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呱美文网  - 为您分享正能量早安心语语录的句子

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总结(精选20篇)

admin

点击全文阅读

【简介】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总结(共20篇),供大家阅读。在此,感谢网友“dengdai2010”投稿本文!

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总结

篇1: 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一、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对于每一颗行星,太阳和行星的联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二、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公式:F=Gr2m1m2,其中G=6.67×10-11 N・m2/kg2,称为引力常量、

3、适用条件:严格地说公式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可近似使用,但此时r应为两物体重心间的距离、对于均匀的球体,r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三、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解决天体(卫星)运动问题的基本思路

(1)把天体(或人造卫星)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关系式:Gr2Mm=mrv2=mω2r=mT2π2r.

(2)在地球表面或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即mg=GR2Mm,gR2=GM.

2、天体质量和密度的估算通过观察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轨道半径r,由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即Gr2Mm=mT24π2r,得出天体质量M=GT24π2r3.

(1)若已知天体的半径R,则天体的密度ρ=VM=πR34=GT2R33πr3

(2)若天体的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其轨道半径r等于天体半径R,则天体密度ρ=GT23π可见,只要测出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的周期,就可求得天体的密度、

3、人造卫星

(1)研究人造卫星的基本方法: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Gr2Mm=mrv2=mrω2=mrT24π2=ma向、

(2)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的关系

①由Gr2Mm=mrv2得v=rGM,故r越大,v越小、

②由Gr2Mm=mrω2得ω=r3GM,故r越大,ω越小、

③由Gr2Mm=mrT24π2得T=GM4π2r3,故r越大,T越大

(3)人造卫星的超重与失重

①人造卫星在发射升空时,有一段加速运动;在返回地面时,有一段减速运动,这两个过程加速度方向均向上,因而都是超重状态、

②人造卫星在沿圆轨道运动时,由于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所以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凡是与重力有关的力学现象都会停止发生、

(4)三种宇宙速度

①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1=7.9 km/s.这是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也是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若7.9 km/s≤v<11.2>

②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11.2 km/s.这是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若11.2 km/s≤v<16.7>

③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16.7 km/s这是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若v≥16.7 km/s,物体将脱离太阳系在宇宙空间运行、

题型:

1、求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星球表面处万有引力等于或近似等于重力,则:GR2Mm=mg,所以g=R2GM(R为星球半径,M为星球质量)、由此推得两个不同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关系为:g2g1=R12R22・M2M1.

2、求某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若设离星球表面高h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h,则:G(R+h)2Mm=mgh,所以gh=(R+h)2GM,可见随高度的增加重力加速度逐渐减小、ggh=(R+h)2R2.

3、近地卫星与同步卫星

(1)近地卫星其轨道半径r近似地等于地球半径R,其运动速度v=RGM==7.9 km/s,是所有卫星的最大绕行速度;运行周期T=85 min,是所有卫星的最小周期;向心加速度a=g=9.8 m/s2是所有卫星的最大加速度、

(2)地球同步卫星的五个“一定”

①周期一定T=24 h. ②距离地球表面的高度(h)一定③线速度(v)一定④角速度(ω)一定

⑤向心加速度(a)一定

篇2: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总结

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总结

1.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简介(轨道、面积、比值)

丹麦开文学家开普勒信奉日心说,对天文学家有极大的兴趣,并有出众的数学才华,开普勒在其导师弟谷连续对行星的位置进行观测所记录的数据研究的基楚上,通过四年多的刻苦计算,最终发现了三个定律。

第一定律:所有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运动,太阳则处在这些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的过程中,与太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

开普勒行星运动的定律是在丹麦天文学家弟谷的大量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概括出的,给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2.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成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引力方向沿两个物体的连线方向。

引力常量,它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kg的物体相距1m时的相互作用力,17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测出。

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卡文迪许扭秤

实验原理是力矩平衡。

实验中的方法有力学放大(借助于力矩将万有引力的作用效果放大)和光学放大(借助于平面境将微小的运动效果放大)。

定律的适用条件:严格地说公式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公式也可近似使用,但此时r应为两物体重心间的距离。对于均匀的球体,r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当两个物体间的距离无限靠近时,不能再视为质点,万有引力定律不再适用,不能依公式算出F近为无穷大。

注意: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的运动与天体运动统一起来,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规律之一,式中引力恒量G的物理意义是:G在数值上等于质量均为1kg的两个质点相距1m时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

3.综上所述

重力大小:两个极点处最大,等于万有引力;赤道上最小,其他地方介于两者之间,但差别很小。

重力方向:在赤道上和两极点的时候指向地心,其地方都不指向地心,但与万有引力的夹角很小。

怎样学好物理

学物理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在把基本概念和规律掌握清楚的基础上,然后再去做题,才能理清做题思路,独立做会物理难题。学物理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要懂得推理与分析、学会总结。

物理g是什么意思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一定是指向地心的(只有在赤道和两极指向地心)。地面上同一点处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同样,当m一定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重力加速度g成正比,用关系式G=mg表示。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值约为9.8N/kg,表示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9.8N是一个平均值;在赤道上g最小,g=9.79N/kg;在两极上g最大,g=9.83N/kg。N是力的单位,字母表示为N,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的力)

篇3: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万有引力)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目录

行星的运动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宇宙航行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8.发射速度:采用多级火箭发射卫星时,卫星脱离最后一级火箭时的速度。

运行速度:是指卫星在进入运行轨道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线速度。当卫星“贴着”地面运行时,运行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7.9km/s。卫星环绕地球飞行的最大运行速度。地球上发射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11.2km/s。 使人造卫星脱离地球的引力束缚,不再绕地球运行,从地球表面发射所需的最小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16.7km/s。使人造卫星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从地球表面发射所需要的最小速度。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如何学好高中物理 高中物理提分方法

高中物理的的考试的难度比较大,理解起来比较难,但是想要在高考的时候取得理想的成绩需要大家重视物理考试的学习加强备考,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如何学好高中物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注重对物理教材的理解

高中物理的考试其实只要是将书本上的内容能够透彻理解之后,考试难度就不会很大了,因为考试超纲的内容比较少,都是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出题的,所以大家在备考的时候一定要注重物理教材的学习,对物理教材的学习并不只是看书这么简单,一定要全面的掌握,理解其含义,并且将书中的物理例题自己做一遍,然后再去听老师的讲解,加深物理的备考印象,在对物理教材的学习过程中如果出现不理解的考试内容,一定要及时找物理老师沟通,让其帮助讲解,因为特别是对理科的学习,一定不要积压物理问题,一旦积压下来了再想跟上考试进度就非常的困难了。

要学会记物理笔记

因为物理的知识点比较宽泛复杂,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会为我们拓展知识点,当时我们有所掌握,但是在过后的时候可能就忘了老师讲课的思路了,所以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学会记物理笔记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对物理知识点全面的诠释,通过物理笔记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

要学会灵活灵用物理知识点

在学物理知识点的过程中,要学会对物理知识点灵活灵用,因为物理考试的难度比较大,不代表平时课听懂了考试的时候题就能会做,想要在物理考试的时候能够得心应手,在平时的时候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要灵活,分析其深层次的含义。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万有引力)

篇4: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

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

一、行星运动

1.地心说和日心说

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及其它行星都绕地球运动,日心说认为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它行星都绕太阳运动,日心说是形成新的世界观的基础,是对宗教的挑战。

2.开普勒第一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指出: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个定律也叫做“轨道定律”,它正确描述了行星运动轨道的形状。

3.开普勒第三定律

开普勒第三定律指出: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R3/T2=k.这个定律也叫“周期定律”.行星运动三定律是开普勒根据第谷连续对行星运动进行观察记录的数据,经过刻苦计算而得出的结论.

二、万有引力定律

1.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

(l)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两个物体质量越大,它们间的万有引力越大;两物体间距离越远,它们间的万有引力越小.通常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小,在天体系统中,万有引力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2)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是:.即两物体间万有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2.引力常量及其测定

(1)万有引力常量 G=6.67259×10-11 N?m2/kg2,通常取G=6.67×10-11 N?m2/kg2.

(2)万有引力常量G的值是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首先准确测定的.G的测定不仅用实验证实了万有引力的存在,同时也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实用价值.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在研究天体运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把地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与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起来,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基础.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下列应用:

(1)用万有引力定律求中心星球的质量和密度

当一个星球绕另一个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设中心星球质量为M,半径为R,环绕星球质量为m,线速度为v,公转周期为T,两星球相距r,由万有引力定律有:

,可得出,由r、v或r、T就可以求出中心星球的质量;如果环绕星球离中心星球表面很近,即满足r≈R,那么由可以求出中心星球的平均密度ρ。

(2)发现未知天体:万有引力定律不仅能够解释已知的天体现象,而且可以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预言天体的轨道从而发现新的天体.

(3)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关系

一般的星球都在不停地自转,星球表面的物体随星球自转需要向心力,因此星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有两个作用效果:一个是重力,一个是向心力。如图所示,星球表面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是重力,另一个分力是使该物体随星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即

地球表面的物体所受到的向心力f的大小不超过重力的0.35%,因此在计算中可以认为万有引力和重力大小相等。即mg=G 。所以重力加速度g= G ,可见,g随h的增大而减小。如果有些星球的自转角速度非常大,那么万有引力的向心力分力就会很大,重力就相应减小,就不能再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了。如果星球自转速度相当大,使得在它赤道上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恰好等于该物体随星球自转所需要的向心力,那么这个星球就处于自行崩溃的临界状态了。

(4)双星

宇宙中往往会有相距较近,质量可以相比的两颗星球,它们离其它星球都较远,因此其它星球对它们的万有引力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将各自围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固定点做同周期的匀速圆周运动。这种结构叫做双星。

⑴由于双星和该固定点总保持三点共线,所以在相同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必相等,即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必相等,因此周期也必然相同。

⑵由于每颗星的向心力都是由双星间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提供的,因此大小必然相等,由F=mrω2可得,可得,即固定点离质量大的星较近。

⑶列式时须注意: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中的r表示双星间的距离,按题意应该是L,而向心力表达式中的r表示它们各自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在本题中为r1、r2,千万不可混淆。

当我们只研究地球和太阳系统或地球和月亮系统时(其他星体对它们的万有引力相比而言都可以忽略不计),其实也是一个双星系统,只是中心星球的质量远大于环绕星球的质量,因此固定点几乎就在中心星球的球心。可以认为它是固定不动的。

物理学习方法

(一)做好章节的知识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多且凌乱,所以做好章节总结十分有必要。学生可以在每一章老师讲完课后,系统地复习一遍课本知识,把考试要考的重点内容记录在册,可以用图表或者文字来表达。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初中物理的知识主要有:相对运动、压强、浮力、声现象、光现象、物态变化、凸透镜成像、密度测量、二力平衡、杠杆、滑轮组、欧姆定律、家庭电路、机械能和内能,比热容、电磁(发电机、电动机)等,这些都是中考的重点内容,学生们都应牢牢把握。

(二)适当地多做课后习题

俗语云:“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要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在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进行个人能力的拓展,买一本基础的练习题册,不需要多,好好研析。多做一些基础经典的老题。对一些奇奇怪怪比较偏僻的题我们可以尽量少做。我们在做题时还可以对经典例题进行改编和抽吸它所考的知识点。知己知彼,方能在考试的战场上百战不殆。

物理学习技巧

(1)方法迁移。

初学物理,你会读到《摆的故事的启示》,同时,你第一次接触了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渐渐地,你从“研究声音的音调跟哪些因素有关”、“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等实验中,领会了控制变量法的真谛,而这个方法是贯穿于初中物理学习的始终,可以这样说,你掌握了这种方法,你的初中物理学习就成功了一半。

学习光的传播规律,老师教你画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可真的有“光线”吗?当然没有,只有“光”,没有“线”,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的方便而假想的。你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磁感线”、高中的“质点”、“电场线”也是“建立物理模型”了。

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曹冲很聪明的运用了“等效替代”这个物理思想,船上所放石头的重力就等于大象的重力,“化整为零”,解决了没有大称的难题。“合力”、“总电阻”等概念也都运用了这个方法。

初中物理中“路程-时间”图像是学习高中运动力学图像和其他图像的基础。初中物理是为高中物理、大学物理打基础的,所以你还要学会下列研究方法:累积法、类比法、比较法、归纳法、图像法、列表法等。

(2)知识迁移。

物理课程系统分为五个部分: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学。除了光学相对独立,其他内容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物质、运动、能量把它们牢牢地捆在一起。要从整体上把握物理教材,明确知识在本单元、本册教材、知识系统中的地位,注意前后联系。

篇5:高二物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知识点

高二物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知识点整理

曲线运动

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质点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轨迹向其受力方向偏折;

3.曲线运动的特点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合外力)与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4.力的作用

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力改变速度的大小;

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时,力改变速度的方向;

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既不垂直,又不平行时,力既搞变速度大小又改变速度的方向;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判断和运动的方法:物体实际所作的运动是合运动

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合运动与各分运动所用时间始终相等;

3.合位移和分位移,合速度和分速度,和加速度与分加速度均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抛运动

被水平抛出的物体在在重力作用下所作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1.平抛运动的实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2.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具有等时性;

3.求解方法:分别研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二分运动,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和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的大小等于弧长除以时间:v=s/t,线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的大小等于质点转过的角度除以所用时间:ω=Φ/t

3.角速度、线速度、周期、频率间的关系:

(1)v=2πr/T;

(2) ω=2π/T;

(3)V=ωr;

(4)f=1/T;

4.向心力: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叫向心力。

(2)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与速度方向垂直。

(3)特点:①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②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

(4)计算公式:F向=mv2/r=mω2r

5.向心加速度:a向= v2/r=ω2r

开普勒三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说明:在中学间段,若无特殊说明,一般都把行星的运动轨迹认为是圆;

2.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公式:R3/T2=K;

说明:

(1)R表示轨道的半长轴,T表示公转周期,K是常数,其大小之与太阳有关;

(2)当把行星的轨迹视为圆时,R表示愿的半径;

(3)该公式亦适用与其它天体,如绕地球运动的卫星;

万有引力定律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1.计算公式

F: 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

G: 万有引力常量

M1: 物体1的质量

M2: 物体2的质量

R: 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依照国际单位制,F的单位为牛顿(N),m1和m2的单位为千克(kg),r 的单位为米(m),常数G近似地等于

6.67×10^-11 N·m^2/kg^2(牛顿平方米每二次方千克)。

2.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思路:

(1)应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周期公式;

(2)应用在地球表面的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3)如果要求密度,则用:m=ρV,V=4πR3/3

趣味高二物理尝延伸阅读

魔术般的太阳光

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光是白色的,其实它是由七种颜色(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复色光。当太阳光透过三棱镜,就会在地上或墙上看到一彩色光带,现出它的本来面目。

如果将一块平面镜斜着插入一盆(碗)清水中,让太阳光照到水和平面镜上,这样从水中那部分镜上反射回的光线穿过镜前面的水后(水中的部分平面镜与它前方的水构成了一个三棱镜),就可在反射光的前方墙(或屏)上看到同样的彩色光带。其形成原因是: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率不同,当太阳光(白光)经过三棱镜时,不同的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从而七种颜色的光就自然分裂开了。如果将这七种颜色的光合在一起,那么它又变成白光了。

水缸中的旋涡

水缸中的水在从下水孔流出时,当转动的旋涡稳定时,我们总是看到旋涡是逆时针转的。那么为什么旋涡是逆时针转的呢?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转动的线速度最大,根据线速度与转动半径和角速度的关系可知,从赤道向地球的两极走,物体随地球转动的线速度越来越小,而我国地处北半球。缸中的水从底孔中流出时,如果不转动则形成的是一个水涡,水涡的边缘是一个圆。我们将这个水涡放大成一个很大的圆,那么圆周上*北极一方的水(看成质点)随地球转动的线速度就小于圆周上*赤道一方的水随地球转动的线速度,整个圆周上的水相互作用就导致水涡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同理,在南半球形成的旋涡在稳定时都是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正正处在赤道线上的旋涡则不会转动。

神奇的电磁炉

目前,电磁炉正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可电磁炉内部又没有发热体,它是怎么加热食物呢?原来,电磁炉是采用磁场感应涡流来加热的,即利用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当磁场内的磁力线通过铁质锅底时,就会产生无数的涡流,从而使锅底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然后再作用于锅内的食物。又由于电磁炉使锅具自身发热,减少了热量传递的中间环节,大大提高了制热效率。所以,电磁炉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欢。

篇6: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知识点

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知识点

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大;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小。

两个可看作质点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GmM/r^2,即 万有引力等于引力常量乘以两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它们距离的平方。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10的负11次方单位 Nm2 /kg2。为英国科学家 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

万有引力的推导:若将行星的轨道近似的看成圆形,从开普勒第二定律可得行星运动的角速度是一定的,即:

=2/T(周期)

如果行星的质量是m,离太阳的距离是r,周期是T,那么由运动方程式可得,行星受到的力的作用大小为

mr^2=mr(4^2)/T^2

另外,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

r^3/T^2=常数k'

那么沿太阳方向的力为

mr(4^2)/T^2=mk'(4^2)/r^2

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太阳也受到以上相同大小的力。从太阳的角度看,

(太阳的质量M)(k'')(4^2)/r^2

是太阳受到沿行星方向的力。因为是相同大小的力,由这两个式子比较可知,k'包含了太阳的质量M,k''包含了行星的质量m。由此可知,这两个力与两个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它称为万有引力。

如果引入一个新的常数(称万有引力常数),再考虑太阳和行星的质量,以及先前得出的42,那么可以表示为

万有引力=GmM/r^2

两个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小,我们察觉不到它,可以不予考虑。比如,两个质量都是60千克的人,相距0.5米,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还不足百万分之一牛顿,而一只蚂蚁拖动细草梗的力竟是这个引力的1000倍!但是,天体系统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天体中质量还算很小的地球,对其他的物体的万有引力已经具有巨大的影响,它把人类、大气和所有地面物体束缚在地球上,它使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旋转而不离去。

重力,就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

任意两个物体或两个粒子间的与其质量乘积相关的吸引力。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简称引力,有时也称重力。在粒子物理学中则称引力相互作用和强力、弱力 、电磁力合称4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是其中最弱的一种,两个质子间的万有引力只有它们间的电磁力的`1/1035 ,质子受地球的引力也只有它在一个不强的电场1000伏/米的电磁力的1/1010。因此研究粒子间的作用或粒子 在电子显微镜和加速器中运动时,都不考虑万有引力的作用 。一般物体之间的引力也是很小的,例如两个直径为 1米的铁球 ,紧靠在一起时 , 引力也只有1.1410^(-3)牛顿,相当于0.03克的一小滴水的重量 。但地球的质量很大,这两个铁球分别受到4104牛顿的地球引力 。所以研究物体在地球引力场中的运动时,通常都不考虑周围其他物体的引力。天体如太阳和地球的质量都很大,乘积就更大,巨大的引力就能使庞然大物绕太阳转动。引力就成了支配天体运动的唯一的一种力。恒星的形成,在高温状态下不弥散反而逐渐收缩,最后坍缩为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 , 也都是由于引力的作用,因此引力也是促使天体演化的重要因素。

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如果你学物理比较吃力而且经常丢分怎么办

1、保持良好的心态:

如果你是初次接触物理,或者物理基础很差,也不要放弃,物理中有很多看起来很难的题其实有解题技巧和方法的,但这个技巧有时是一句朗朗上口的简单口诀,有时这个技巧是一个好理解的图,但需要好好理解并记忆会应用。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

2、务必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

初中物理试卷有70%的基础题,20%的中等题,不管你的目标是及格还是优秀,首先要做的就是好好掌握基础知识,把常见的基础题型做明白了,多总结规律反思不足,肯定会有效果的。要“过三关”:记忆关、基本方法关、基本的解题技巧关。

3、做好挑战重难点的准备:

光学、质量密度和力学三大部分是初二同学们学习物理的拦路虎。要深入学习透镜的成像规律、密度的各种测量方法。这是初二期末必出压轴题,同时也是中考的考察重点。力学的重点是压强、浮力、杠杆、机械效率。出题特点是综合性较强,与前面学过的力的平衡等知识联系密切。其中浮力是历年中考的热点,也是中考的难点,也是学生认为是最难入手的知识。要一步一步跟着老师认真踏实的学。

4、易错点不要错:

光学做图是考试必出的题目,然而在光学作图中,同学们经常出现乱用虚实线、不标垂直符号等不规范行为,以及透镜特殊光线记不清楚等情况。在平时学习时要多练习、多积累。

篇7:高考人教版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高中物理原子结构知识点

1、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跟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矛盾(矛盾为:a、原子是不稳定的;b、原子光谱是连续谱),19玻尔(丹麦)在其基础上,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运用到原子系统上,提出玻尔理论。

2、玻尔理论的假设:

(1)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做定态。氢原子的各个定态的能量值,叫做它的能级。原子处于最低能级时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这种定态叫做基态;原子处于较高能级时电子在离核较远的轨道上运动的这些定态叫做激发态。

(2)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n)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m)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h=En-Em

(3)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

3、玻尔计算公式:rn=n2r1,En=E1/n2(n=1,2,3¼¼)r1=0.53´10-10m,E1=-13.6eV,分别代表第一条(即离核最近的)可能轨道的半径和电子在这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选定离核无限远处的电势能为零,电子从离核无限远处移到任一轨道上,都是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所以在任一轨道上,电子的电势能都是负值,而且离核越近,电势能越小。)

4、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可能是吸收光子,也可能是由于碰撞(用加热的方法,使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相互碰撞可以传递能量)。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只能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而从某一能级到被电离可以吸收能量大于或等于电离能的任何频率的光子。

6、玻尔模型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引入了量子概念(提出了能级和跃迁的概念,能解释气体导电时发光的机理、氢原子的线状谱),局限之处在于它过多地保留了经典理论(经典粒子、轨道等),无法解释复杂原子的光谱。

高中物理运动学知识点

1、参考系: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①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②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③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人教版物理学习方法

一、不要“题海”,要有题量

谈到解题必然会联系到题量。因为,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给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题目必是习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知识。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维跳跃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出现,造成学生机械模仿,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至于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的题,百解不厌,真是一种学习享受。这样的题解得越多,收获越大。解题多了,并不就一定加重学生负担,只有那些脱离学习对象实际,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的,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虽然题目不多,但积重难返,犹如陷入题海。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和质量,离不开解题,而且要有一定的题量给予保证,并以真正理解熟练掌握为题量的下限。

二、不求模型,要求思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样的道理,解题有法,但无定法。所以,我们不能用通用模型的方法解多种不同的题。首先,文理科的思维特点有差异,文科侧重理性思维,而理科侧重逻辑思维。数学偏重图文与函数关系的分析推导,而物理突出具体问题高度概括,抽象出物理模型。

其次,解题方法也是随题而变,不同题目的解题方法一般是不同的,不太可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统揽,或者用几种既定模型搞定。再者,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尽管解题要经历审题(理解题意),解题(具体过程),答题(说明结果)几个环节,但解题的方法是灵活的,因题而变。可能是简单的,也可能是复杂的;可能是基本的方法,也可能是巧妙方法或综合方法的适用。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迷信某种模型解题,它会束缚你发散探索的思路,只能让你走进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的死胡同。提倡独立思考,重在方法的迁移和变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就什么,该用什么就用什么的理念解每道题,以不变应万变。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使自己的脑子真正活起来,通过解题获得成就感。

三、不贪难题,要抓“双基”

题目有难易度之分。我们解怎样的题更有助于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应该以解中档题为主,这种题含有基础性要求,同时又有能力提升的空间。也就是说解这类题能驾驭自如,那么,面对有难度的题也不会一筹莫展,或胆怯退缩。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好高骛远,热衷于做难题。贪大求难,但往往受挫,久而久之消磨了意志,望题生威。究其原因,底气不足,还未到火候。要知道,所谓的难题就是综合的知识点多,需要统筹的方法多,设置的情景新颖,问题的过程复杂,实际应用强。

但是,我们只要认真解剖,分立而治,分析背景,提取信息,善于转化,复杂问题得到简化。再则,再难的综合试题往往设置了由易到难的思维能力梯度,使你逐级往上,不是压根儿全然无知。因此,我们解题不必总觅难题。要抓基础题和中档题,逐步修炼,增强正确解题的自信心。

人教版物理学习技巧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关于基本概念,举例子:速率。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 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

要清楚基本概念,首先,反复看课本。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几乎所有的尖子生都有如此的体会。课本是最好的老师。

很多同学会说:“课本那么简单,而考试又那么难,看它有用吗?”这种想法很不对。其实据我了解,但凡物理成绩不好或平庸者,都是基础知识不牢。 他们自以为学好了,但实际上却没有理解好那些最基本的概念、定理。不信的话,你可以翻开课本目录,一节一节地仔细回想相关的内容,这个时候你就会明白你的 不懂之处在哪里。对于一个物理概念,你要从深层次地去理解它。

比方说,两个小球相撞,你从中能想到什么?动量方面有什么问题?能量方面有什么问题?――并不是非得做题目时才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仔细一想却可以想出很多问题来;并且,这类简单小问题就是亿万考题之根源。

其次,做一些简单的题目。这第二步和第一步一样,被许多人瞧不起。

他们可能认为做那些简单的题目是降低了他们的身份,抑或他们忙着做难题,没“功夫”去做简单题。何谓“简单的题目”?就是那些直接考察基本定义、定理的题目,比如课本上的习题和稍微复杂点的题目。

做这些题目,目的并不是正确的答案,而是吃透这道题,从简单题目中联想出一些东西。一些所谓的难题,其实就是由几个简单题目组合而成。

然后,多看参考书上的例题,做一些中等难度的常规题目。我个人最喜欢看参考书上的例题,因为题量少,并且很典型,解答也很规范。课后,做几道中等题目实践实践,效果往往很好――不求多,几道足矣。还是老话,做完后好好回想回想,记笔记。

篇8:人教版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万有引力知识点

1.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N•m2/kg2

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若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应是两球心间距.(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距离r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1)万有引力=向心力(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

(2)重力=万有引力

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

4.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轨道半径可视为地球半径)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卫星的线速度,在所有圆周运动的卫星中线速度是最大的。

由mg=mv2/R或由==7.9km/s

5.开普勒三大定律

6.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

7.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计算环绕速度

8.大于环绕速度的两个特殊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含义)

如何提高物理成绩

物理想要学好,首先是把教材上的知识仔细的看一下,一定要掌握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能够学会自己推导物理公式,主公式就是你所学的内容的本质,一定要抓住,进而将公式变形,或者与其他公式联立得到别的公式或者推论,将他们了解步骤即可,关键是知道怎么推导,有什么用处。

在这之后就是做例题,例题都是最简单易懂的题目,通过例题初步掌握公式的使用方法,然后就开始刷题,多做题可以提高对公式的理解程度,也能提高自己对公式使用的熟练度。然后就是处理错题,把自己做错的题多看几遍,加深印象。最后就是总结做题思路,解题思想,也就是一类题目的套路。物理的学习比较有灵活性,但是都离不开对公式的推导和大量的做题。

物理g是什么意思

物理中G的含义是: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是:G=mg,g为比例系数,大小约为9.8N/kg,重力随着纬度大小改变而改变,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重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篇9:必修二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知识点

必修二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知识点

定义:

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大;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小。

两个可看作质点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GmM/r^2,即万有引力等于引力常量乘以两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它们距离的平方。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10的负11次方单位N·m2/kg2。为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

万有引力的推导:

若将行星的轨道近似的看成圆形,从开普勒第二定律可得行星运动的角速度是一定的,即:

ω=2π/T(周期)

如果行星的质量是m,离太阳的距离是r,周期是T,那么由运动方程式可得,行星受到的力的作用大小为

mrω^2=mr(4π^2)/T^2

另外,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

r^3/T^2=常数k'

那么沿太阳方向的力为

mr(4π^2)/T^2=mk'(4π^2)/r^2

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太阳也受到以上相同大小的力。从太阳的角度看,

(太阳的质量M)(k'')(4π^2)/r^2

是太阳受到沿行星方向的力。因为是相同大小的力,由这两个式子比较可知,k'包含了太阳的质量M,k''包含了行星的质量m。由此可知,这两个力与两个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它称为万有引力。

如果引入一个新的常数(称万有引力常数),再考虑太阳和行星的质量,以及先前得出的4·π2,那么可以表示为

万有引力=GmM/r^2

两个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小,我们察觉不到它,可以不予考虑。比如,两个质量都是60千克的人,相距0.5米,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还不足百万分之一牛顿,而一只蚂蚁拖动细草梗的力竟是这个引力的1000倍!但是,天体系统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天体中质量还算很小的地球,对其他的物体的万有引力已经具有巨大的影响,它把人类、大气和所有地面物体_地球上,它使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旋转而不离去。

重力,就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

任意两个物体或两个粒子间的与其质量乘积相关的吸引力。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简称引力,有时也称重力。在粒子物理学中则称引力相互作用和强力、弱力、电磁力合称4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是其中最弱的一种,两个质子间的万有引力只有它们间的电磁力的1/1035,质子受地球的引力也只有它在一个不强的电场1000伏/米的电磁力的1/1010。因此研究粒子间的作用或粒子在电子显微镜和加速器中运动时,都不考虑万有引力。一般物体之间的引力也是很小的,例如两个直径为1米的铁球,紧靠在一起时,引力也只有1.14×10^(-3)牛顿,相当于0.03克的一小滴水的重量。但地球的质量很大,这两个铁球分别受到4×104牛顿的地球引力。所以研究物体在地球引力场中的运动时,通常都不考虑周围其他物体的引力。天体如太阳和地球的质量都很大,乘积就更大,巨大的引力就能使庞然大物绕太阳转动。引力就成了支配天体运动的的一种力。恒星的形成,在高温状态下不弥散反而逐渐收缩,最后坍缩为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也都是由于引力的作用,因此引力也是促使天体演化的重要因素。

必修二物理学习方法

一、不要“题海”,要有题量

谈到解题必然会联系到题量。因为,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给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题目必是习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知识。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维跳跃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出现,造成学生机械模仿,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至于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的题,百解不厌,真是一种学习享受。这样的题解得越多,收获越大。解题多了,并不就一定加重学生负担,只有那些脱离学习对象实际,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的,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虽然题目不多,但积重难返,犹如陷入题海。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和质量,离不开解题,而且要有一定的题量给予保证,并以真正理解熟练掌握为题量的下限。

二、不求模型,要求思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样的道理,解题有法,但无定法。所以,我们不能用通用模型的方法解多种不同的题。首先,文理科的思维特点有差异,文科侧重理性思维,而理科侧重逻辑思维。数学偏重图文与函数关系的分析推导,而物理突出具体问题高度概括,抽象出物理模型。

其次,解题方法也是随题而变,不同题目的解题方法一般是不同的,不太可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统揽,或者用几种既定模型搞定。再者,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尽管解题要经历审题(理解题意),解题(具体过程),答题(说明结果)几个环节,但解题的方法是灵活的,因题而变。可能是简单的,也可能是复杂的;可能是基本的方法,也可能是巧妙方法或综合方法的适用。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迷信某种模型解题,它会束缚你发散探索的思路,只能让你走进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的死胡同。提倡独立思考,重在方法的迁移和变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就什么,该用什么就用什么的理念解每道题,以不变应万变。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使自己的脑子真正活起来,通过解题获得成就感。

三、不贪难题,要抓“双基”

题目有难易度之分。我们解怎样的题更有助于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应该以解中档题为主,这种题含有基础性要求,同时又有能力提升的空间。也就是说解这类题能驾驭自如,那么,面对有难度的题也不会一筹莫展,或胆怯退缩。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好高骛远,热衷于做难题。贪大求难,但往往受挫,久而久之消磨了意志,望题生威。究其原因,底气不足,还未到火候。要知道,所谓的难题就是综合的知识点多,需要统筹的方法多,设置的情景新颖,问题的过程复杂,实际应用强。

但是,我们只要认真解剖,分立而治,分析背景,提取信息,善于转化,复杂问题得到简化。再则,再难的综合试题往往设置了由易到难的思维能力梯度,使你逐级往上,不是压根儿全然无知。因此,我们解题不必总觅难题。要抓基础题和中档题,逐步修炼,增强正确解题的自信心。

必修二物理学习技巧

步骤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步骤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步骤3.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_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篇10:必修二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

必修二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

一、知识点

(一)行星的运动

1地心说、日心说:内容区别、正误判断

2开普勒三条定律:内容(椭圆、某一焦点上;连线、相同时间相同面积;半长轴三次方、周期平方、比值、定值)、适用范围

(二)万有引力定律

1万有引力定律:内容、表达式、适用范围

2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成就

(1)计算中心天体质量

(2)发现未知天体(海王星、冥王星)

(三)宇宙速度:第一、二、三宇宙速度的数值、单位,物理意义(最小发射速度、环绕速度;脱离地球引力绕太阳运动;脱离太阳系)

(四)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宏观(相对普朗克常量)低速(相对光速)

二重点考察内容、要求及方式

1地心说、日心说:了解内容及其区别,能够判断其科学性(选择)

2开普勒定律:熟知其内容,第三定律考察尤多;适用范围(选择)

3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成就:计算中心天体质量、发现未知天体(选择)

4计算中心天体质量、密度: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或者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万有引力的表达式、向心力的几种表达式(选择、填空、计算)

5宇宙速度:第一、二、三宇宙速度的数值、物理意义(选择、填空);计算第一宇宙速度: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或重力提供向心力(计算)

6计算重力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与航天结合(或求周期)、平抛运动与航天结合(或求高度、时间)、受力分析(计算)

7经典力学的局限性:了解其局限性所在,适用范围(选择)

物理学专业介绍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它揭示物质产生、演化、转化和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基本规律,涉及从微观、宏观到宇观,从少体到多体,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种系统,是自然科学的核心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并与社会学科具有很强的交叉性;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坚实的、系统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及较广泛的物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方法,具有一定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能发展成为在物理学及其相关交叉学科的不同专业领域继续深造或在相应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性人才。

曲线运动知识点

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

(已知当物体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产生加速度a)

(1)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

(2)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4.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分运动

(1)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5.以抛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

6.①水平分速度:②竖直分速度:③t秒末的合速度

④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可用该点速度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的夹角表示

7.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

8.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线速度v:质点通过的弧长和通过该弧长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s/t,单位m/s;属于瞬时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为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

9.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曲线运动,因而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2)角速度:ω=φ/t(φ指转过的角度,转一圈φ为),单位rad/s或1/s;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

(3)周期T,频率:f=1/T

(4)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10.向心力: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向心力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11.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变化快慢,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

12.注意:

(1)由于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的变加速运动。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方向总指向圆心,是一个变力。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13.离心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的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

篇11: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1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

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

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第四章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2f)。

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

光路图:

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篇12: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s=v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6千米/小时

13.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

16.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

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

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

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3)求体积:

11.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汤姆逊发现电子(18);卢瑟福发现质子(19);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第八章力知识归纳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⑸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篇13: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十六章电转换磁知识归纳

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②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

(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

(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安培定则的易记易用:入线见,手正握;入线不见,手反握。

大拇指指的一端是北极(N极)。

14.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5.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6.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7.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

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

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8.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9.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0.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1.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2.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

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

23.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24.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

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25.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6.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27.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28.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第十七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知识归纳

1.信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

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是:①语言的诞生;②文字的诞生;③印刷术的诞生;④电磁波的应用;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要求会正确排序)

2.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烽火台,驿马,电报机,电话等。

3.人类储存信息的工具有:①牛骨﹑竹简、木牍,②书,③磁盘﹑光盘。

4.所有的波都在传播周期性的运动形态。

例如:水和橡皮绳传播的是凸凹相间的运动形态,而弹簧和声波传播的是疏密相间的运动形态。

5.机械波是振动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它不仅传播了振动的形式,更主要是传播了振动的能量。

当信息加载到波上后,就可以传播出去。

6.有关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①振幅A: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单位是m.②周期T:波源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单位是s.③频率f:波源每秒类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④波长λ:波在一个周期类传播的距离,单位是m.

7.波的传播速度v与波长、频率的关系是:λ.v=——=λfT

8.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9.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或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要了解它们各自应用)。

10.人类应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变化:①传播的信息形式从文字→声音→图像;②传播的信息量由小到大;③传播的距离由近到远④传播的速度由慢到快。

11.现代“信息高速公路”的两大支柱是: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其中光纤通信优点是:容量大、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不怕潮湿、不怕腐蚀,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互联网用途有:①发送电子邮件;②召开视频会议;③网上发布新闻;④进行远程登陆,实现资源共享等。

12.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利用微波传递信号的。

第十八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归纳

1.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火→化石能源→电能→核能。

2.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

3.核能获取的途径有两条: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

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的。

4.核电站主要组成包括: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5.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

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是:①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②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③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6.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7.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输出的有用能量

转换的能量

8.能量转换装置的效率=——————————×100%

输入的总能量.

篇14: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九章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G,上浮(3)F浮=G,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F浮G,上浮(3)F浮=G,悬浮。

(不会漂浮)

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G—F,(G是物体受到重力,F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

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第十章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或写成。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

(如剪铁剪刀,铡刀,起子)

(2)费力杠杆:L1F2。

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

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距离)

3.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

(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

单位:P→瓦特;W→焦;t→秒。

(1瓦=1焦/秒。

1千瓦=1000瓦)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

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9.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3.热量的计算:

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

1.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单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3.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4.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5.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的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6.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篇15: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十三章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1.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4.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

(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0.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

(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2.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A)。

1安培=103毫安=106微安。

3.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V)。

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5.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103千欧;1千欧=103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4.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④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2)电阻箱: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第十四章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I=U/R)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1安=1伏/欧。

3.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

(U=IR)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分压作用

⑤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1/R总=1/R1+1/R2

④分流作用:I1:I2=1/R1:1/R2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第十五章电功和电热知识归纳

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

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W=Pt;W=UQ(Q是电量);

7.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

8.计算电功率公式:(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9.利用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U0时,则P>P0;灯很亮,易烧坏。

当U<><>

当U=U0时,则P=P0;正常发光。

(同一个电阻或灯炮,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

例“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额定功率是100瓦的灯泡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25瓦。)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

(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1.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

2.两根进户线是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伏,可用测电笔来判别。

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火线,不发光的是零线。

3.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

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串联。

4.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5.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6.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应接在火线上(一根足够);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篇16:物理知识点总结

电学基本要求:

1.会求解描述静电场的两个重要物理量:电场强度E和电势V。

2.掌握描述静电场的重要定理: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公式内容及物理意义)。

3.掌握导体的静电平衡及应用;介质的极化机理及介质中的高斯定理。主要公式:一、电场强度1.点电荷场强:Eq40r2er计算场强的方法(3种)1、点电荷场的场强及叠加原理

Qir点电荷系场强:E3i40ri连续带电体场强:E

rdQQ4r30(五步走积分法)(建立坐标系、取电荷元、写dE、分解、积分)

2、静电场高斯定理:表达式:EdSqes0物理意义:表明静电场中,通过任意闭合曲面的电通量(电场强度沿任意闭合曲面的面积分),等于该曲面内包围的电荷代数和除以。

0对称性带电体场强:(用高斯定理求解)EdSqes3、利用电场和电势关系:

UExx二、电势电势及定义:

1.电场力做功:AqUq00l2l1Edl

2.静电场安培环路定理:静电场的保守性质

表达式:Edl0l物理意义:表明静电场中,电场强度沿任意闭合路径的线积分为0。

B3.电势:UaEdl(Up00);电势差:UABEdl

aAp0电势的计算:

1.点电荷场的电势及叠加原理点电荷电势:Vq40rQi40ri点电荷系电势:Ui

dq40r连续带电体电势:VdV(四步走积分法)(建立坐标系、取电荷元、写dV、积分)2.已知场强分布求电势:定义法

v0VEdlEdr

lp三、静电场中的导体及电介质

1.弄清静电平衡条件及静电平衡下导体的性质

2.了解电介质极化机理,及描述极化的物理量电极化强度P,会用介质中的高斯定理,求对称或分区均匀问题中的D,E,P及界面

处的束缚电荷面密度。3.会按电容的定义式计算电容。

典型带电体系的场强均匀带电球面E0球面内典型带电体系的电势均匀带电球面Uq40REqr40r3球面外均匀带电无限长直线lnU20ar(U0)(a)均匀带电直线E(cos1cos2)4020r无限长:E均匀带电无限大平面E均匀带电无限大平面UEdd20xx

磁学恒定磁场(非保守力场)基本要求:

1.熟悉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应用,会用右手螺旋法则求磁感应强度方向;

2.掌握描述磁场的两个重要定理: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公式内容及物理意义);并会用环路定理计算规则电流的磁感应强度;

3.会求解载流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

4.理解介质的磁化机理,会用介质中的环路定律计算H及B.

主要公式:

0Idler1.毕奥-萨伐尔定律表达式:dB4r2I(cos1cos2)4r01)有限长载流直导线,垂直距离r处磁感应强度:B(其中和分别是起点及终点的电流方向与到场点连线方向之间的夹角。)

12无限长载流直导线,垂直距离r处磁感应强度:BI02r半无限长载流直导线,过端点垂线上且垂直距离r处磁感应强度:

B0I4r02)圆形载流线圈,半径为R,在圆心O处:B0I2R0I4R半圆形载流线圈,半径为R,在圆心O处:B3)螺线管及螺绕环内部磁场自己看书,把公式记住2.磁场高斯定理:

0表达式:mBdS0(无源场)(因为磁场线是闭合曲线,从闭合曲面

s一侧穿入,必从另一侧穿出.)

物理意义:表明稳恒磁场中,通过任意闭合曲面的磁通量(磁场强度沿任意闭合曲面的面积分)等于0。

3.磁场安培环路定理:Bdl0Il(有旋场)

表达式:Bdl0Il物理意义:表明稳恒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沿任意闭合路径的线积分,等于该路径内包围的电流代数和的倍。称真空磁导率

004.洛伦兹力及安培力

1)洛伦兹力:FqvB(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2)安培力:FIdlB(方向沿IdlB方向,或用左手定则判定)

l积分法五步走:1.建坐标系;2.取电流元Idl;3.写dFIdlBsin;4.分解;5.积分.

3)载流闭合线圈所受磁力矩:

M=mB(要理解磁矩的定义及意义)

5.介质中的磁场

1)介质的磁化机理及三种磁介质

2)有磁介质的安培环路定理:HdlIlHB电磁感应基本要求:

1.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的内容及物理意义;2.会求解感应电动势及动生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了解自感及互感;

3.掌握麦克斯韦方程组及意义,了解电磁波。主要公式: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d,会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动势方

dt向。

Bdl(vBsin)dlcos2.动生电动势vll是v与B的夹角;是vB的方向与L方向的夹角.注: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沿vB的方向,从低电势指向高电势。

B3.感生电动势及感生电场:E感dldS;

tLs4.麦克斯韦方程组及电磁波:

qi1EdSs00dV

VBdS0

sBEdldStLS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波动光学

DHdlJ0dSdStLSS基本要求:

掌握杨氏双缝干涉、单缝衍射、劈尖干涉、光栅衍射公式;理解光程差的含义与半波损失发生条件及增透膜、增反膜原理;主要公式:

1.光程差与半波损失

光程差:几何光程乘以折射率之差:nr11n2r2

半波损失:当入射光从折射率较小的光疏介质投射到折射率较大的光疏密介质表面时,反射光比入射光有的相位突变,即光程发生的跃变。(若两

2束相干光中一束发生半波损失,而另一束没有,则附加的光程差;

2若两有或两无,则无附加光程差。)

2.杨氏双缝干涉:(D-缝屏距;d-双缝间距;k-级数)D明纹公式:xkk明d(2k1)D暗纹公式:xk暗2dD相邻条纹间距:xd条纹特征:明暗相间均匀等间距直条纹,中央为零级明纹。条纹间距

x与缝屏距

D成正比,与入射光波长成正比,与双缝间距d成反比。

3.会分析薄膜干涉

例如增透膜增反膜,劈尖牛顿环等

4.单缝衍射:(f-透镜焦距;a-单缝宽度;k-级数)

(2k1)(2k1)f明纹公式:asin,xk明22a暗纹公式:asink,xkfk暗af中央明纹宽度:l20af其它条纹宽度:la

条纹特征:明暗相间直条纹,中央为零级明纹,宽度是其它条纹宽度的两成反比。

5.衍射光栅:(dab为光栅常数,为衍射角)

光栅方程:(ab)sink,k0,1,21(a为透光部分,b不透光部分,d,N为每米刻痕数)N倍。条纹间距l与透镜焦距f成正比,与入射光波长成正比,与单缝宽度

光栅明纹公式:dsink,x2k明kfd

第K级光谱张角:

第K级光谱线宽度:xxxf(tgtg)

(dsink,dsink,400nm,紫光,760nm红光)条纹特征:条纹既有干涉又有衍射。6.光的偏振:(I为入射光强度,为两偏振化方向夹角)

1212111221

自然光通过偏振片:II0cos2马吕斯定律:I0偏振光通过偏振片:I20布儒斯特角:(i为入射角,为折射角)

niarctg20n1当入射角满足上述条件时,反射光为完全偏振光,且偏振化方向与入射面垂直;折射光为部分偏振光,且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垂直,即:i90

00量子物理基础

主要内容:

1.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不能从经典物理获得解释。普朗克提出了能量量子化假设,从而成功地解释了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并导致了量力

学的诞生和许多近代技术。

量子概念:Eh

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无法用光的波动理论解释。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假设。用爱因斯坦方程hν=mv2/2+w解释了实验规律。康普顿散

射也证明了光的量子性。

3.德布罗意波(物质波)假设:任何实物粒子和光子一样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当vc时,m用静质量;德布罗意关系式:hhPmv当vc时,m用动质量.Emc2h光子:hPmv4.波函数的统计诠释

微观粒子状态用波函数Ψ描述,波函数Ψ是概率幅,波函数的平方|Ψ|表示粒子在某点于某时刻出现的概率密度。微观粒子状态的演化用薛定谔方程描述。5.不确定关系:

xpxh其中:pxmvx2

(h6.6310,普朗克常数)

篇17: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

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

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1、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2、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3、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

(2)继续吸收热量;

5、晶体凝固的条件:

(1)温度达到凝固点;

(2)继续放热;

6、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

(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

(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

(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

(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

(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

(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D)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六、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

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二、两种电荷:

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3、基本性质: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三、验电器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原理:利用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电荷量(电荷)

1、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2、电荷的单位:库仑(C)简称库;

五、元电荷: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2、把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e=1.60×10;

4、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

六、摩擦起电

1、原因: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2、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七、导体和绝缘体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

3、金属导体靠自由电子导电,酸碱盐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

4、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八、电流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能够供电的装置叫电源。干电池的碳棒为正极,锌筒为负极;

3、规定: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4、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九、电路: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1、电源:提供持续电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2、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电灯、电风扇等)

3、导线:输送电能的;

4、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十、电路的工作状态

1、通路:处处连同的电路;

2、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3、短路: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连同;

十一、电路图及元件符号:

1、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常用的符号如下:

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是长方形;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十二、串联和并联

1、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

2、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

3、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4、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一条支路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

5、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负

极,则为串联,若出现分支则为并联;

十三、电路的连接方法

1、线路简其捷、不能出现交叉;

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

3、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回到电源的负极;

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连接时找准分支点和汇合点。

5、在连接电路前应将开关断开;十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符号I

2、单位:安培,符号A,还有毫安(mA)、微安(A)1A=1000mA1mA=1000A

十五、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符号A

1、电流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流表的使用

(1)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指针是否指在临刻度线上,正负接线柱

(2)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3)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4)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注: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

3、电流表的读数

(1)明确所选量程

(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十六、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篇18: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G=mg(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极>g赤,g低纬>g高纬)3、求F1、F2的合力的公式:F合

F12F222F1F2cos

两个分力垂直时:F合F12F22

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FF1+F2

(3)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F合=0或Fx合=0Fy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5、摩擦力的公式:

(1)滑动摩擦力:f=N(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②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0f静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

m1m2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2

G为万有引力恒量:G=6.67×10-11Nm2/kg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天体质量;R:天体半径;g: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r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万有引力=向心力F万=F向

Mmv2422mrm2rmamg“即G2mrrT由此可得:

42r3①天体的质量:M,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GT2高中物理公式

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GMr,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GM,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③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r3

42r3,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④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GM

2GMT⑤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周期越大,轨道半径越大。r3

⑥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小。

⑦地球或天体重力加速度随高度的变化:g”42GM,轨道半径越大,向心加速度越r2GMGM22r(Rh)GMR2特别地,在天体或地球表面:g0g“g022R(Rh)42r323M3r32GTT⑧天体的平均密度:特别地:当r=R时:43GT2R3GVR3b、在地球表面或地面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即mgGMm∴R2gR2GM。在不知地球质量的情况下可用其半径和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来表示,此式在天

体运动问题中经常应用,称为黄金代换式。

c、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也是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

vGMgR7.9km/sr第二宇宙速度:v2=11.2km/s,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第三宇宙速度:v3=16.7km/s,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7、牛顿第二定律:F合map(后面一个是据动量定理推导)

t理解:(1)矢量性(2)瞬时性(3)独立性(4)同体性(5)同系性(6)同单位制

牛顿第三定律:F=-F’(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高中物理公式8、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Vt=V0+atS=vot+几个重要推论:

2(1)vt2v02as

12

at2ASatB

(结合上两式知三求二)

(2)A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vt2v0vts2t(3)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s22v0vt22匀速:vt/2=vs/2,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V(1)上升最大高度:H=o

2g(2)上升的时间:t=

2Vog(3)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4)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5)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2Vog(6)适用全过程的公式:S=Vot一

12

gtVt=Vo一gt2Vt2一Vo2=一2gS(S、Vt的正、负号的理解)11、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线速度:V=

s2R==R=2fRTtt22fT角速度:=

v2422R2R42f2R向心加速度:a=RTv2422

mR=m2R42mf2R向心力:F=ma=mRT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3)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

12、平抛运动公式: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即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水平分运动:水平位移:x=vot水平分速度:vx=vo

竖直分运动:竖直位移:y=

1gt2竖直分速度:vy=gt2x)θytg=

v=

VyVo2vy=votgvo=vyctg

VoVy2vo=vcosvy=vsin

ytg=2tgx高中物理公式4

tg=13、功:W=Fscosα(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α是F与s的夹角)

(1)力F的功只与F、s、α三者有关,与物体做什么运动无关(2)理解正功、零功、负功

(3)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

*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安培力做功------量度------其它能转化为电能14、动能和势能:动能:Ek选择有关)

15、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增量)。公式:W合=Ek=Ek2-Ek1=

12mv重力势能:Ep=mgh(与零势能面的21212mv2mv12216、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指弹簧的弹力)做功。有时重力和弹力都做功。公式:mgh1+

112mv12mgh2mv222具体应用: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单摆运动,物体在光滑的斜面或曲面,弹簧振子等17、功率:P=

W=Fvcosα(在t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t为平均速度时,P为平均功率;P一定时,F与v成反比)

P=Fv(F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为即时速度时,P为即时功率;v

18、功能原理:外力和“其它”内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变化19、功能关系: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路程等于系统失去的机械能,等于摩擦产生的热

QfS相对E2E1

20、物体的动量P=mv,*21、力的冲量I=Ft

*22、动量定理:F合t=mv2mv1(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23、动量守恒定律m1v1+m2v2=m1v1’+m2v2’或p1=-p2或p1+p2=0(注意设正

高中物理公式方向)

适用条件:(1)系统不受外力作用。(2)系统受外力作用,但合外力为零。(3)系统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也不为零,但合外力远小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4)系统在某一个方向的合外力为零,在这个方向的动量守恒。

完全非弹性碰撞mV1+MV2=(M+m)V(能量损失最大)24、简谐振动的回复力F=-kx加速度akxmA25、单摆振动周期T2L(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g*26、弹簧振子周期T2mkf固f

27、共振: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物体的振幅最大

28、机械波: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它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产生条件:要有波源和介质。

波的分类:①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有波峰和波谷。

②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有密部和疏部。

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

vTvf注意:①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问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②波在一个周期时间里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波速: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波速v波长λ频率f关系:vTf(适用于一切波)

注意:波的频率即是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29、浮力F浮gV30、密度mm,mV,VV*31、力矩MFL*32、力矩平衡条件M顺=M逆二、电磁学(一)电场1、库仑力:Fkq1q2(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r2k=9.0×109Nm2/c2静电力恒量

高中物理公式电场力:F=Eq(F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2、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是表示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定义式:EF单位:N/CqQr点电荷电场场强Ek匀强电场场强E3、电势,电势能AE电Udq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E电qA

4、电势差U,又称电压UWUAB=φA-φBq5、电场力做功和电势差的关系WAB=qUAB6、粒子通过加速电场qU1mv22121qEL21qUL27、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偏转量yat2222mV02mdV0粒子通过偏转电场的偏转角tg8、电容器的电容

vyvxqUL

2mdv0cQU电容器的带电量Q=cU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S4kd电压不变电量不变(二)直流电路1、电流强度的定义:I=

Q微观式:I=nevs(n是单位体积电子个数,)tlR2、电阻定律:

S电阻率ρ:只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无关。单位:

Ωm

3、串联电路总电阻R=R1+R2+R3

电压分配

U1R1,U1U2R2R1UR1R2高中物理公式功率分配P1R1,P1P2R2R1P

R1R24、并联电路总电阻1111(并联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小)

RR1R2R3两个电阻并联RR1R2

R1R2并联电路电流分配I1R2,I1=R2I

I2R1R1R2并联电路功率分配P1R2,P1P2R1R2PR1R25、欧姆定律:(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I(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UU变形:U=IRRRI

ErE

EUIrRr

22路端电压:U=E-Ir=IR

输出功率:P出=IE-Ir=IR(R=r输出功率最大)R电源热功率:PrI2r

电源效率:

P出P总=

UR=ER+r

6、电功和电功率:电功:W=IUt

焦耳定律(电热)Q=IRt电功率P=IU

2U2t纯电阻电路:W=IUt=IRtR2P=IU

非纯电阻电路:W=IUtIRt

P=IUIr

(三)磁场

1、磁场的强弱用磁感应强度B来表示:B22F(条件:BL)单位:TIl2、电流周围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由安培(右手)定则决定。(1)直线电流的磁场

(2)通电螺线管、环形电流的磁场3、磁场力

(1)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公式:F=BIL(BI)(B//I是,F=0)

高中物理公式方向:左手定则

(2)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公式:f=qvB(Bv)方向:左手定则

2mv粒子在磁场中圆运动基本关系式qvB解题关键画图,找圆心画半径R粒子在磁场中圆运动半径和周期Rmv,T2mt=T

2qBqB4、磁通量=BS有效(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投影是有效面积)

或=BSsin(是B

与S的夹角)

=2-1=BS=BS(磁通量是标量,但有正负)

(四)电磁感应

1.直导线切割磁力线产生的电动势(经常和I=

EBLv(三者相互垂直)求瞬时或平均

E

,F安=BIL相结合运用)Rr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n1SB=n求平均S=nB=n2ttttB2L2v3.直杆平动垂直切割磁场时的安培力F(安培力做的功转化为电能)

Rr4.转杆电动势公式E12BL2R1匝5.感生电量(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量)Q*6.自感电动势E自L(五)交流电

It1.中性面(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m=BS,e=0I=02.电动势最大值

mNBS=Nm,t0

3.正弦交流电流的瞬时值i=Imsint(中性面开始计时)4.正弦交流电有效值最大值等于有效值的2倍5.理想变压器P入P出

I1n2U1n1(一组副线圈时)

I2n1U2n2高中物理公式*6.感抗XL2fL电感特点:*7.容抗XC(六)电磁场和电磁波*1、LC振荡电路

(1)在LC振荡电路中,当电容器放电完毕瞬间,电路中的电流为最大,线圈两端电

压为零。

在LC回路中,当振荡电流为零时,则电容器开始放电,电容器的电量将减少,电容器中的电场能达到最大,磁场能为零。(2)周期和频率T2LCf2、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1)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2)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磁场。推论:①均匀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稳定的电场。

②周期性变化(振荡)的磁场在周围空间产生同频率的周期性变化(振荡)的电场;周期性变化(振荡)的电场周围也产生同频率周期性变化(振荡)的磁场。

3、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叫电磁场。

4、电磁波: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远处传播就形成电磁波。5、电磁波的特点

⒈以光速传播(麦克斯韦理论预言,赫兹实验验证);⒉具有能量;⒊可以离开电荷而独立存在;⒋不需要介质传播;⒌能产生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6、电磁波的周期、频率和波速:V=f=

1电容特点:2fC12LC

(频率在这里有时候用ν来表示)T波速:在真空中,C=3×108m/s三、光学(一)几何光学

1、概念:光源、光线、光束、光速、实像、虚像、本影、半影。2、规律:(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的独立传播规律:光在传播时,虽屡屡相交,但互不干扰,保持各自的规

律传播。

(3)光在两种介质交界面上的传播规律

高中物理公式①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共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②光的析射定律:

a、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共面;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是常

数。即sini常数sinrb、介质的折射率n:光由真空(或空气)射入某中介质时,有n于介质的性质,叫介质的折射率。

c、设光在介质中的速度为v,则:nsini,只决定sinrc可见,任何介质的折射率大于1。vd、两种介质比较,折射率大的叫光密介质,折射率小的叫光疏介质。

③全反射:a、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的交界面时,入射光线全部反射回光密介质中的现象。

b、发生全反射的条件: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临界角。临界角CsinC1n④光路可逆原理:光线逆着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方向入射,将沿着原来的入射光线方向反射或折射。

真sinic11归纳:折射率n===

sinrvsinC介5、常见的光学器件:(1)平面镜(2)棱镜(3)平行透明板(二)光的本性

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发展过程(1)微粒说(牛顿)(2)波动说(惠更斯)

①光的干涉双缝干涉条纹宽度xL(波长越长,条纹间隔越大)

d应用:薄膜干涉由薄膜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波叠加而成,劈形薄膜干涉可产生平行相间干涉条纹,检查平面,测量厚度,光学镜头上的镀膜。②光的衍射单缝(或圆孔)衍射。泊松亮斑(波长越长,衍射越明显)

(2)电磁说(麦克斯韦)

高中物理公式波长/m104名称无线电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X)射线产生机理自由电子的运动原子外层电子受激发特性与应用波动性显著,无线电通讯一切物体都能辐射,具有热作用,遥感技术,遥控器由七种色光组成一切高温物体都能辐射,具有化学作用、荧光效应10-10原子外内电子受激发原子核受激发粒子性显著,穿透本领强粒子性显著,穿透本领更强γ射线(4)光子说(爱因斯坦)①基本观点:光由一份一份不连续的光子组成,每份光子的能量是Eh②实验基础:光电效应现象

hc

③规律:a、每种金属都有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光的强度无关,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c、光电效应的产生几乎是瞬时的;d、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④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hwEkm

0hc

逸出功wh0光电效应的应用:光电管可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5)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是一种具有电磁本性的物质,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单个光子的个别行为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运动规律表现为波动性。波长较大、频率较低时光的波动性较为显著,波长较小,频率较高的光的粒子性较为显著。(6)光波是一种概率波四、原子物理

1.氢原子能级,半径EnE1E1=-13.6eV2n能量最少rn=n2r1

r1=0.531010m

跃迁时放出或吸收光子的能量Eh2.三种衰变

高中物理公式12

hc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本质4氦原子核(2He)流0高速电子(1e)流速度特性v1贯穿能力小,电离作用强。C10贯穿能力强,电离作用弱。贯穿能力很强,电离作用很弱。V≈CV=C高频电磁波(光子)衰变:原子核由于放出某种粒子而转变位新核的变化。

放出α粒子的叫α衰变。放出β粒子的叫β衰变。放出γ粒子的叫γ衰变。

①哀变规律:(遵循电荷数、质量数守恒)

γ衰变:伴随着α衰变或β衰变同时发生。

1n13.半衰期NN0,m=m0

224.质子的发现(19,卢瑟福)

42171He147N8O1H

n中子的发现(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正电子(居里夫妇)5.质能方程E=mc2

424291He4Be126C0n

2730130300He13Al15P0n,15P14Si1e

Emc21J=1Kg.(m/s)2

-27

1u放出的能量为931.5MeV1u=1.660566×106.重核裂变

23592kg

1901U0n38Sr136MeV原子弹核反应堆54Xe100n1412341氢的聚变1H1H2He0n17.6MeV氢弹太阳内部反应

六、狭义相对论

1.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力学规律在任何惯性系中都是相同的。2.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1)狭义相对性原理:在不同的惯性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2)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3.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1)“同时”的相对性:“同时”是相对的。在一个参考系中看来“同时”的,在另一个参考系中却可能“不同时”。

(2)长度的相对性:一条沿自身长度方向运动的杆,其长度总比静止时的长度小。

即ll0v1

c2(式中l,是与杆相对运动的人观察到的杆长,l0是与杆相对静止的人观察到的杆长)。注意:①在垂直于运动方向上,杆的长度没有变化。

高中物理公式②这种长度的变化是相对的,如果两条平行的杆在沿自己的长度方向上做相对运动,与他们一起运动的两位观察者都会认为对方的杆缩短了。

(3)时间间隔的相对性:从地面上观察,高速运动的飞船上时间进程变慢,飞船上的人则感觉地面上的时间进程变慢。(时间膨胀或动钟变慢)

tv1c2(式中是与飞船相对静止的观察者测得的两事件的时间间隔,

△t是地面上观察到的两事件的时间间隔)。

(4)相对论的时空观:经典物理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是绝对的,二者之间也没有联系;相对论则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物质、时间、空间是紧密联系的统一体。

4.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1)相对论速度变换公式:uu”v(式中v为高速火车相对地的速度,u′为车上的u“v12c人相对于车的速度,u为车上的人相对地面的速度)。

对于低速物体u′与v与光速相比很小时,根据公式可知,这时u≈uv,这就是经典物理学的速度合成法则。

注意:这一公式仅适用于u′与v在一直线上的情况,当u′与v相反时,u′取负值。(2)相对论质量:mm0v1c2(式中m0为物体静止时的质量,m为物体以速度v运动

时的质量,由公式可以看出随v的增加,物体的质量随之增大)。

2(3)质能方程:Emc

常见非常有用的经验结论:

1、物体沿倾角为α的斜面匀速下滑------=tanα;

2、物体沿光滑斜面滑下a=gsinα物体沿粗糙斜面滑下a=gsinα-gcosα3、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在速度相等时,距离有最大或最小;4、物体沿直线运动,速度最大的条件是:a=0或合力为零。

5、两个共同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两物体间的弹力为=0,加速度相等。6、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它们具有相同的速度;

7、水平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度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摩擦生热等于小物体的动能。

*8、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大小看温度,做功情况看体积,吸热、放热综合以上两项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

9、电容器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断开电源时,电容器上电量不变;改变两板距离E不变。10、磁场中的衰变:外切圆是α衰变,内切圆是β衰变,α,β是大圆。11、直导体杆垂直切割磁感线,所受安培力F=B2L2V/R。

12、电磁感应中感生电流通过线圈导线横截面积的电量:Q=N△Ф/R。

13、解题的优选原则:满足守恒则选用守恒定律;与加速度有关的则选用牛顿第二定律F=ma;与时间直接相关则用动量定理;与对地位移相关则用动能定理;与相对位移相关(如摩擦生热)则用能量守恒。

篇19:物理知识点总结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存在相对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们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1)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是粗糙;

②两物体接触面上有压力;

③两物体间有相对滑动.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大小-滑动摩擦定律

滑动摩擦力跟正压力成正比,也就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即其中的FN表示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G。为动摩擦因数,取决于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2、静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1)产生条件:①接触面是粗糙的;②两物体有相对运动的趋势;③两物体接触面上有压力.

(2)方向: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必须明确,静摩擦力大小不能用滑动摩擦定律F=FN计算,只有当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其最大值一般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既Fm=FN

3、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①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而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如:课本上的皮带传动图。物体向上运动,但物体相对于皮带有向下滑动的趋势,故摩擦力向上。

②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而不一定是阻碍物体的运动的。

如上例,摩擦力阻碍了物体相对于皮带向下滑,但恰恰是摩擦力使物体向上运动。

注意:以上两种情况中,相对两个字一定不能少。

这牵涉到参照物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我们说物体运动或静止,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而牵涉到相对运动,实际上是规定了参照物。如A相对于B,则必须以B为参照物,而不能以地面或其它物体为参照物。

③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摩擦力不一定使物体减速,也可能使物体加速。

④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但一定保持相对静止。

⑤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篇20: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

一、选择题(每小题中至少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意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行星绕太阳的椭圆轨道可近似地看作圆轨道,其向心力来源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

B.太阳对行星引力大于行星对太阳引力,所以行星绕太阳运转而不是太阳绕行星运转

C.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天体,不适用于地面上的物体

D.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行星与卫星间的引力、地面上物体所受重力,这些力的性质和规律都相同

2.关于万有引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万有引力只有在天体与天体之间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

B.一个苹果由于其质量很小,所以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几乎可以忽略

C.地球对人造卫星的万有引力远大于卫星对地球的万有引力

D.地球表面的大气层是因为万有引力约束而存在于地球表面附近

3.一星球密度和地球密度相同,它的表面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倍,则该星球质量是地球质量的(忽略地球、星球的自转)( )

A.2倍 B.4倍 C.8倍 D.16倍

4.若已知某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半径为,公转周期为,万有引力常量为,则由此可求出( )

A. 某行星的质量 B.太阳的质量 C. 某行星的密度 D.太阳的密度

5.宇宙飞船进入一个围绕太阳运动的近乎圆形的轨道上运动,如果轨道半径是地球轨道半径的9倍,那么宇宙飞船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是( )

A.3年 B.9年 C.27年 D.81年

6.近地卫星线速度为7.9km/s,已知月球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81,地球半径是月球半径的3.8倍,则在月球上发射”近月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 )

A.1.0 km/s B.1.7 km/s C.2.0 km/s D.1.5 km/s

7.由于空气微弱阻力的作用,人造卫星缓慢地靠近地球,则( )

A.卫星运动速率减小 B.卫星运动速率增大

C.卫星运行周期变小 D.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变大

8.同步卫星离地球球心的距离为r,运行速率为v1,加速度大小为a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2,第一宇宙速度为v2,地球半径为R。则( )

A.a1:a2=r:R

B. a1:a2=R2:r2

C.v1:v2=R2:r2

二、填空题

9.某物体在地球表面上受到地球对它的引力大小为960N,为使此物体受到的引力减至60N,物体距地面的高度应为_____。(为地球的半径)

10.一物体在一星球表面时受到的吸引力为在地球表面所受吸引力的倍,该星球半径是地球半径的倍。若该星球和地球的质量分布都是均匀的,则该星球的密度是地球密度的_________倍。

11.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它们的质量之比,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那么它们所受的向心力之比__________;它们的角速度之比____________.

12.若已知某行星的平均密度为,引力常量为,那么在该行星表面附近运动的人造卫星的角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3.对某行星的一颗卫星进行观测,已知运行的轨迹是半径为的圆周,周期为,求:(1)该行星的质量;(2)测得行星的半径为卫星轨道半径的1/10,则此行星表面重力加速度为多大?

14.在地球某处海平面上测得物体自由下落高度所需的时间为,到某高山顶测得物体自由落体下落相同高度所需时间增加了,已知地球半径为,求山的高度。

15.一颗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人造卫星,其轨道半径r=2R0(R0为地球半径),卫星的运

转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设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为ω0,若某时刻卫星通过赤道上某建筑物的正上方,求它再次通过该建筑物上方所需时间。

16.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13日16时33分左右,费俊龙在船舱里做”翻筋斗“的游戏。有报道说,”传说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而费俊龙在3min里翻了4个筋斗,一个筋斗351km“据此报道求出”神舟"六号在太空预定轨道上运行时,距地面的高度与地球半径之比。(已知地球半径为6400km,g取10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7.两颗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沿同方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半径为R,a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等于R,b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3R,则:

(1)a、b两卫星的周期之比Ta:Tb是多少?

(2)若某时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地面同一点的正上方,则a至少经过多少个周期两卫星相距最远?

18.1789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首先估算出了地球的平均密度.根据你学过的知识,你能否知道地球密度的大小.

★ 物理万有引力知识点

★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万有引力)

★ 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 物理的知识点总结

★ 物理知识点

★ 八年级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 高三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精选

★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

★ 初三物理知识点

★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点击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