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呱美文网  - 为您分享正能量早安心语语录的句子

李商隐无题诗(共6篇)

admin

点击全文阅读

【简介】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商隐无题诗(共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此,感谢网友“《国米》”投稿本文!

李商隐无题诗

篇1:李商隐无题诗

李商隐无题诗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坐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赏析】

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隐约、朦胧,表现含蓄、委婉,因此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评析也众说纷纭。比如这首“无题诗”,有人认为是政治诗,也有人认为是爱情诗。

诗的首句中“昨夜”二字的连续出现两次,提示诗人是在今天回想往事,“昨夜”二字的情感含量大,说明诗人的记忆刻骨铭心。“星辰”与“风”,“画楼”与“桂堂”,暗示了诗人所经历的幸福时光和生活情景。

第二联表现对爱情的体验与理解。彩凤比翼双飞,是美满爱情生活的象征;犀牛的角的中央有纹理贯通两端,故又称通犀,诗人以此比喻双方情感的相通,展现心灵的感应和情意的契合,虽然二人各在一方,但心却是息息相通,这二句诗中所包含的深厚的底蕴,使后人赋予了它更多的哲理意味和人生内涵。

第三联中写到的送钩、射覆都是古代酒宴上的游戏,类似猜谜。二句以极华丽的语言描述了热烈欢快、酒暖灯红的场面。

然而,正当诗人沉浸于对昨夜良辰美景的回忆时,远处传来了阵阵鼓声,天要亮了,诗人又该上朝了。“应官”也就是应付官差,包含着无可奈何、百无聊赖的心境。“蓬”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处飘转,所以,在古代诗歌中,常以它来比喻飘零的生活,李商隐在这里也通过这一意象揭示了自己的人生境况。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赏析】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深闺中追求爱情的女子失望的痛苦。女主人公愁怀不展,百无聊赖,不由得沉重得悲叹。全诗含蓄深婉,反复咏叹,震憾人心,动人心弦。这首无题写一位深锁幽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幻灭的绝望之情。

首联“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描绘环境气氛:飒飒东风,飘来蒙蒙细雨;芙蓉塘外,传来阵阵轻雷。既隐隐传达了生命萌动的春天气息,又带有一些凄迷黯淡的'色调,烘托出女主人公春心萌动和难以名状的迷惘苦闷。东风细雨,容易令人联想起“梦雨”的典故;芙蓉塘即莲塘,在南朝乐府和唐人诗作中,常常代指男女相悦传情之地;“轻雷”则又暗用司马相如《长门赋》:“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这一系列与爱情密切相关的词语,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很丰富的。纪昀(yun)说:“起二句妙有远神,可以意会。”所谓“远神”,是指这种富于暗示性的诗歌语言所构筑的渺远的艺术意境,一种难以言传的朦胧美。

颔联“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写女子居处的幽寂。金蟾是一种蟾状香炉;“锁”指香炉的鼻钮,可以开启放入香料;玉虎,是用玉石装饰的虎状辘轳,“丝”指井索。室内户外,所见者惟闭锁的香炉,汲井的辘轳,它们衬托出女子幽处孤寂的情景和长日无聊、深锁春光的惆怅。香炉和辘轳,在诗词中也常和男女欢爱联系在一起,它们同时又是牵动女主人公相思之情的东西,这从两句分别用“香”、“丝”谐音“相”、“思”可以见出。总之,这一联兼用赋、比,既表现女主人公深闭幽闺的孤寞,又暗示她内心时时被牵动的情丝。

颈联出句“贾氏窥帘韩掾少”使用贾充女与韩寿的爱情故事。见《世说新语》载:晋韩寿貌美,大臣贾充辟他为掾(僚属)。一次充女在帘后窥见韩寿,私相慕悦,遂私通。女以皇帝赐充之西域异香赠寿。被充所发觉,遂以女妻寿。对句“宓妃留枕魏王才”使用甄后与曹植的爱情故事。见《文选"洛神赋》李善注说:魏东阿王曹植曾求娶甄氏为妃,曹操却将她许给曹丕。甄后被谗死后,曹丕将她的遗物玉带金镂枕送给曹植。曹植离京归国途经洛水,梦见甄后对他说:“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曹丕),今与君王。”曹植感其事作《感甄赋》,后明帝改名《洛神赋》(句中“宓妃”即洛神,代指甄后)。由上联的“烧香”引出贾氏窥帘,赠香韩掾;由“牵丝(思)”引出甄后留枕,情思不断,藕断丝连。这两个爱情故事,尽管结局有幸有不幸,但在女主人公的意念中,无论是贾氏窥帘,爱韩寿之少俊,还是甄后情深,慕曹植之才华,都反映出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愿望之强烈,奔放。

末联“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突然转折,向往美好爱情的心愿切莫和春花争荣。

篇2:李商隐的无题诗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无题】

篇3:李商隐的无题诗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二首之二】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二首之一】 李商隐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无题二首之二】 李商隐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

何处哀筝随急管, 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 白日当天三月半。

溧阳公主年十四, 清明暖后同墙看。

归来展转到五更, 梁间燕子闻长叹。

【无题】

谢傅门庭旧末行, 今朝歌管属檀郎。

更无人处帘垂地, 欲拂尘时簟竟床。

嵇氏幼男犹可悯, 左家娇女岂能望?

愁霖腹疾俱难遣, 万里西风夜正长。

【无题】

对影闻声已可怜, 玉池荷叶正田田。

不逢萧史休回首, 莫见洪崖又拍肩。

紫凤放娇衔楚佩, 赤鳞狂舞拨湘弦。

鄂君怅望舟中夜, 绣被焚香独自眠。

【无题】

七夕来时先有期, 洞房帘箔至今垂。

玉轮顾兔初生魄, 铁网珊瑚未有枝。

检与神方教驻景, 收将凤纸写相思。

武皇内传分明在, 莫道人间总不知。

【无题】

闻道阎门萼绿华, 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 偷看吴王苑内花。

【无题】

水精如意玉连环, 下蔡城危莫破颜。

红绽樱桃含白雪, 断肠声里唱阳关。

【无题】

白日相思可奈何, 严城清夜断经过。

只知解道春来瘦, 不道春来独自多。

【无题】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无题】

东南日出照高楼, 楼上离人唱石州。

总把春山扫眉黛, 不知供得几多愁?

【无题】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篇4:李商隐无题诗赏析

关于李商隐无题诗赏析

无题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解】

1.无题: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有相思之意,“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蜡炬:蜡烛。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油称烛泪。

4.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5.蓬山:指海上仙山蓬莱山。此指想念对象的往处。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就是自己日夜思念的心上人。

6.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有意为情人传递消息。

7.殷勤:情深意厚。

8.探看:都是探望的意思。

9.东风:春风

10.残:凋零

11.泪:指蜡泪,隐喻相思泪水。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12.镜:照镜,用作动词。早晨梳妆照镜子;镜:名作动,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13.但::只

14.云鬓:青年女子的头发,代指青春年华

15.夜吟:夜晚吟诗

16.殷勤:情谊深厚。

17.看:探望

18.丝方尽:这里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翻译】

相见的时候难,分离的时候也是难舍难离,春风没有办法,到了暮春,百花就会凋谢;

春蚕直到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吐尽,红烛燃烧尽头,蜡泪才会流干;——(隐喻相思)

早晨起来照镜子,黑发都变了颜色;.夜晚吟诗,觉得月光都是寒冷的;——(思念和孤独)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青鸟啊,麻烦您带去我情深意厚的探望吧。

【韵译】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讲解】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继盛唐“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后,他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李商隐对于诗歌的贡献,特别在于他所独创的“无题诗”。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据考,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诗记叙的应是两人在春末的一次短暂相见后即又离别的景况,这从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可以知道。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东风”即春风,隐指季节;紧随着用“百花残”点出时令,是为春暮。在这样的'时节,两个相爱的人儿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却又不得不面临着分离。相见本已是万分“难得”,而离别就更为“难舍”。按一般而言,诗歌是先写景,后抒情;在这里,作者却是先述离情,再描悲景,更衬出诗人处于“两难之境”的伤悲心情。“难”之一字,是为全篇的诗眼。

紧接着,作者在颔联连设两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个意象的出现,极为熨贴。“春蚕”自然承上,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儿女至情。缠绵悱恻,炽热浓郁,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此外,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早晨对镜梳妆的时候,担心因饱受思念之苦而愁白了头发;夜晚对月低吟的时候,害怕不能表达出那一份思念而倍觉月光的清寒。对“镜”,是顾影自怜;对“月”,则是形只影单;再加上一“晓”一“夜”的时间点示,写尽了朝思暮想的思念之情,并使因受相思之苦而坐卧不安的恋人形象跃然纸上。

末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带有梦幻般的神话色彩。“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是很恰切的。“青鸟”,是神话中给王母娘娘当信使的神鸟。当时,诗人处于玉阳山东山,虽与恋人同处一山,距离不算遥远,但因为他们的爱情不能见容于社会,所以会遭遇到种种的波折和阻碍。句中的“无多路”,可作“没有多远的路”或“没有别的什么路”来理解,但无论是哪一种解释,诗人却都只能寄希望于“青鸟”来探听消息,可见他们的相见是多么的难!以此回扣“相见时难”,也更进一步突显出“别亦难”,这样就使得全诗首尾圆合、浑然一体了。

篇5:全面赏析李商隐无题诗

全面赏析李商隐无题诗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表现出一种更深刻、更隐蔽的时代情绪。

在唐代武宗、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当政的六十余年里,国家内忧外患。政治上的瓦解和分裂,经济上的凋敝和动荡,使得这一时期的意识形态也处在一个相对混乱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诗歌,杂处在由唐代“诗境”向宋代“词境”的转变过程之中。恢宏壮阔的盛唐气象经过丰富多彩的中唐风采,最终转变为哀婉深沉的晚唐之韵,即走向更为细腻的心灵感受和更为含蓄的情感体验。

晚唐的“无题诗”晦涩、难懂,呈现出复杂、朦胧的特点,这是时代的困窘在诗人心头打下的痛苦而绝望的印痕,不可避免地使作品染上悲哀的色调和伤悼情绪。因为它进一步触及了诗人潜意识的层面,所以表现出一种更深刻、更隐蔽的时代情绪。

一般来说,诗之有题犹如文之有目,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晴之目的。但是,当诗人本身的思想不太明晰、目的不太明确、情感不太单纯的时候,为作品设题目便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过去,有人将同一情感类型的诗篇排在一起,用一个笼统的名字一以贯之,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如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八首。但是,真正大张旗鼓地以《无题》为题,并创作出极有特色之诗篇者,还要数晚唐那位“制造诗谜的专家”李商隐。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历史上,恐怕没有谁比李商隐的“无题诗”更加婉曲幽深、隐晦含蓄,让人猜不透、想不清、坐不实了。然而这些难以索解的诗篇却同样让人牵肠挂肚,难以割舍,爱不释手。

广义地讲,李商隐的无题诗不仅包括以“无题”命名的作品,而且泛指那些以诗歌首句前两字做题目的作品,比如《碧城》、《如有》、《相思》、《东南》、《昨日》等,以及那首脍炙人口而又令人费解的《锦瑟》。

与其他“无题诗”相比,《锦瑟》诗似乎更具有扑朔迷离的朦胧美。就其所选取的意象而言,无论是庄生之梦为蝴蝶、望帝之化为杜鹃,无论是沧海遗珠、鲛人泣泪,也无论是蓝田日暖、良玉生烟,都带有不可指实的朦胧性与模糊性,它们之间的排列也没有明显的必然联系。因此,诗境之下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真是很难揣知了。我们所能感知的只是笼罩弥漫于诗境之上的那层浓重复杂、挥之不去的人生情绪:伤感、迷惘、惆怅、无奈、悲伤……不过,这已足以使我们心荡神摇了。近代学者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我们若还承认美的价值,对于此种文字,便不容轻轻抹煞。”在我们看来,梁启超所谓的神秘性的美,是儒、释、道三家交融汇合后,在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必要的艺术张力。

作为封建文人,李商隐具有儒家学者积极入世的精神。他执著于人生、理想、功名、事业、爱情、亲情等,并将之升华为一种人间至美,甘愿为之泣血生烟。甚至于明知无望,仍然要“一寸相思一寸灰”地不懈追求,真正凸现了儒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精神。从而,为诗歌提供了内在的、深层次的情感动力,并呈现出深挚真纯的精神面貌。与这种入世精神相反,佛教恰恰要求超越一切人生执著,超越是非、毁誉、美丑、善恶等一系列价值标准,甚至于要求泯灭物质与精神二者的界限,让人走进清澈澄明的佛禅之境。因而李商隐在遭遇到一系列人生打击之后,便终于走上了佛禅之路。用他的话说,“三年已来,丧失家道。平居忽忽不乐,始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无疑,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态度,恰似两股巨大的激流在诗人心底不期然而遇了。诗人力图在儒、佛之间找到出路,寻求于执著中实现超越,超越中坚持执著的途径。这种极难实现的努力在给诗人内心带来激烈痛苦的同时,更给诗人以排遣不尽的诸种人生情绪。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诗绝句》)元好问曾感叹于李诗的扑朔迷离,索解不易,希望有人像郑玄为《诗经》作笺注一样,能为李诗解谜。此后,果然有不少人诱于无题诗的巨大魅力,苦心求证。此风绵延千载,至今不衰。然而,每一次新释义的增加非但没有使这些作品的读解更加明晰,反而又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朦胧美与神秘感。就像一条不断延长的解释链一样,其韵味也变得更加丰厚、更加绵长。或许,无题诗不仅言志,而且言情,它包含了更为复杂微妙的人生体验与生命感受。就像在“锦瑟”与“五十弦”之间,李商隐巧妙地加入的“无端”二字一样,有些情绪和感受本来就是没有端倪的。或许,正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在缠绕着诗人。以“无题”为题,这难道没有什么特殊的意味吗?

就作者的经历而论,李商隐创作无题诗并不是偶然的。他聪明早慧,很早就有“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的远大政治抱负。在一段少年得志之后,他不幸被卷入牛李党争,虽屡次上书投表请求汲引,却终遭冷遇,致使一生辗转各地做幕府书记,官小位卑,潦倒不堪,心中自有抑制不住的郁闷忧伤。与此同时,他的情感经历也颇为坎坷,尤其是中年丧妻之后,郁郁寡欢,常常沉湎于回忆之中,发而为诗,本是极为自然的事。加之中国诗歌自屈原以来就有“托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的比兴传统,因而哪些诗是“言志”,哪些诗是“缘情”便难以分清了。从社会的角度上看,无题诗在晚唐的崛起也不是偶然的,此一含蓄幽深、晦涩难懂的诗风正是衰变时代特有的表现。如果换上盛唐诗人,无论是写仕途,还是写爱情,都会比这明快健朗、直露坦诚得多。我们知道,若就仕途的坎坷而言,李白并不比李商隐更幸运。但李白对自己的抱负与苦恼却从不隐晦:得意的时候,他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几儿童入京》);失意的时候,他狂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之三)。诗中表现的只是大悲大喜,丝毫没有凄凄惨惨的情调。由于他对命运的不满是建立在充分自信的基础上,因而他不但敢出怨言,而且企图进行抗争:“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匐震天鼓”;“闾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梁甫吟》)。这种悲剧性的搏斗,充分显示了盛唐士人昂扬的气质和蓬勃的生机。然而,在李商隐这里,我们感到的却是欲言又止的表露,毫无希望的执著,充满痛苦的深情,无能为力的慨叹。爱情的失意、仕途的蹭蹬以及时局的混乱,使诗人失去了对外部世界的兴趣。他宁愿沉浸于内心狭小的一隅,不再希望高飞远举了。正所谓,“雌去雄飞万重天,云罗满眼泪潸然;不须长结**怨,锁向金笼始两全”(李商隐《鸳鸯》)。诗人就像金笼锁鸟一样,将自己的心事紧紧地锁在意识的底层,使人琢磨不透。从这一意义上讲,如果说盛唐诗歌是行至中天的太阳,将光芒向广袤浩大的宇宙间播洒,强烈而充沛;那么晚唐诗歌则是静静燃烧的烛火,只给很小范围内的事物涂上一层微黄玄妙的光泽,柔和而宁静。如果说盛唐诗歌如同一望无际的大海,汹涌澎湃;那么晚唐诗歌恰似跳跃在山涧之中的潺潺小溪,幽微曲折。如果说盛唐诗歌像一首气势磅礴的交响乐;那么晚唐诗歌则似一曲低回婉转的小夜曲。前者固然以其特有的劲健沉雄给人带来高亢昂扬的审美感受,后者也因其独到的'柔美幽深、含蓄细腻而具备了特殊的魅力。

与这种时代精神相一致,李商隐的无题诗不仅朦胧、隐晦,而且绝望、痛苦。如果说“悲”可以转化为一种“美”的话,那么古今中外的诗歌恐怕无过于李商隐的几首《无题》诗了。在这些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一种不可企及而又刻骨铭心的爱,一种万念俱灰而又至死不移的情,一种无法言传而又心心相印的思。人生是宝贵的,也是短暂的,然而在这宝贵而短暂的一生中,人们又将留下多少刻骨铭心的遗憾呢?相爱而不能遂愿,相思而难以谋面,但诗人耿耿此意,拳拳此心,至死不渝。他就像一只春蚕,一生一世都在吞吐着不尽的丝(思);他就像一只红烛,每天夜晚都有流不尽的泪。早晨起来,他常常面对镜中新添的白发空自叹息;夜幕降临,他常常不忍离开眺望远方的楼台;夜晚的睡梦里,往往出现与挚友重逢的场面;落日的余晖中,每每记起与恋人约会的情景……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只能加深那日渐绝望的爱,那无法延续的情。以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诗人已经失去了改造世界的信心与勇气,面对猝然而至的悲剧命运只好抱有一种近乎宿命的绝望情绪。在这里,诗人已经失去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的勇气,有的只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的叹息了。然而,细细想来,这种自我信念的失落不正是时代的夕阳投射在诗人身上的暗影吗?

篇6: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赏析

1、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表现爱情的坚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诗句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 、从格律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爱情诗。

3、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暮春时节,男主人公触景伤情,怅恨离别的情景。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助比喻来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此外,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对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我们往往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表现无私奉献的精神,请写出这册书中也可以用来阐释奉献精神的另两句古诗中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说说“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中两个“难”字深刻含义以及表达效果。

含义:第一个“难”是指相会困难,第二个“难”则含有痛苦难受的意思。两个“难”意思不同,见面本来已很困难,所以分别时也更令人难受。

表达效果:两个“难”字的使用使相思之苦和离别之痛显得分外深沉绵远。

6、 请简析本诗的抒情特点。

本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用春蚕和蜡炬一对最具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7、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根据诗的内容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 相思(别思,伤别)。

8、请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赏析。

内容、情感:此联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现用来比喻默默的无私奉献精神。

语言、写法:此联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谐音的方法,“丝”与“思”谐音,暗指“相思”,下句写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汁喻“相思泪”,两句诗比喻对爱人的`思念到死才能停止,表达对爱情的无比坚贞。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着,无私奉献。

9、“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是什么?

“无力”和“残”点名分离的季节,(暮春时节)的百花凋谢的景物特点,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10、“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思”,属双关语,暗指对爱人的思念。

11、理解“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的妙处。

这是设别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12、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有何深意?

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 李商隐

★ 李商隐嫦娥

★ 李商隐诗词

★ 七夕李商隐

★ 李商隐《春雨》

★ 无题 李商隐

★ 李商隐诗全集

★ 李商隐咏史

★ 李商隐诗集

★ 嫦娥 李商隐

点击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