的秋天。

【注释】:

[1]络脑:马络头。属贵重鞍具,象征马受重用,此处亦暗指渴望人才得到重用。

作品赏析: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马诗的意思翻译范文 篇三

埃兹拉・庞德无疑是美国现代文学中最有争议的人物,他和他的诗歌一直是文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试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出发,以庞德英译中国古典诗歌为例,探讨庞德的翻译目的对他的翻译实践的影响。

关键词

庞德

目的论

翻译

庞德认为,诗歌翻译不应过分强调直译、紧扣字面意思,而是应关注文本意思,注意再现文本所蕴含的感(www.1mi.net)情,如只局限于字面意思,就会妨碍文本意义的传达,从而损害整首诗的意境和美感的传达。再来看庞德译李白的《送友人》一诗: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Blue mountains to the north of the walls.

White river winding about them.

Here we must make separation.

And go out through a thousand miles of dead grass.

Mind like a floating wide cloud,

Sunset like the parting of old acquaintances.

Who bow over their clasped hands at a distance.

Our horses neigh to each other as we are departing.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庞德的译诗基本准确地传达了原意。译文“blue mountains”,“white river”,“a floating wide cloud”,“sunset”与原文中的“青山”、“白水”、“浮云”、“落日”四个意象呼应。他将“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译为两个明喻句,恰到好处地反映了离别时的愁苦。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挥手”,只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但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庞德的 “Our horses neigh to each other as we are departing”译得极为传神。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一般来说,译者在翻译古代诗歌作品的时候往往采用古旧陈腐的诗性词语,以此来拉大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产生历史感。而庞德逐渐意识到,使用古语翻译中国诗的做法只能使中国诗非中国化,所以他逐渐地改变了这种翻译方法。从下面一首《怨歌行》的译文中我们能看到他的这种变化。

《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The Autumn Fan

O fair white silk, fresh from the weaver’s loom,

Clear as the frost, bright as the winter snow―

See! friendship fashions out of thee a fan,

Round as the round moon shines in heaven above,

At home, abroad, a close companion thou,

Stirring at every move the grateful gale.

And yet I fear, ah me! That autumn chills,

Cooling the dying summer’s torrid rage,

Will see thee laid neglected on the shelf,

All thought of bygone days, like them bygone.

( Herbert Giles)

A Fan Piece, To her Lord

O fan of white silk,

Clear as frost on the grass-blade.

You also are laid aside.

(Ezra Pound)

翟里斯的译文比较忠实于原文的翻译,且多用明喻。庞德的创译只有3行,通过“洁白的绸扇”和“你”两个意象对照,又通过“你”和“她的帝王”两个意象形成呼应,绸扇和绸扇主人被人遗弃、幽居冷宫的诗意自然流露出来,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人被玩弄被遗弃的普遍悲剧命运。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庞德不断地改进诗歌翻译技巧,一改翟里斯的铺成和缠绕,采用了意象并置的技巧,用现代的、日常使用的语言将古代的诗歌作品翻译的更加通俗易懂。

参考文献:

李贺《马诗》译文及赏析 篇四

《马诗》

唐代: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马诗》注释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在河北省。一说为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

钩:古代兵器。

何当:何时。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马诗》赏析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得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钩”是一种弯刀,一种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的意思。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年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荆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乍看是应用赋法,实则启动后两句抒情,又具有兴义。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何时才能受到皇帝的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三、四句借马以抒情。“金络脑”是贵重的马具,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这首诗是写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这首诗属于寓言体或比体,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比喻沙,以钩比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有兴,行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做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词语搭配新奇,“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字句的锻炼,也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马诗》简析

李贺的《马诗》共有23首,名为咏马,实际上是借物抒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建功立业的抱负。这里所选的是第五首。

广阔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这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大显身手之地;然而,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制辔脑,飞奔在清秋的大地上?本诗语言明快,风格健爽。前两句写景,写适于骏马驰骋的燕山原野的景色;后两句抒情,自比为良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

《马诗》作者介绍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点击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