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呱美文网  - 为您分享正能量早安心语语录的句子

《隋书·令狐熙传》阅读答案及译文(精选12篇)

admin

点击全文阅读

【简介】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隋书·令狐熙传》阅读答案及译文(共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此,感谢网友“dcrly88”投稿本文!

《隋书·令狐熙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篇1:《隋书·令狐熙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隋书·令狐熙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其父戒之曰:“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熙自是稍加饭粥。及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进位仪同,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吐谷浑①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风教大洽。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②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先是,州县生梗,长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总管府③。熙悉遣之,为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

(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

【注】①吐谷浑:也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②渠帅: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③总管府:朝廷设置的区域性军事管理机构。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熙性严重,有雅量 重:持重。

B.熙自是稍加饭粥 稍:稍微。

C.在职数年,风教大洽 洽:和谐。

D.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 杜:禁止。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功进位上开府 ②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①上闻而嘉之 ②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

C.①今者乃以手教相谕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①我辈其可违乎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能体现令狐熙施行“良政”的一项是()

①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②熙以本官行纳言事

③以功进位上开府 ④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

⑤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⑥为建城邑,开设学校

A.①②⑤ B.③④⑥C.②③⑤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狐熙对朋友的选择极其严格,他博览群书,文武兼备,而且还懂音律,他的才能颇得时人的.赞誉。

B.令狐熙治理沧州,政通人和,广受拥戴。他被调往朝廷任职时,百姓悲伤不舍;他重返沧州主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C.令狐熙做汴州刺史,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清理了狱讼积案。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并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D.岭南一带的人经常作乱,其首领受前任总管武力胁迫,不肯臣服。令狐熙到任后,广施恩信,使部落首领深受感动,从而率众归附。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3分)

(2)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3分)

(3)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4分)

参考答案

9.B(稍:渐渐地、慢慢地)

10.C(A项,以:①介词,凭借;②连词,因为。B项,而: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修饰。C项,①②副词,竟然,却。D项,其:①副词,表反诘;②代词,那)

11.D(良政:有利于民,为百姓拥护的政策。④劝谕百姓登记户籍,深受欢迎。⑤侧面体现。⑥直接体现。①体现有才能。②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并无良政可言。③凭借功劳得到晋升,未必是良政。)

12.B(原文中令狐熙没有“被调往朝廷任职”。)

13.(1)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几乎不能忍受失去母亲的悲伤。(3分,“去”“殆”“胜”各1分)

(2)当时吐谷浑侵犯边塞,他凭借行军长史的身份随元帅元谐讨伐敌人。(3分,“寇”“以”“从”各1分)

(3)凡停留在城外分散居住的船客,都勒令他们聚居到村落里,在外乡居住的百姓,都赶他们回乡务农。(4分,句意1分,定语后置1分,“勒”“逐”各1分)

【参考译文】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他家世代都是西州的豪门大族。令狐熙生性严谨持重,有宽宏的度量,即使是在家里,也终日庄重。他不随便与宾客交往,凡结交的,都是当时的名士。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他擅长骑马射箭,精通音律。因为通晓经典,从家里被征召出来,担任吏部上士,不久被任命为帅都督,继而调任为夏官府都上士,都有能干的名声。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几乎不能忍受失去母亲的悲伤。他父亲劝诫他说:“最大的孝道在于让父母心里安慰,在道义上不让家族断绝了后代。怎么能因悲伤过度而精神委顿呢,让我忧心啊!”令狐熙从此才慢慢地吃饭了。等到周武帝平定北齐,他因留守京城有功,增加食邑六百户。他先后担任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很得时人的赞誉。

高祖即位时,令狐熙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不久他被授为司徒左长史,晋爵为河南郡公爵。当时吐谷浑侵犯边塞,他以行军长史的身份随元帅元谐讨伐敌人,凭借功劳升任上开府知府,后来接任沧州刺史。当时山东地区沿袭了北齐的弊政,住户人口大都不按照实际情况来登记入册。令狐熙就晓谕百姓,让他们各自回乡,当时回乡的就有一万户。他在任几年,风尚教化遍及沧州。开皇四年(584年),皇上来到洛阳,令狐熙前往朝见,沧州的官吏百姓怕他被调走,在路边悲痛饮泣。到令狐熙又返回沧州时,百姓出境迎接,欢呼叫喊声充满整条道路。

皇上祭祀泰山回京,临时在汴州停留,对当地因商贸富庶繁盛,不法之徒众多的社会风气很厌恶,于是任命令狐熙担任汴州刺史。令狐熙一到汴州就严禁百姓游手好闲、不劳而食,抑制手工业和商业,百姓有向街开门经商的,就禁止他们,凡停留在城外分散居住的船客,都勒令他们聚居到村落里,在外乡居住的百姓,都赶他们回乡务农,有积压或拖延未审结的案子,都审判发落,有令即行,有禁必止,被百姓称为良政。皇上听说后嘉奖他,回头看着侍臣们说:“邺城,是天下难治理的地方。”这年令狐熙来京朝见皇上,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皇上赐给他布帛三百匹,并颁告天下。

皇上因为岭南夷人、越人多次反叛作乱,就调令狐熙去总管桂州等十七州的军事,同意他随机行事,刺史以下官员,他可以按制度补授。令狐熙到桂州,大施恩典,讲究信誉,那些居住在溪洞中的部落首领互相交流说:“以前的总管,总是以武力来威胁我们,如今的总管有事却是亲笔写信相告,我们怎能违背他呢?”于是一起归附朝廷。在此之前,州县行政出现障碍,朝廷任命的官员大多不去赴任,却把政务放在总管府里来办。令狐熙全部遣散了他们,并为当地修建城邑,开设学校,各族百姓感激敬佩,对社会风气极为称赞。

篇2:《隋书·令狐熙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其父戒之曰: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熙自是稍加饭粥。及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进位仪同,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吐谷浑①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风教大洽。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②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先是,州县生梗,长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总管府③。熙悉遣之,为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

(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

【注】①吐谷浑:也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②渠帅: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③总管府:朝廷设置的区域性军事管理机构。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熙性严重,有雅量 重:持重

B.熙自是稍加饭粥 稍:稍微

C.在职数年,风教大洽 洽:和谐

D.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 杜:禁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功进位上开府②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B.①上闻而嘉之 ②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

C.①今者乃以手教相谕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①我辈其可违乎 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能体现令狐熙施行良政的一项是

①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 ②熙以本官行纳言事

③以功进位上开府 ④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

⑤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⑥为建城邑,开设学校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狐熙对朋友的选择极其严格,他博览群书,文武兼备,而且还懂音律,他的才能颇得时人的赞誉。

B.令狐熙治理沧州,政通人和,广受拥戴。他被调往朝廷任职时,百姓悲伤不舍;他重返沧州主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C.令狐熙做汴州刺史,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清理了狱讼积案。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并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D.岭南一带的人经常作乱,其首领受前任总管武力胁迫,不肯臣服。令狐熙到任后,

广施恩信,使部落首领深受感动,从而率众归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3分)

(2)时吐谷浑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3分)

(3)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4分)

篇3:《隋书·令狐熙传》阅读答案

隋书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西州豪右。熙性严重(尊重;办事严肃认真)有雅量,虽在私室,终日俨然。不妄通宾客,凡所交结,必一时名士。博览群书,尤明《三礼》;善骑射,颇知音律。起家以通经为吏部上士,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以母忧去职,殆不胜丧。其父戒之曰:“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熙自是稍加饭粥。及武帝平齐,以留守功,增邑六百户。进位仪同,历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甚有当时之誉。

高祖受禅之际,熙以本官行纳言事。寻除司徒左长史,进爵河南郡公。时吐谷浑①寇边,以行军长史从元帅元谐讨之,以功进位上开府,后拜沧州刺史。时山东承齐之弊,户口簿籍类不以实。熙乃晓谕之,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在职数年,风教大洽。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沧州吏民恐其迁易,悲泣于道。及熙复还,百姓出境迎谒,欢叫盈路。

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于是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称为良政。上闻而嘉之,顾谓侍臣曰:“邺都者,天下难理处也。”其年来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匹,颁告天下。

上以岭南夷、越数为反乱,征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以下官得承制补授。熙至部,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②更相谓曰:“前时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先是,州县生梗,长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总管府③。熙悉遣之,为建城邑,开设学校,华夷感敬,称为大化。(选自《隋书·令狐熙传》,有删改)

【注】①吐谷浑:也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②渠帅: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③总管府:朝廷设置的区域性军事管理机构。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吐谷浑寇边 寇:敌人

B.寻授帅都督,转夏官府都上士 寻:不久

C.在职数年,风教大洽 洽:和谐

D.民有向街开门者杜之 杜:禁止

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能体现令狐熙施行“良政”的一项是( )(3分)

①其有滞狱,并决遣之 ②熙以本官行纳言事

③以功进位上开府 ④令自归首,至者一万户

⑤转夏官府都上士,俱有能名 ⑥为建城邑,开设学校

A.①②⑤ B.③④⑥C.①②③ D.①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令狐熙对朋友的选择极其严格,他博览群书,文武兼备,而且还懂音律,他的才能颇得时人的赞誉。

B.令狐熙治理沧州,政通人和,广受拥戴。开皇四年他被调往朝廷任职时,百姓悲伤不舍;他重返沧州主政,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C.令狐熙做汴州刺史,推行重农抑商等政策,清理了狱讼积案。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并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D.岭南一带的人经常作乱,其首领受前任总管武力胁迫,不肯臣服。令狐熙到任后,广施恩信,使部落首领深受感动,从而率众归附。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孝在于安亲,义不绝嗣。何得过尔毁顿,贻吾忧也!(4分)

(2)及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奸侠。(3分)

(3)船客停于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3分)

答案:

6.A(寇:侵犯)

7.D(良政:有利于民,为百姓拥护的政策。④劝谕百姓登记户籍,深受欢迎。①侧面体现。⑥直接体现。⑤体现有才能。②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并无良政可言。③凭借功劳得到晋升,未必是良政。) 8.B(原文中令狐熙没有“被调往朝廷任职”。)

9.(1)最大的孝道在于让父母心里安慰,在道义上不让家族断绝了后代。怎么能因悲伤过度而精神委顿呢,让我忧心啊!(安、嗣、毁顿各一分,句子通顺一分)

(2)皇上祭祀泰山回京,临时在汴州停留,对当地因商贸富庶繁盛,不法之徒众多的社会风气很厌恶。(3分,“祠”“次”各1分,句子通顺1分)

(3)凡停留在城外分散居住的船客,都勒令他们聚居到村落里,在外乡居住的百姓,都赶他们回乡务农。(4分,句意1分,定语后置1分,“勒”“逐”各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他家世代都是西州的豪门大族。令狐熙生性严谨持重,有宽宏的度量,即使是在家里,也终日庄重。他不随便与宾客交往,凡结交的,都是当时的名士。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他擅长骑马射箭,精通音律。因为通晓经典,从家里被征召出来,担任吏部上士,不久被任命为帅都督,继而调任为夏官府都上士,都有能干的名声。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几乎不能忍受失去母亲的悲伤。他父亲劝诫他说:“最大的孝道在于让父母心里安慰,在道义上不让家族断绝了后代。怎么能因悲伤过度而精神委顿呢,让我忧心啊!”令狐熙从此才慢慢地吃饭了。等到周武帝平定北齐,他因留守京城有功,增加食邑六百户。他先后担任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很得时人的赞誉。

高祖即位时,令狐熙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不久他被授为司徒左长史,晋爵为河南郡公爵。当时吐谷浑侵犯边塞,他以行军长史的身份随元帅元谐讨伐敌人,凭借功劳升任上开府知府,后来接任沧州刺史。当时山东地区沿袭了北齐的弊政,住户人口大都不按照实际情况来登记入册。令狐熙就晓谕百姓,让他们各自回乡,当时回乡的就有一万户。他在任几年,风尚教化遍及沧州。开皇四年(584年),皇上来到洛阳,令狐熙前往朝见,沧州的官吏百姓怕他被调走,在路边悲痛饮泣。到令狐熙又返回沧州时,百姓出境迎接,欢呼叫喊声充满整条道路。

皇上祭祀泰山回京,临时在汴州停留,对当地因商贸富庶繁盛,不法之徒众多的社会风气很厌恶,于是任命令狐熙担任汴州刺史。令狐熙一到汴州就严禁百姓游手好闲、不劳而食,抑制手工业和商业,百姓有向街开门经商的,就禁止他们,凡停留在城外分散居住的船客,都勒令他们聚居到村落里,在外乡居住的百姓,都赶他们回乡务农,有积压或拖延未审结的案子,都审判发落,有令即行,有禁必止,被百姓称为良政。皇上听说后嘉奖他,回头看着侍臣们说:“邺城,是天下难治理的地方。”这年令狐熙来京朝见皇上,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皇上赐给他布帛三百匹,并颁告天下。

皇上因为岭南夷人、越人多次反叛作乱,就调令狐熙去总管桂州等十七州的军事,同意他随机行事,刺史以下官员,他可以按制度补授。令狐熙到桂州,大施恩典,讲究信誉,那些居住在溪洞中的部落首领互相交流说:“以前的总管,总是以武力来威胁我们,如今的总管有事却是亲笔写信相告,我们怎能违背他呢?”于是一起归附朝廷。在此之前,州县行政出现障碍,朝廷任命的官员大多不去付任,却把政务放在总管府里来办。令狐熙全部遣散了他们,并为当地修建城邑,开设学校,各族百姓感激敬佩,对社会风气极为称赞。

篇4:《隋书·列女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谯国夫人者,高凉洗氏之女也。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

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夫人总兵与长城侯陈霸先会于灨石。还谓宝曰:“陈都督大可畏,极得众心。我观此人必能平贼,君宜厚资之。”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至陈永定二年,其子仆年九岁,遗帅诸首领朝于丹阳,起家拜阳春郡守。后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仆至高安,诱与为乱。仆遣使归告夫人,夫人曰:“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遂发兵拒境,帅百越酋长。内外逼之,纥徒溃散。仆以夫人之功,封信都侯。

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高祖遣总管韦洸安抚岭外。洸至岭下,逡巡不敢进。初,夫人以扶南犀杖献于陈主,至此,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夫人见杖,验知陈亡,集首领数千,尽日恸哭。遣其孙魂帅众迎洸,入至广州,岭南悉定。高祖追赠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夫人为谯国夫人。皇后以首饰及宴服一袭赐之,夫人并盛于金箧,并梁、陈赐物各藏于一库。每岁时大会,皆陈于庭,以示子孙,曰:“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篇5:《隋书·列女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融本北燕苗裔 苗裔:子孙后代

B、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 晏:安定

C、遗帅诸首领朝于丹阳 帅:率领,带领

D、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 信:承诺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谯国夫人者,高凉洗氏之女也。

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

B、每劝亲族为善

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

C、虽是亲族,无所舍纵

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

D、仆以夫人之功,封信都侯

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

9、翻译下列的句子(3分)

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参考答案

7、D(信:信物)

8、C(A、表判断;结构助词,的;B、动词,做;介词,替;C、均为动词前的助词,组成所字结构;D、介词,因为;介词,把)

9、如今朝廷赏赐的东西都保存在这里,这是对我竭尽忠心的回报!希望你们都能念念不忘。(“具”“愿”“思念”2分,句子通顺1分)

文言文译文:

谯国夫人,是高凉冼氏的女儿。(冼家)世代都担任南越的`首领,各部落跨据山洞居住,多达十余万家。夫人幼年时就贤德聪明,多谋略,出嫁前在父母家时,就能安抚部众,能够行军用兵,镇抚越族各部落。(她)经常勉励亲族做善事,因此凭信义在本乡形成了凝聚力。(以至)海南、儋耳两地归附的部落多达千余洞。

梁大同年间,罗州刺史冯融得知夫人有志向有品行,让他的儿子高凉太守冯宝娶为妻子。冯融本是北燕后代,三代担任守牧,在他乡做官,号令推行不畅。至此,夫人告诫约束本族族人,使他们遵守公共礼制。常与冯宝一起参与决断诉讼,部族头领有犯法的,即使是自己亲族,也决不放过宽纵。从此政令顺畅有序,无人敢违。

夫人率领部队与长城侯陈霸先在赣石会师。回来后对冯宝说:“陈都督很可敬畏,很得人心。我看这人一定能平定乱贼,你应当大力资助他。”等到冯宝去世后,岭南大乱,夫人团结百越各部落,几个州都平安无事。到了南朝陈永定二年,她的儿子冯仆九岁时,(她就)派冯仆率领各部首领到丹阳朝拜皇帝,(冯仆)开始被授予阳春郡守。后来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把冯仆叫到高安,引诱(冯仆)跟他一起作乱,冯仆派使者回去禀告夫人,夫人说:“我为人忠贞,经历现在两个朝代,不能因为顾惜你就辜负国家。”于是发兵到边境拒敌,率领南越各部的酋长内外相逼,欧阳纥的军队溃败了。冯仆因夫人的功劳被封为信都侯。

后来又遇到南朝陈亡国,岭南没有所依附的,几个郡共同尊奉夫人,号称圣母,保境安民。隋文帝派总管韦洸安抚岭外,韦洸到了南岭脚下,逡巡不敢向前进。当初,夫人把扶南国产的犀杖献给了陈后主,到这时候,晋王杨广让陈后主写信给夫人,把陈亡国的情况向夫人说明,让她归顺隋朝,并且用犀杖和兵符作为凭信。夫人见到犀杖,验明后知道陈朝已经灭亡了,召集首领几千人,终日恸哭。夫人派她的孙子冯魂率领众人前去迎接韦洸进入广州,岭南全都平定了。隋文帝追赠冯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封夫人为谯国夫人。皇后把首饰及一套日常闲居时穿的衣服赐给她,夫人把这些都放在金箱里,连同南朝梁、陈所赏赐的东西,都各藏在一个库里。每年部族大会时,(夫人把赐物)都陈列在庭院,让子孙看,(对他们)说:“你们应该竭尽诚心归顺天子。我侍奉三个朝代的君主,只有一颗赤心。如今朝廷赏赐的东西都保存在这里,这是对我竭尽忠心的回报!希望你们都能念念不忘。”

篇6:《隋书·列女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隋书·列女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谯国夫人者,高凉洗氏之女也。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每劝亲族为善,由是信义结于本乡。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

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至是,夫人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夫人总兵与长城侯陈霸先会于灨石。还谓宝曰:“陈都督大可畏,极得众心。我观此人必能平贼,君宜厚资之。”及宝卒,岭表大乱,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至陈永定二年,其子仆年九岁,遗帅诸首领朝于丹阳,起家拜阳春郡守。后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召仆至高安,诱与为乱。仆遣使归告夫人,夫人曰:“我为忠贞,经今两代,不能惜汝辄负国家。”遂发兵拒境,帅百越酋长。内外逼之,纥徒溃散。仆以夫人之功,封信都侯。

后遇陈国亡,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高祖遣总管韦洸安抚岭外。洸至岭下,逡巡不敢进。初,夫人以扶南犀杖献于陈主,至此,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夫人见杖,验知陈亡,集首领数千,尽日恸哭。遣其孙魂帅众迎洸,入至广州,岭南悉定。高祖追赠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夫人为谯国夫人。皇后以首饰及宴服一袭赐之,夫人并盛于金箧,并梁、陈赐物各藏于一库。每岁时大会,皆陈于庭,以示子孙,曰:“汝等宜尽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隋书·列女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融本北燕苗裔苗裔:子孙后代

B、夫人怀集百越,数州晏然 晏:安定

C、遗帅诸首领朝于丹阳帅:率领,带领

D、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信:承诺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谯国夫人者,高凉洗氏之女也。

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

B、每劝亲族为善

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

C、虽是亲族,无所舍纵

岭南未有所附,数郡共奉夫人

D、仆以夫人之功,封信都侯

晋王广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

9、翻译下列的句子(3分)

今赐物具存,此忠孝之报也,愿汝皆思念之。

参考答案

7、D(信:信物)

8、C(A、表判断;结构助词,的;B、动词,做;介词,替;C、均为动词前的助词,组成所字结构;D、介词,因为;介词,把)

9、如今朝廷赏赐的东西都保存在这里,这是对我竭尽忠心的回报!希望你们都能念念不忘。(“具”“愿”“思念”2分,句子通顺1分)

文言文译文:

谯国夫人,是高凉冼氏的`女儿。(冼家)世代都担任南越的首领,各部落跨据山洞居住,多达十余万家。夫人幼年时就贤德聪明,多谋略,出嫁前在父母家时,就能安抚部众,能够行军用兵,镇抚越族各部落。(她)经常勉励亲族做善事,因此凭信义在本乡形成了凝聚力。(以至)海南、儋耳两地归附的部落多达千余洞。

梁大同年间,罗州刺史冯融得知夫人有志向有品行,让他的儿子高凉太守冯宝娶为妻子。冯融本是北燕后代,三代担任守牧,在他乡做官,号令推行不畅。至此,夫人告诫约束本族族人,使他们遵守公共礼制。常与冯宝一起参与决断诉讼,部族头领有犯法的,即使是自己亲族,也决不放过宽纵。从此政令顺畅有序,无人敢违。

夫人率领部队与长城侯陈霸先在赣石会师。回来后对冯宝说:“陈都督很可敬畏,很得人心。我看这人一定能平定乱贼,你应当大力资助他。”等到冯宝去世后,岭南大乱,夫人团结百越各部落,几个州都平安无事。到了南朝陈永定二年,她的儿子冯仆九岁时,(她就)派冯仆率领各部首领到丹阳朝拜皇帝,(冯仆)开始被授予阳春郡守。后来广州刺史欧阳纥谋反,把冯仆叫到高安,引诱(冯仆)跟他一起作乱,冯仆派使者回去禀告夫人,夫人说:“我为人忠贞,经历现在两个朝代,不能因为顾惜你就辜负国家。”于是发兵到边境拒敌,率领南越各部的酋长内外相逼,欧阳纥的军队溃败了。冯仆因夫人的功劳被封为信都侯。

后来又遇到南朝陈亡国,岭南没有所依附的,几个郡共同尊奉夫人,号称圣母,保境安民。隋文帝派总管韦洸安抚岭外,韦洸到了南岭脚下,逡巡不敢向前进。当初,夫人把扶南国产的犀杖献给了陈后主,到这时候,晋王杨广让陈后主写信给夫人,把陈亡国的情况向夫人说明,让她归顺隋朝,并且用犀杖和兵符作为凭信。夫人见到犀杖,验明后知道陈朝已经灭亡了,召集首领几千人,终日恸哭。夫人派她的孙子冯魂率领众人前去迎接韦洸进入广州,岭南全都平定了。隋文帝追赠冯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封夫人为谯国夫人。皇后把首饰及一套日常闲居时穿的衣服赐给她,夫人把这些都放在金箱里,连同南朝梁、陈所赏赐的东西,都各藏在一个库里。每年部族大会时,(夫人把赐物)都陈列在庭院,让子孙看,(对他们)说:“你们应该竭尽诚心归顺天子。我侍奉三个朝代的君主,只有一颗赤心。如今朝廷赏赐的东西都保存在这里,这是对我竭尽忠心的回报!希望你们都能念念不忘。”

篇7:《隋书·李德林传》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隋书·李德林传》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也。年数岁,诵左思《蜀都赋》,十余日便度。高隆之见而嗟叹,遍告朝士,云:“若假其年,必为天下伟器。”年十五,诵五经及古今文集,日数千言。俄而该博①坟典,阴阳纬候,无不通涉。善属文,辞核而理畅。年十六,遭父艰,自驾灵舆,反葬故里。时正严冬,单衰跣足,州里人物由是敬慕之。

高祖初受顾命,以德林为丞相府属,加仪同大将军。未几而三方构乱,指授兵略,皆与之参详。军书羽檄,朝夕填委,一日之中,动逾百数。或机速竞发,口授数人,文意百端,不加治点。郧公韦孝宽为东道元帅,师次永桥,为沁水泛长,兵未得度。长史李询上密启云:“大将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并受尉迟迥饷金,军中慅慅,人情大异。”高祖得询启,深以为忧,欲代此三人。德林独进计云:“公与诸将,并是国家贵臣,未相伏驭,今以挟令之威,使得之耳。安知后所遣者,能尽腹心,前所遣人,独致乖异?又取金之事,虚实难明,即令换易,彼将惧罪,恐其逃逸,便须禁锢。然则郧公以下,必有惊疑之意。且临敌代将,自古所难,乐毅所以辞燕,赵括以之败赵。如愚所见,但遣公一腹心,明于智略,为诸将旧来所信服者,速至军所,使观其情伪。纵有异志,必不敢动。”丞相大悟,即令高颎驰驿往军所,为诸将节度,竟成大功。高祖登阼之日,授内史令。

高祖谓德林曰:“自古帝王之兴,必有异人辅佐。我昨读《霸朝集》,方知感应之理。昨宵恨夜长,不能早见公面。必令公贵与国始终。”于是追赠其父恒州刺史。未几,上曰:“我本意欲深荣之。”复赠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曰孝,以德林袭焉。

初,德林称父为太尉谘议,以取赠官,李元操与陈茂等阴奏之曰:“德林之父终于校书,妄称谘议。”上甚衔之。因出为湖州刺史。德林拜谢曰:“臣不敢复望内史令,请预散参。待陛下登封告成,一观盛礼,然后收拙丘园,死且不恨。”上不许,转怀州刺史。在州逢亢旱,课民掘井溉田,空致劳扰,竟无补益,为考司所贬。岁余,卒官,时年六十一。

德林美容仪,善谈吐,齐天统中,兼中书侍郎,于宾馆受国书。陈使江总目送之曰:“此即河朔之英灵也。”器量沉深,时人未能测,从官以后,即典机密,性重慎,尝云古人不言温树②,何足称也。

(节选自《(隋书·李德林传》)

注:①该博:学问或见识广博.⑦温树:语出((汉书·孔光传》,是对居官谨慎的赞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十余日便摩 度:背诵

B.善属文,辞核而理畅 核:妥帖

C.并受尉迟遇饷佥 饷:粮饷

D.从官以后,即典机密 典:掌管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恐基逃逸,便须禁锢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B.若假其年,必为天下伟器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且临敌代将,自古所难 臣死罩不避,卮酒安足辞

D.德林称父为太尉谘议,以取赠官 岂略一璧之故欺秦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李德林聪颖博学。很小就能诵读左思《蜀都赋》,十五岁时,博览群书,每天诵读几千字的五经和古今文集类文章,连阴阳、谶纬、物候等内容都涉猎和精通。

B.六岁时,父亲去世,隆冬天气,他光着脚穿着单层孝衣,亲自驾着灵车返回故乡安葬。但也因为有意抬高父亲的官衔,引起隋高祖的恼怒。

C.李德林才识过人。平叛期间,每天处理数百件的军情报告和紧急文书;紧要关头,及时劝阻并使高祖打消临阵撤换大将的念头.最后稳定了军心,赢得了胜利。

D.李德林深受倚重。高祖平叛的所有部署都与他详细研究,认为他是辅佐国朝难得的奇才,表示要让他的富贵与国朝相始终,并让他一直担任内史令这样的显职。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师次永桥,为沁水泛长,兵未得度。

②在州逢亢旱,课民掘井溉田。

③陈使江总目送之曰:“此即河朔之英灵也。”

参考答案:

4.C(饷:馈赠)

5.B(A第一个“其”,代词,第三人称,作小主语,第二个“其”,代词,作定语,可译为“他们”; B项,两个“若”都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C项,第一个“且”为连词,表示语意更进一步,可译为“况且”“再说”,第二个“且”为让步连词,可译为“尚且”;D项,第一个“以”为目的连词,“以便”,第二个“以”,介词,表示原因,“因为”“由于”。)

6.D “并一直让他担任内史令这样的显职”错,他后来被外放为怀州刺史,并死在任上。

7.①军队驻扎在永桥,因为沁水泛滥,军队不能渡过河。(“次”“为”、句意各1分。)

②在怀州(刺史任上)遭遇特大旱灾,(于是)征集百姓挖井灌溉农田。(“亢”、“课”和句意各1分)

③陈国使者江总看着他远去的背影说:“这位就是河朔地区的杰出人才啊。”(“目”、“英灵”、判断句和句意各1分。)

参考译文

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人。几岁的时候,诵读左思的《蜀都赋》,十几天就能背诵下来。高隆之见了感叹,告诉满朝人士说:“如果上天给他足够的.年命,他一定会成为天下的大人物。”十五岁时,背诵五经和古今文集,每天数千字。很快就读遍并精通古籍,阴阳、谶纬、物候等无不涉猎精通。他善于作文章,文章用词妥帖而情理畅达。十六岁时,父亲亡故,他亲自驾着灵柩车,返回故乡安葬,那时正是严冬,他穿着单层的孝衣,光着脚,地方人士因此都敬仰爱慕他。

高祖(隋文帝)初受顾命,任李德林为丞相府属,加授仪同大将军。不久有三处发生叛乱,指挥军事部署,高祖都与李德林详细研究。军事报告和紧急文书,从早到晚不停地送达,一天之内动辄有数百件,李德林当机立断,迅速处置,同时向几个人发指示,各种指令文书,不需要修改就写成。郧国公韦孝宽任东道元帅,军队驻扎在永桥,因为沁水泛涨,军队渡不过去。长史李询秘密上书丞相说:“大将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都接受了尉迟迥馈赠的金银,军中骚动不安,人心很不稳定。”高祖深觉忧虑,想(派人去)替换这三个人。惟独李德林(不赞成),献计说:“您和诸位大将,都是国家尊贵的大臣,不能互相宾服,现在他们又握有重要兵权,才会这样的。(您)怎么能知道后来派去的将军,能够全部是心腹,前面所派的大将,偏偏离心离德?而且接受金银这种事,难以辨明真假,就算是撤换他们,他们惧怕获罪,为了防备他们逃跑,就必须监禁。这样,郧公以下的人员,一定会产生惊疑之心。再说,大敌当前撤换大将,古来就有教训,这就是乐毅离开燕国,赵括葬送赵国的起因。依我的意思,只要派您的一个心腹,精通谋略,被诸将一直信服的,立即到军中去,让他考察军中的实情。(诸将)即使有异心,也一定不敢行动。”高祖恍然大悟,立即命高颎乘驿车赶到军中,任诸将的总指挥,终于建成大功。高祖登基这一天,李德林被任命为内史令。

高祖对李德林说:“自古帝王兴盛,一定有奇异人物的辅佐。我昨天读《霸朝集》,终于明白了感应的道理。昨天为黒夜太长不能早些见到你而感到遗憾。我一定要让你的富贵与国朝相始终。”于是追赠他的父亲为恒州刺史,不久,皇帝说:“我本来的意愿是想让你更加荣耀。”又追赠(他的父亲)为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号为孝。由李德林继承爵位。

早先,李德林称自己的父亲是太尉谘议以便取得朝廷的封官,李元操等人秘密上奏说:“李德林的父亲官职终于校书,胡说是谘议。”皇帝十分恼怒。便外放为湖州刺史。李德林拜谢道:“我不敢再指望任内史令,但请求给以散官参议。等到陛下登泰山封禅的大礼告成,我得以参观盛典,然后把自己愚笨的身体收回到田园山岭中去。死了也就没有遗憾了。”皇帝不准奏,把他改派为怀州刺史。(李德林)在州刺史任上遭遇了大旱,就征集百姓挖井浇田,(但是)徒然地劳扰民力,最终没有获得任何效益,被上级考察部门贬黜。一年多,死在刺史任上。时年六十一岁。

李德林仪表堂堂,善于言谈。齐天统年间,曾任中书侍郞,在国宾馆接受国书,陈国的使者江总看着他远去的背影说:“这位就是河朔地区的杰出人才啊。”他的器量深沉,当时的人不能预测。做官以后,就执掌国家机密,性情稳重谨慎,曾说古人不言温树,有什么值得赞扬的。

篇8:《隋书. 薛道衡传》节选阅读及答案译文

《隋书. 薛道衡传》节选阅读及答案译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薛道衡字玄卿,河东汾阴人也。道衡六岁而孤,专精好学。年十三,讲《左氏传》,见子产相郑之功,作《国侨赞》,颇有词致,见者奇之。其后才名益著,齐司州牧、彭城王浟引为兵曹从事。吏部尚书陇西辛术与语叹曰郑公业不亡矣河东裴谳目之曰自鼎迁河朔吾谓关西孔子罕值其人今复遇薛君矣。

武平初,诏与诸儒修定《五礼》,除尚书左外兵郎。陈使傅縡聘齐,以道衡兼主客郎接对之。縡赠诗五十韵,道衡和之,南北称美。魏收曰:“傅縡所谓以蚓投鱼耳。”待诏文林馆,与范阳卢思道、安平李德林齐名友善。

高祖受禅,坐事除名。河间王弘北征突厥,召典军书,还除内史舍人。其年,兼散骑常侍,聘陈主使。江东雅好篇什,陈主尤爱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

道衡每至构文,必隐坐空斋,蹋壁而卧,闻户外有人便怒,其沉思如此。高祖每曰:“薛道衡作文书称我意。”然诫之以迂诞。后高祖善其称职,谓杨素、牛弘曰:“道衡老矣,驱使勤劳,宜使其硃门陈戟。”于是进位上开府,赐物百段。道衡辞以无功,高祖曰:“尔久劳阶陛,国家大事,皆尔宣行,岂非尔功也?”道衡久当枢要,才名益显,太子诸王争相与交,高颎、杨素雅相推重,声名籍甚,无竞一时。

炀帝嗣位,上《高祖文皇帝颂》。帝览之不悦。将置之罪。道衡不悟。司隶刺史房彦谦素相善,知必及祸,劝之杜绝宾客,卑辞下气,而道衡不能用。会议新令,久不能决,道衡谓朝士曰:“向使高颎不死,令决当久行。”有人奏之,帝怒曰:“汝忆高颎邪?”付执法者勘之。道衡自以非大过,促宪司早断。暨于奏日,冀帝赦之,敕家人具馔,以备宾客来候者。及奏,帝令自尽。道衡殊不意,未能引诀。宪司重奏,缢而杀之,妻子徙且末。时年七十。天下冤之。

(节选自《隋书. 薛道衡传》)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司州牧、彭城王浟引为兵曹从事 招聘

B.其年,兼散骑常侍,聘陈主使 访问

C.后高祖善其称职 称赞

D.付执法者勘之 审问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年,兼散骑常侍 奔车朽索,其可忽也。

B.然诫之以迂诞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C.暨于奏日,冀帝赦之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以备宾客来候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19.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吏部尚书陇西辛术与语叹曰郑公业不亡矣河东裴谳目之曰自鼎迁河朔吾谓关西孔子罕值其人今复遇薛君矣。

2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道衡从小就专心好学,十三岁时,研习《春秋左氏传》,看到子产做郑国相时所作出的功绩,写了一篇《国侨赞》,很有意趣,看到的人都认为它不同寻常。

B.武平初年,薛道衡兼任主客郎接待应对南朝陈的使臣傅縡。傅縡写了五十句诗相送,薛道衡也作诗与其相和,南北双方都赞美他的才华。

C.薛道衡著文,“帝览之不悦,将置之罪,道衡不悟”。朋友劝他低调为人,“道衡不用”。大祸临头,“道衡自以非大过”。这些都表现了他迂阔虚妄的品性。

D.本段文字通过一件件具体事情的叙述,从正面和侧面刻画了薛道衡这个历史人物。既表现了他的聪明才智,也展示了他的悲剧人生。

2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河间王弘北征突厥,召典军书,还除内史舍人。(3分)

(2)尔久劳阶陛,国家大事,皆尔宣行,岂非尔功也?(3分)

参考答案:

17. A.引:推荐

18.D.者:后置定语的标志。(A.其:那/难道。B.之:他/句中虚词,无义。C .于:到/在。)

19. (3分)吏部尚书陇西辛术与语/叹曰/郑公业不亡矣/河东裴谳目之曰/自鼎迁河朔/吾谓关西孔子罕值其人/今复遇薛君矣。(每划对两处得1分)

20.B .应是赞美二人的才华。

21. (6分)(1) 河间王杨弘北征突厥,征召薛道衡来主管军中文书,回师后授予他内史舍人之职。(3分) (2) “你长期在朝廷中辛劳工作,国家的大事,都是你宣扬推行的,这难道不是你的功劳么?”(3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薛道衡字玄卿,是河东汾阴人(今山西万荣县)。他六岁时就死了父亲,专心好学,十三岁时,他研习《春秋左氏传》,看到子产做郑国相时所作出的功绩,写了一篇《国侨赞》,很有意趣,看到的人都认为它不同寻常。后来,薛道衡的才名更加显著,北齐的司州牧、彭城王高浟推荐他担任了兵曹从事。吏部尚书、陇西(今属甘肃)人辛术与薛道衡交谈后,赞叹道:“郑玄的事业没有消失啊。”河东(今山西)人裴谳看到薛道衡后说:“自从朝廷迁徙到黄河以北之后,我以为关西孔子(郑玄)那样的人已经很难遇到了,现在却又遇到了薛君。”

武平初年,(北齐后主高纬)下诏令薛道衡与诸儒修订定稿《五礼》,授予他尚书左外兵郎之职。南朝陈的使臣傅縡访问北齐,北齐后主让薛道衡兼任主客郎接待应对傅縡。傅縡写了五十句诗相送,薛道衡也作诗与其相和,南北双方都赞美二人的才华,魏收说:“傅縡的做法就是人们所说的将蚯蚓扔给鱼,引其来吃啊(引得薛道衡来和诗)。”后来薛道衡担任了文林馆待诏之职,与范阳(今属河北)人卢思道、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李德林齐名并且相交甚好。

隋高祖杨坚受北周皇帝禅位后,薛道衡因事获罪被除去了官员身份。(后来,)河间王杨弘北征突厥,征召薛道衡来主管军中文书,回师后授予他内史舍人之职。那年,薛道衡又兼任散骑常侍、访问南朝陈的主使。江东地区的人一向非常喜爱诗歌,陈国的君主更是爱好文学,薛道衡每次有作品完成,那些南方的人没有不吟咏诵读的。

薛道衡每到构思文章的时候,一定要静坐在空房之中,紧挨着墙壁休息,听到门外有人就会发怒,他沉思之深就像这样。高祖经常说:“薛道衡写的文章符合我的想法。”但是,高祖也用迂阔虚妄来告诫他。后来,高祖称赞薛道衡很称职,他的表现很好,就对杨素、牛弘说:“薛道衡老了,他工作辛劳,应该让他有红漆的大门和陈列两旁的`长戟。”于是,高祖提升薛道衡的勋位为上开府,赏赐给他一百段杂色绢帛。薛道衡用没有功劳推辞,高祖说:“你长期在朝廷中辛劳工作,国家的大事,都是你宣扬推行的,这难道不是你的功劳么?”薛道衡长期担任中央机要部门的职务,才名愈加显著,太子和各位王爷争着与他交往,高颎、杨素对他一向极为推许尊重,薛道衡的名声盛大,当时没有能与他竞争的人。

隋炀帝继位后,薛道衡献上一篇《高祖文皇帝颂》。炀帝看到这篇颂文很不高兴。将要给他判罪。薛道衡还不明白自己的处境。司隶刺史房彦谦与薛道衡关系友好,知道他一定会遭受祸患,就劝告他断绝与宾客的来往,并将自己的言辞变得谦恭、态度变得谦下,但是薛道衡没有采纳房彦谦的建议。正值朝廷讨论新的法令,长时间不能决定,薛道衡对朝中官员说:“假使高颎没死,法令决定了,应当施行很久了。”有人将他的言论报告给了皇帝,隋炀帝发怒说:“你怀念高颎么?”于是将薛道衡交给执法的人进行审问。薛道衡自认为这不是很严重的过错,就催促御史早点作出判决。等到将案件上奏给皇帝那天,薛道衡希望皇帝能够赦免他,他叮嘱家里人备办饭食,来准备招待那些来探望他的宾客。等到上奏后,皇帝命令薛道衡自杀。他非常意外,没有自杀。御史再次上奏皇帝,就将薛道衡勒死了,他的妻子和儿女被发配且末(今新疆且末县)。薛道衡死的时候七十岁。全国的人都认为薛道衡死得冤枉。

篇9:隋书·韩擒虎传的阅读答案及译文

隋书·韩擒虎传的阅读答案及译文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陈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陈叔宝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任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人欲战,蛮奴之曰〔注〕:“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时贺若弼亦有功。乃下诏于晋王曰:“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赐物万段。先是,江东有歌谣曰:“黄斑青骢马,发自寿阳涘,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骢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无何,因寝疾,数日竟卒,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隋书·韩擒虎传》)

【注】 (huī):挥手呵斥。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 稍:稍稍

B.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说:劝服

C.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 潜:暗中

D.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次:驻扎

答案 A

解析 A项中“稍”应解释为“逐渐”。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擒战功显赫的一组是 ( )

①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 ②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③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④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⑤闻擒将至,众惧而溃 ⑥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答案 D

解析 ①介绍其才能,②介绍委以重任,④介绍其威信高。以上各句均不能说明其战功显赫。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擒自小以有胆略知名,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周太祖很赏识他,让儿子与他交往。在任职刺史后,屡次击败陈军的侵扰,使陈人丧失了锐气。

B.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陈时担任先锋。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熟,陈人大惊,其将领相继投降。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

C.韩擒声名令陈军感到恐惧,陈叔宝遣部下镇守朱雀航,但军士逃散。其时贺若弼打败陈将任蛮奴也有军功,高祖在表彰韩擒的同时也表彰了贺若弼。

D.韩擒平陈的经历与此前江东的歌谣相应,当时人们不知歌谣何意,平陈之后才得以明白。韩擒被征召回京后,深受皇上礼遇,但不久却因急病而死。

答案 B

解析 B项中“揣摩”不对,文中无此义。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陈人欲战,蛮奴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

译文:

⑵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

译文:

答案 (1)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跑。2)韩擒严厉地瞪着他,突厥使者恐惧,不敢抬头看他,韩擒就是这样极有威容。

解析 (1)句中重要词语:何事(做什么)、走(逃跑)。

(2)句中重要词语:厉然(严厉的样子)、惶恐(恐惧)。

【参考译文】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后来居住在新安。他从小就刚直不阿,凭借胆识谋略被颂扬,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他生性喜爱读书,对于各种经书他都能大略地知道其主要意思。周太祖看见了他之后认为他与众不同,常让他和儿子们在宫中交游。后来因为军功,韩擒逐渐升职为仪同三司,后又承袭父亲的爵位,被授为新义郡公。武帝讨伐齐国,齐国的大将独孤永业镇守金墉城,韩擒说服了他使他投降。(后来)韩擒率军北上平定范阳,被授予永州刺史。陈军进逼光州,韩擒凭借行军总管的身份击退陈军对光州的进攻。高祖做相的时候,韩擒升任为和州刺史。陈地的将领频繁地侵犯江北地区,先后进入江北地区。韩擒多次挫败其先锋部队,使陈军丧失斗志。开皇初年,高祖暗中有吞并江南的心意,因为韩擒能文能武,一向有好的名声,于是就把平定陈地的任务交给了他,这让敌人非常害怕。等到大举进攻陈地的时候,任命韩擒为先锋。韩擒率领五百人连夜渡河,袭击采石,守门的人还都沉醉不醒,韩擒随即就攻下了采石。进攻姑熟的时候,仅用半天时间就攻下了城池,驻扎在新林。江南的人们一向听说他的威名,都来到军队的门口拜见,黑夜白天都不断绝。陈地的人非常吃惊,那里的将领都相继投降。晋王广写奏折上报,高祖听了非常高兴,设宴赏赐大臣。陈叔宝派遣领军蔡征镇守朱雀航,听说韩擒将要到来,众人害怕而逃。任蛮奴被贺若弼打败,被遗弃的军队投降了韩擒。韩擒率领精锐的骑兵五百人,径直进入了朱雀门。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跑。于是平定了金陵,捉住了陈叔宝。当时贺若弼也有功劳。皇上于是下诏对晋王说:“这两个人,深谋远虑,在不同的地方让敌人溃逃,他们二人本来就是我任命的,他们在当地抚恤百姓,也非常符合我的心意。天下不统一,已经好几百年了,凭借着大臣的功劳,成就了太平的基业,这是天下的盛事啊,怎么说责备你们呢!听到这非常高兴,实在是应该庆贺。平定江南地区,是他们两个人的功劳。”赐给两人好多财物及万匹绸缎。在这之前,江东有民谣说:“黄斑青骢马,从寿阳水边上来,来的时候是冬天啊,离开时春天就到了。”众人都不知道这说的是什么。韩擒本名叫虎,平定陈地的时候,又骑着黄斑青骢马,他往返的季节也正好和歌谣相对应,到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后来突厥使者来朝见,皇上对他说:“你们听说过陈国的天子吗?”回答说:“听说过。”皇上命令左右的人引领着突厥使者来到韩擒面前,说:“这就是抓住陈地天子的人啊。”韩擒严厉地瞪着他,突厥使者恐惧,不敢抬头看他,韩擒就是这样极有威容。不久回到京城,皇上在内殿设宴款待他,受到恩宠礼遇非常优厚。过了不多久,因为积劳成疾,过了几天就死了,去世时五十五岁。

篇10:《隋书·贺若弼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未几,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言于帝曰:“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帝呼弼问之,弼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曰:“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帝默然。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及宣帝嗣位,轨竟见诛,弼乃获免。寻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高颎曰:“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高祖曰:“公得之矣。”

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弼为行军总管。将渡江,酹酒而祝曰:“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

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进屯蒋山之白土冈,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以劲兵拒战。田瑞先犯弼军,弼击走之。鲁达等相继递进,弼军屡却。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殊死战,遂大破之。

篇11:《隋书·贺若弼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骁勇便弓马

便:熟悉

B.轨让其背己

让:避让,让开

C.轨竟见诛

见:看见

D.伐罪吊民

吊:吊唁、悼念

1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吾以舌死

后以为常

B.因引锥刺弼舌出血

因拔刀斫前奏案

C.恐祸及己

及宣帝嗣位

D.死且不恨

士卒且惰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明贺若弼有军事才干的一组是

①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

②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

③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④将渡江,酹酒而祝

⑤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

⑥大列旗帜,营幕被野

⑦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

⑧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⑦

C.①②④⑧

D.③⑤⑥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若弼的父亲因为说话不谨慎小心而被人加害,临刑前拿锥子刺伤贺若弼的舌头,告诫他今后一定要慎言。后来在太子一事上他做到了慎言,新皇登基后才保住了性命。

B.贺若弼曾对上柱国乌丸轨说:皇上如果和大臣关系不密切就会失去忠臣,大臣如果和皇上关系不密切就会失去性命。

C.隋高祖伐陈,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渡江前贺若弼酹酒而祝,激励士气,然后故设疑阵,趁敌不备,渡江破敌。

D.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在陈地秋毫不犯。后陈将鲁达等人向他发起进攻,他屡屡败退,最后督军死战,终于大获全胜。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6分)

②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2分)

③课内句子:

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2分)

参考答案

9.A (B.轨让其背己,让:责备 C.轨竟见诛,见:被D.伐罪吊民,吊:慰问。

10.B (A.以:因为;以:把 B.因:于是就C.恐祸及己:牵连,累及;及:等到。

D.且:尚且;且:将要。)

11.D (①②说的不是军事才能。④说的是祈祷祭祀鬼神。⑦是他治军严明,是。

12.B解析错误:密,口实严密。

13.①如果你们想使善人得到福气,使坏人得到灾难,那么大军就能顺利渡江;如果事情与这相反,那么我们就在长江葬身鱼腹之中,死也不怨恨(或:即使死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②贺若弼率领大军渡过长江,陈人却没有发觉他们(这件事)。

③朱亥故意不答谢(答复感谢),公子认为这个人很奇怪。

参考译文: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父亲贺敦,因为勇武刚烈出名,在北周做金州总管,宇文护嫉妒他就加害他。临行刑时,父亲把贺若弼叫过来对他说:“我一心想要平定江南,可是这个心愿没能完成,你一定要完成我的志向,而且我是因为说话不小心被害死的,你不能不考虑(今后说话要谨慎)。”于是拿铁锥刺贺若弼的'舌头,使他口舌流血,以训诫贺若弼以后说话谨慎。贺若弼年少时慷慨激昂,怀有大志,骁勇善战,熟悉弓马,又懂得撰写文章,广泛地涉猎各种书籍,在当时有很大的名声,北周的齐王宇文宪听说后很尊敬他,把他召来做记室的官。不久被封为当亭县公,升任小内史。北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报告皇帝说:“太子没有做帝王的才干,我也曾经跟贺若弼讨论过。”皇帝叫贺若弼来问他这件事,贺若弼知道太子的根基不可动摇,恐怕给自己惹来灾祸,就假答道:“皇太子德行学养每天都有进步,没见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皇帝默然不语。贺若弼退出宫外后,乌丸轨责备他背叛了自己,贺若弼说:“君主说话做事不稳妥、周密就会失掉大臣(的信任),臣仆说话做事不稳妥、周密就会丢失性命,因此我不敢轻易地发表意见啊。”等到宣帝承继帝位,乌丸轨最终被杀,贺若弼却获免于难。不久他与韦孝宽讨伐陈朝,攻占数十座城城池,其中贺若弼攻下的居多。隋高祖受禅让,登基为帝,心中怀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寻访可以担当这个重任的人。高颖说:“朝臣当中,论文武才干,没有比得上贺若弼的。”高祖说:“你说得太对了。”开皇九年,隋大举伐陈,任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大军将要渡江,贺若弼举酒祭奠、祈祷说:“我贺若弼从宗庙里领受了祖宗的指示,将要征讨远方,以振国威,讨伐有罪的人,安抚受苦的百姓,剪除凶恶残暴之徒。上天长江,请看着我做 这些事,如果能赐福给善人,降祸给恶人,大军就会渡江顺利;如果事情不顺利,被江水吞没死在鱼腹之中,我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在这之前,贺若弼先请命让沿长江布防的军队在换防交接的时候,一定聚集在历阳。于是军旗林列,营帐遍野。陈国人以为大兵将至,让国中军队全部开拔出来设防。知道是换防交待之后,陈军又散去了。后来习以为常,就不再戒备了。等到此时,贺若弼率领大军渡江,陈国人并没有发觉。于是大军偷袭并攻占了陈的南徐州,逮住了南徐州刺史黄恪。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秋毫无犯,有个士兵在老百姓那里买酒,贺若弼立刻把他斩首。大军前进驻扎在蒋山的白土岗,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人率领兵马抗拒,田瑞先来攻打贺若弼大军,贺若弼将他击退。鲁达等人相继依次而进,弼军屡屡(假装)退却。贺若弼揣测他们渐渐骄傲自大,士兵也疲惫懈怠,于是就督促激励将士拼死战斗,这样就大破敌军,取得了胜利。

篇12:《隋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隋书》阅读答案及译文

①梁彦光,少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捡,造次必以礼。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累迁岐州刺史。后数岁,转相州刺史。

②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颜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州,如岐州法。邺都 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③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 。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

④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 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相州人情险诐,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时庙中有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弱、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

(节选自《隋书》)

[注]①邺都:邺城,相州治所。②饧:饴糖。③发摘:揭发。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当兴吾宗 (2)其俗颇质

(3)臣自分废黜(4)聪令有闻者

17.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此儿有风骨 B. 称其不能理化

C.无复衣冠之望 D . 招致山东大儒

18.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19.第③段画线部分反映了梁彦光当时 的心理状态。(2分)

20.梁彦光两次治理相州,成败迥异,请具体分析其原因。(5分)

参考答案

16、(1)振兴 (2)质朴 (3)料想 (4)美好

17、A

18、答案示例:滏阳有个叫焦通的人,侍奉父母礼数缺失,被堂弟控告。彦光没有判他罪,把他带到州学,责令他在孔子庙观看效法。

19、答案示例:胸有成竹

20、答案示例:梁彦光第一次治理相州时,没有针对相州多诡诈的风气,沿用了在岐州时“以静镇之”的.方法,导致失败。第二次治理相州时,一方面揭发坏人坏事,严惩狡猾之徒,另一方面立学兴儒,以德化人,取得成功。

部分参考译文

梁彦光幼年聪慧,有卓越品行,他的父亲常常对所亲近的人说:“这个孩子有刚正的气概,一定会使我们家族兴旺。”进入太学,开始涉猎经史,遵循规矩法度,即使匆忙的时候,也一定按照礼仪做事。脱去布衣担任秘书郎,当时年仅十七岁。

后来又过了几年,转任相州刺史。梁彦光先前在岐州的时候,风俗非常质朴,用“静”的方法治理,全境教化很好,朝廷考评接连最好,是天下第一。等到任职相州,仍然按照治理岐州的方法。相州是北齐旧都,风俗杂乱,当地人诡变多诈,为他们写作诗歌,称他们不能用道理教化。皇帝听说之后责备他,最终因此被免了职。一年多后,又拜为赵州刺史。梁彦光给皇上上书说:“臣之前在相州获罪,百姓称呼我为‘戴帽饧’。臣自己料想罢免之后,没有恢复官职的希望,没想到天恩又垂青录用我。请求再次治理相州,改变方法,希望有用来改变当地风俗的方法。向上报答皇上深厚的恩典。”皇帝答应了他,又让他担任相州刺史。

强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听说梁彦光自己请求前来,没有人不嘲笑他的。梁彦光到任,揭露隐蔽潜伏的坏人或坏事,好像神明一般,于是狡猾的人,没有不潜逃的,全境都非常惊异。当初,北齐灭亡后,士绅大多迁往关内,只有手工业者、商人以及乐户移居在州城外城。因此人们都很阴险狡诈,随便就会有谣言产生,情况非常多变复杂。梁彦光想要革除弊病,于是用俸禄,招纳崤山以东的有名气的儒生,在每一个乡设立学堂,不是圣哲的书籍不能教授。经常在季月召集学生,亲自出题考试。有特别勤奋好学、聪明闻名的,在厅堂设宴席,其他人一起坐在走廊下。有喜欢争辩是非、懒惰学业无成的,坐到庭院中,用草具设坐。于是人们都克制自励,风俗有了很大改变。有叫焦通的滏阳人,喜欢酗酒,侍奉亲长的礼节缺少,被堂弟诉讼。梁彦光没有处罚他,而是把他带到州学,让他在孔子庙观看。当时庙中有韩伯瑜母亲打他不痛,他为母亲力气衰弱而悲哀,对着母亲哭泣的塑像,焦通就有所感悟,又悲伤又惭愧,无地自容。梁彦光训诫之后让他回去。后来焦通改过自新,勉力培养良好的品行,最终成为善良的人士。以德感化人,都是这样的做法。

★ 隋书﹒元岩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 宋史?杨万里传 阅读答案及译文

★ 《隋书·列传第六十六》阅读及译文

★ 《北齐书樊逊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 《卢怀慎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 《汉书史丹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 《汉书李陵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 明史·马自强传 阅读答案及译文

★ 《张汝明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 《周书·崔谦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点击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