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呱美文网  - 为您分享正能量早安心语语录的句子

高校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探索论文(精选13篇)

admin

点击全文阅读

【简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探索论文(共1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此,感谢网友“denis95801”投稿本文!

高校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探索论文

篇1:高校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探索论文

高校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探索论文

摘要:在高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型及应用型的人才培养中,许多高校中的课程设计研究者大都只注重理论基础课程的设置及改革,却将该专业中的实践课程教学部分忽视了,在课堂中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就使得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之间出现脱节的情况,学生在学校与进入社会之间的身份转换过程中也就失去了一定的连贯性。文章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对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课程教学进行探索,进一步促进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民办高校;艺术设计;实践

一、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课程改革的意义

高校中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及专业的主体课程这两个主要的教学板块,专业的理论基础课作为专业实践课程的一个入门课程而言,在整个大学阶段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铺垫作用。然而,在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变化中,企业对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使得艺术设计中的课程定位不再是单纯的理论通识课程的培养,而是不断的将企业中的专业实践环节融入教学设计环节,更好的培养学生在该专业领域中的实践能力。1、突出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目标民办高校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指的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各自利用自己所拥有的教育资源,以人才培养需求为导向进行基础理论通识教育及专业实践教育,是一种提升学生综合水平的人才派样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素养及其专业技能水平。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不仅仅能够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且能够使得学生在专业的实践中得到全面的提升,实现学生专业技能与企业岗位之间的无缝对接,从而有效的构建一种学生由学校到进入社会的就业绿色通道。2、培养出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由于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这就决定了该专业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具备基本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意思维能力,这是在现阶段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企业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一项基本要求。设计作品与绘画作品是截然不同的,设计这项活动是为别人服务的,并不是为了陶冶设计师本人的艺术情操,设计作品能否被录用,关键就在于其创意思维的表达。然而,创意思维正是现在企业新进员工当中最缺乏了一个因素,所以专业理论课当中应当加强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才能够更好的实现专业技能实践性课程的教学目的。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中的基础专业授课教师都是毕业于艺术类院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只是注重对绘画基本功的训练,在学期末的学生成绩评比中也是以学生的绘画水平评定,严重的忽视了学生自身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学生设计意识能力的引导,从而使学生误导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内涵所在,只能被动的接受着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虽然素描与色彩这两门基础课程在很多设计院校中已经被改成了设计素描与设计色彩,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单纯的绘画技法来进行课堂授课。所以,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渗透设计的理念,要让学生明白基本的设计构成对未来设计实践的重要性。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举措

1、以专业培养的目标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在课时设计上占比较低,课题体系总体安排较为传统,所以这就使得该专业的教学内容在课时中的分配都是均等的,然而,这样做的弊端就是无法突出教学工作总的教学重点,很难实现专业课与技能课之间的完美对接。基于此背景,为了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能够快速的'适应并且具备相关的设计思维能力,我们就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的教学分配中要根据专业主体课题的具体分类进行重新规划,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模块,格外加强对学生专业能力及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快速的明确自己在职业中的准确定位。2、以企业项目管理为背景,构建教学团队教学过程最能够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教学组织与方法,校企合作的教学思路能否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这将取决于高校中的教学组织与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由于艺术设计专业中各个专业之间存在基本的差异性,所以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所以在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校教学方式的改革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构建专业基础课程的专业教学团队。

三、总结

近两年,各大民办高校为了进一步将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落实,高校的教育研究学者都积极的投身于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从基本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始做调整,教学方法上寻求新的途径来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至于能够更好的促进民办高校中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的发展。其中,校企合作的模式就是改进的方式之一,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学方式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学科建设,课程设置的进一步优化等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该举措也为高校人才培养及企业中的职业岗位空缺创建了一个良性的交互平台。因此,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对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实践性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因此,如果通过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来更好的促进艺术设计实践性课程的发展且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这成为了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宋连凯.高职艺术类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陶涛.艺术设计类单项课程的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与实践[J].学术论坛,.

篇2: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动作康复训练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论文

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动作康复训练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论文

在国内特殊教育师范类院校中,动作康复训练作为新生课程,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本文通过回顾和总结动作康复训练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在学校的教学改革,对动作康复训练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并从教学内容及分配、实践实训环节探索、课程评价考核改革几方面进行经验分享,为相关院校动作康复训练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特殊教育专业自开设以来,就有两种人才培养取向:一是以知识型、研究型人才为培养定位,以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为主;二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如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给予特殊教育高度关注,要求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出台,明确提出建立“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要在特殊教育教师中培养康复类专业人员。

在这种政策背景下,众多高校纷纷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并加强康复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即使以知识型、研究型人才培养为主的北京师范大学也在思考培养出的人才的社会适应性。

,教育部新增了教育康复学专业,重点培养能胜任未来特殊教育工作的康复训练人员,成为与特殊教育学平行的专业。一些院校纷纷申请增设此专业。但是,现实情况是,有教育康复学专业的院校仍是少数,绝大部分院校仍是特殊教育专业。这些院校为了适应特殊教育的发展,加强康复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就要增加一些康复类课程。

部分特殊教育师范类院校增开了动作康复训练课程,以针对有动作障碍的人士开展康复训练为教学目标。医学院校和体育院校也有类似的专业或课程,如运动康复学、物理治疗学等。但是医学、体育院校开设的类似课程因为培养目标的不同,在教学中难以给师范学校中的动作康复训练课程提供指导。所以,探索适合特殊教育专业动作康复训练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一、动作康复训练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特殊教育专业开设该课程的主要有重庆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昆明学院等少数院校。各院校在课程开设中,课程性质、课时、实验教学、评价考核等各方面都有所不同。如重庆师范大学以课外选修课的形式,利用周五、周六、周日三天时间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一年的学习;理论课时较少,以大量的实践为主。考核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整体来说,这些院校的课程开设,主要以实际情况为依据,相对来说缺乏借鉴性。所以,动作康复训练课程在教学中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可供师范类院校学习的训练方法有限

学校针对动作障碍人士的训练方法有很多种,如针灸、按摩、理疗、运动疗法等。师范类院校的学生由于缺乏医学背景,再加上未来面对的主要是有动作障碍的儿童,所以,在动作训练方法的选择上和医学、体育类院校有较大差别。

(二)师资缺乏

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特殊教育专业都面临康复训练师资缺乏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康复训练人才的培养需要长期进行;而且这类课程的实践性强,需要教师具有大量的临床实践教学经验,而这也是缺少此专业高校教师的原因。加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师资的缺乏成为制约课程的一大问题。

(三)重理论,轻实践

由于师资缺乏,而且现有师资的实践能力有限,所以在动作康复训练课程建设中,存在完全的纯理论教学;或者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安排少量的实践课。这样安排的结果,就是培养了一批“纸上谈兵”的人才,与该课程的教学要求相去甚远。

二、对动作康复训练课程的思考

(一)对课程的认识

动作康复训练课程体现“医教结合”的课程设置理念,旨在培养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康复技能。在课程定位上,学生不能向医学类院校的相关课程看齐。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没有深厚的医学基础,只是开过一门课――特殊教育医学基础。它主要是介绍和各类特殊儿童有关的医学问题,并没有深入讲解人体的神经、肌肉,以及人体各动作出现的影响要素。其次,教育康复和医学康复有所不同。作为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立足点和归宿还是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主,虽然康复机构也成为就业方向之一,但是康复机构的基本要求还是以掌握特殊教育教学,特别是个别化教育为主;医学类康复专业的学生的就业出路则以医院或医院系统为主。从这两点出发,笔者认为,医学院校教材不能直接拿来用到特殊教育专业中,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借鉴医学院校的动作康复训练课程,进行加工、整合,以适应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需求。

(二)教材的选用

目前国内相关课程的教材很多,但多是供有医学基础的医学、体育院校学生使用,对医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师范生来说,这些教材的难度较大;而且相关的教材主要是对运动康复方法的介绍,没有提及运动康复的对象。考虑到课程面向的对象特点及今后的服务对象,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了陈秀洁主编的《小儿脑性瘫痪的神经发育学治疗法》和金容主编的《动作障碍儿童训练新指引》这两本教材,取其中的部分内容作为教学内容。这两本教材涉及到的解剖学和运动学的知识较少,较适合师范类院校使用。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分配

根据动作康复训练的课程目标分析,学生至少需要掌握以下内容:动作康复训练的对象――脑瘫儿童的定义、病因、诊断、合并障碍;正常儿童的动作发展和脑瘫儿童异常姿势发育;动作康复训练方法――平衡疗法的基本理论、重要观念;肌张力及其检查;动作障碍的评估;动作训练的技术和方法。如果相关院校的课时较多,还可以加入日常摆位技术和动作训练的其他方法的介绍。对于基本知识以理论讲授为主,方法的操作部分以实践教学为主。

(四)实践实训环节的探索

1、编制实验课教学大纲和学生实训指导手册。与实践课对应,教师教学要制定实验课教学大纲,明确实验课时数、实验名称、实验的目标、实验的内容,便于老师开展实践教学;与实验课教学大纲相应,教师教学要制定学生的实训指导手册,主要呈现实验课中的具体操作要求,为学生开展实训提供指导。

2、实验课学时的安排。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下,学校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此,在动作康复训练课程实验课的安排上,学校应加大课时量。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54课时的总课时量,可以把实验课时数设置在36课时以上。但是学校这样安排还不足以让学生掌握动作康复训练的技能。据了解,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选修动作康复训练的本科生,要在一年的时间,利用周五、六、日这三天,超过580个小时,连续不间断地学习。到学年结束时,学生才能进行动作的评估、动作训练的设计和具体操作。

3、实践教学形式的探讨。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形式的选择上,也不能采取单纯的讲授式,教学也不局限在教室里,要选择能调动学生主动性,促进其积极主动学习的方法和形式。以下几种形式,教师从课堂教学中逐渐过渡到实习实践现场,并结合学生的经验反思。

(1)直观演示。本课程很多内容需要老师用各种手段演示给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针对某些内容,如人体各肌肉的介绍、平衡观念的解释、动作评估的方法以及各发展阶段的主要训练方法,可以采用直观演示的方式;教师或学生的直接演示,让学生理解抽象的`观念、掌握评估和训练的主要方法。

(2)案例分析。实践教学中,案例往往被认为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迅速掌握操作方法的手段。针对一些重点内容,如动作障碍的评估,教师提供大量的评估案例,课上与学生一起分析,课下让学生讨论,理解评估表各项目是怎么确定的。通过分析、观察与总结,教师让学生找出评估表中各项目之间的联系,并和教材内容进行对照,深化知识。

(3)实践观摩。通过以上两种形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实践观摩则是把学生带进训练现场,让学生亲身经历、观摩康复训练师的操作技巧,与儿童互动的能力。此形式可以看作是学生从课堂进入现场的过渡阶段。

(4)实习操作。笔者所在学院学生的实习恰好安排在动作康复训练课程中期,所以利用一个月的实习期,给学生布置实践内容,让学生把所学变为所用,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适当延长实习时间,让学生多实践、多接触个案,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5)经验反思。在实践教学中,经验反思贯穿其中。对案例分析反思、对课堂模拟的反思、对现场观摩反思、对实习过程反思,这些不仅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并结合实践活动,迅速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五)课程评价考核形式的改革

1、增加对章节教学的评价考核。教师对章节教学内容的评价,不仅能知道学生哪个章节有问题,还能促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注重知识的积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应各章教学,编制章节练习题是评价章节教学效果、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途径。章节练习题在使用时较为灵活,既可以进行章节小测验,又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检查。

2、加入实践教学的评价考核。动作康复训练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学生平时的操作过程,哪里有问题,如何纠正,纠正后的效果怎样,都要在实践环节体现,因此,教学评价对这些内容也要进行系统考查。在课程评价考核中,教师可以在传统的期末考试基础上,加入实践课的考核。评价考核形式包括平时成绩、实践课考核和期末考试成绩三个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情况(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回答问题情况、实践课操作情况;实践课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个案的评估、训练计划的拟定、案例分析以及操作技术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成绩则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查。同时,对这三个部分的权重也可以做适当分配,如平时成绩占5%,实践课考核占25%,期末考试成绩占70%。当然,权重的分配要和学校的具体情况联系,但是一定要突出实践课考核的重要性。

三、总结

动作康复训练课程在医学、体育类院校已形成成熟的体系,但是对特殊教育师范类院校来说,课程的教学仍处于起步阶段,课程实施很多方面还需要相关院校作出大量的探索,以丰富教学研究,完善特殊教育师范类院校康复训练课程体系;同时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机构需要更多的动作康复训练师资,以满足特殊儿童的需求。

篇3:数字媒体技术高校网络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探索论文

数字媒体技术高校网络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探索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高校远程教育的迅速发展,远程教育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优质的网络课程。本文具体介绍了《数字媒体技术》网络课程的特点,分析了国内外网络课程研究的现状,解释了网络课程开发的目的和意义,提出了《数字媒体技术》网络课程开发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网络课程 特点 现状 目的 思路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冲击着现代教育。而网络课程的使用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更为现实的是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

1 网络课程的特点

网络课程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在中国的发展仅有几年的时间,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但网络课程包含的含义是非常丰富的:技术是一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有现代教育理念。《数字媒体技术》网络课程除具有一般网络课程的特点外,还有如下特色:

1.1 页面设计科学合理

课程内容采用以知识点或教学单元为依据的模块化结构,知识点、知识单元的组合采用纵向体系与横向联系相结合的方式,配以良好的导航结构,根据具体的知识要求采用文本、图片等形式,并辅以智能化的自测模块结构,以方便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检测。

1.2 注重教学设计分析

注重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分析,注意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满足学生学习环节的需要,突出以学生自学为主的基本原则。

1.3 交互手段多样

采用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交互性相结合的思路,交互讲解内容,允许用户通过各种交互手段来控制信息流,使学生在使用该教程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教学内容和进度,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转到自己掌握学习主动权的地位,更有效、更积极地投入学习,体现在人机交互和人人交互等功能。

1.4 设计风格规范灵活

对课程内容的整体功能上实现较为严格的规范,而在具体内容的表达上,根据内容的需要,进行灵活的个性化设计。

1.5 视频强化网上技能训练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一定的技能训练作支持。我们根据课程内容,提供给学习者课程内容中实验素材的下载;在动画视频模块中,我们还提供了实例最终效果供学习者参考;在视频播放时,采用流媒体技术来实现。

2 国内外网络课程发展的现状

2.1 网络课程的研究内容

主要是有关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的教学应用模式单一,主要是学科的课堂辅助教学;关于网络课程具体的维护与管理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进行研究。目前,大部分网络课程离教育部的网络课程认证标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2.2 网络课程的建设普遍存在重视技术性能、忽视可用功能的现象

在网络课程的建设中,制作技术并不是难关,但很多网络课程没有按照《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有关网络课程的制作规范去制作,导致网络课程的可用性差。

2.3 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仍有欠缺

有些网络课程在教学设计方面缺乏对学习目标、学习指导以及学习动机的设计,而这些正是网络课程最需要的,因此可以看出网络课程在教学设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重视。

2.4 网络课程的学科教学特色不够突出

许多网络课程在结构布局和设计风格方面都体现了一定的艺术性,但如何考虑学科的教学特色,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 网络课程开发的目的与意义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对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这门课程需要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然而,在一般的高校,《数字媒体技术》课程的教学只安排了一学期的课时,除了安排实践操作的课时外,理论知识教学课时就所剩无几了,在短时间内想要深入学习这门课程显然是很困难的事。

本网络课程就是针对由于课时安排不充分,导致学生学不深、学不透的现象,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而建立起的一个《数字媒体技术》课程教学的网络课堂,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对该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入彻底地学习。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最终确定开发的《数字媒体技术》网络课程,应能实现以下的一些功能: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上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学生可通过网络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教学信息和教学内容;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将自己的作业作品上传到网站上,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作品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4 课题开发思路

正如研究任何其它专题网络课程开发项目一样,我做的《数字媒体技术》网络课程的开发也经历了从选题,调研,熟悉开发环境,查找类似的相关系统的资料;系统概要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功能模块开发,功能模块测试,系统调试和系统试运行和修改。下面的流程图(图1-1)反映了我的基本的思路和过程。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教育亦会迅速发展,二十一世纪,高校远程教育将是高校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优质网络课程的编制将是高校的一个重要工作,在此对《数字媒体技术》高校网络课程的开发提出了一些拙见,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 高文.建构主义研究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J].全世界人民球教育展望,(3).

[2] 朱凌云等.网络课程评价[J].开放教育研究,(1).

[3] 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 刘清.数字媒体技术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

[5] 潘华东.网络使教研走向信息化[J].信息技术教育,(14).

[6] 谭业武,张首翔.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J].滨州师专学报,2001(04).

[7] 刘成新.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与评价[J].中国远程教育,2001(03).

[8] 徐b,陈庚,袁希岚.网络课程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15).

[9] 黄荣怀.网络课程质量认证的研究与试验[J].中国远程教育,2003(21).

篇4:浅谈应用型本科高校单片机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浅谈应用型本科高校单片机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1 目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来说,跟研究型本科高校的学生存在着不同之处。应用型本科高校强调是理论与实践并重,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理论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实践,要求学生毕业时与企业零距离就业,实现无缝对接。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并且很难记忆,最终课后学生不明确课堂的目标及任务,久而久之,对该课程失去信心和兴趣而彻底放弃学习;如果课程安排得系统性不强,会导致学生不明白该课程在整个培养方案中的意义, 也无法理解单片机与嵌入式等课程之间的联系;在实验环节中,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导致基础良好的学生感觉无挑战性,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却感觉吃力。对于这部分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理论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和钻研能力可能相对较差,但是他们充满着活力,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动手操作。因此,结合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特点,在学习单片机这门课时必须通过一些喜闻乐见的实例从课程设置、实验内容、课堂教学及实验实训等方面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课程的改革

为提高单片机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单片机在教学上存在的众多不足,也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那么对于这门课程在教学上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于课程的设置,一定要有系统性。由于该课程涉及到C 语言,为了在学习单片机时可以将软件和硬件更好的结合起来,应将一些基础的课程作为先修课程,否则在学习中会感觉力不从心,找不到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因此,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一定合理安排课程的设置。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求增强实践环节和个性化培养,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因此,应该把具有紧密联系的课程进行整合,从而解决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实践动手能力。

2)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或者向学生演示精心准备的实验,引出本节课堂上所要讲项目的要求及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分组讨论,了解学生的思路及任务的分析,同时也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如果思考问题的方向正确,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加以研究或拓展以小组的形式独立完成实验; 如果在分析问题时出现偏差,及时对任务中涉及到的重难点进行分析,使学生对问题有准确的认识和理解。

3)对于一些理论性强的知识,做到坚持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化项目任务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渗透。对于单片机这门课程来说,传授相关理论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硬件和软件相互结合的思维。对于利用单片机实现对外围电路控制,程序部分由C51 编写,不必具体考虑存储器的结构,尤其是片内数据存储器、特殊功能寄存器是否正确合理使用等,因此对于单片机内部结构的了解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尝试,自然而然一步步就掌握了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4)由于学生充满了很强的好奇心,又特别喜欢动手操作,同时这门课要想学好,必须动手实践,没有实践就不能真正学好单片机。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理论和动手实践并重为原则。然而又要防止学生因为屡次尝试失败而产生挫败退缩厌烦的情绪,对于容易出错或不易理解的知识点,老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且在教学中多以激励和鼓励为主, 以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尤其是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基础稍差,学习兴趣不高,课上对其不闻不问,甚至对于他偶尔提出的问题不做解答或不予理睬,那么会伤学生的自尊心,进而打击学生的上进心,造成了反感老师厌倦这门课的恶性循环。

5)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课程学习完毕后,不能简单草草结课,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及对单片机的应用能力,结课后设计一些有关单片机的简单的题目,帮助学生更好消化和吸收单片机的软硬件知识, 提高编程能力及单片机的开发能力,也为部分学生将来从事该行业奠定一定的基础。由于学生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那么对课程的兴趣爱好也不同,因此对所有学生提出统一要求,会造成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同时某些能力突出的学生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基础薄弱、信心不足的学生,设置一些课堂例题延伸的题目,只要他们掌握课程基础知识,基本可以完成,例如要求用单片机实现数码管显示数字的自加或自减。对于易于引导、学习良好、善于思考和学习的学生,可以设置功能更强大,性能更好的题目,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自己的思维。

3 总结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单片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也是电子信息、自动化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因此单片机的教育教学改革非常必要。应用型本科院校良好的发展有很多因素,但是在这些因素中,我认为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是重要环节,学生在校学到的技能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课堂上,课程目标指向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教学过程和最终的效果均以能力为本进行衡量,从而使得理论课程与现实的生产技术紧密相连。因此,应用型本院校中单片机这门课程的设置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结合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利用C51 语言,融入个人的编程思路和算法多思考勤动手,反复调试,直到成功。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单片机的兴趣,而且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激发学生在该专业上发展的潜力,也为以后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5: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实践论文

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实践论文

一、专业人才发展现状

据高校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艺术设计专业从业者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和人才缺口,因此艺术设计专业成为各大院校竞相开办的热门专业。但大投入与回报之间却不成正比,应届生在参加工作后并不能马上融入新岗位,往往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才可以逐渐承担实际工作,这无形中给企业带来额外的培养成本。甚至于相当一部分艺术类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从事与艺术设计无关的行业。导致该问题的因素主要在于高校办学模式的趋同化、程式化、应试化,设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大量毕业生具备的知识未系统化,实践动手能力偏弱,自身也缺乏创造力,对行业的前景比较迷茫等。如何打造多元、富于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格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合理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艺术专业培养战略,不仅关系到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造力的提升,而且还关系到艺术设计发展的“全球化”对接。这是我们每一个艺术教学从业者需要深层次思考的课题。

二、问题分析

艺术设计专业与其它学科专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独创性和应用性。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际设计能力无法在这一行业立足。实践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学习中一个关键的综合性教学环节,培养了学生掌握综合分析、独立思考以及多项表达的能力,为今后能承担设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们高校实践课程教学流于形式,书本化教学存在照本宣科和应试教育的弊端,与艺术设计行业的实际应用要求严重脱节,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上和培养模式上。

1.教学模式。目前高校普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思想陈旧,所讲内容也是千篇 一律。教学实践环节中,教师常采取虚拟命题的方式给学生布置,不考虑实际环境,教学方式流于表面,使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对学生设计作品的批改上也采用传统批改作业的方式,重形式而忽略内容。最终导致设计的方案更多是强调审美价值、造型的美观和欣赏性,而本质的实用性差。

2.培养模式。一方面,过多强调了计算机软件的运用能力(如3dmax效果图制作),忽视了草图表现能力、项目分析能力和材料、工艺知识等基本能力的培养、素质的训练,致使学生过多的时间花在软件学习上,设计的东西呆板,缺乏新意。另一方面,忽略了学生的基础素质与兴趣爱好。在短期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设计能力、应用专业软件能力、创新能力诸多方面的能力难以达到,最终培养出的毕业生往往出现“样样通,样样松”的问题,毕业生到了企业后完全不清楚自己的专长。所以,弱化技术手段和工具的权重,重视理念的创新和创作模式的突破,这些应由教师们去鼓励和引导。

3.教学思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对现行的`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进行探索性的改革,确立符合学科特点的改革思路,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体系。这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社会背景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以社会需求“对接”为根本切入点,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内容,在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勇于大胆尝试,提倡敞开式办学,结合工程项目经验渗透教学。适当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走出校门到市场、工地现场熟悉各种施工工艺、程序,形式语言及视觉效果,循序渐进地提高艺术设计的综合能力,达到艺术与工程实践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方法与个性发挥相结合。为艺术设计的整体系统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4.实施措施。专业实践课是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必须辅以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以不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增强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为出发点,落实到实践教学环节中我们采用“四步式”教学。第一步,培养基础设计表达技能。在教学中,以启发引导为主,主要包括草图表现能力、项目分析能力、材料、工艺基本知识。第二步,强化设计原理的学习和提高。安排教学实践项目,图文并茂进行讲解,力求将枯燥的设计原理用鲜活的形式展现,让学生乐于接受。第三步,加强运用专业软件的能力。让学生们充分重视“软件”工具对于艺术设计的辅助性作用。第四步,设计实习检验阶段。主要是在校外实习基地(设计院、设计公司等)和校内进行,要求学生先在实习基地实习锻炼,然后回到学校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自己的实习情况,完成一个较全面的毕业设计的任务。“四步式”实践教学通过由基础性实践到综合性实践,从课程设计到现场实践性教学,由浅到深,逐步深入,由理论到实际应用,循序渐进,使学生专业技能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得到系统的锻炼和培养。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使学生能根据用户或市场的要求独立地进行设计。艺术设计教学应秉承大文化观,站在培养塑造完美人格的高度去实施人才教育,而不是拘囿于专业的局部看问题。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实施美育为主导的思想原则,通过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对实践课程教学的改革,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使得学生的专业兴趣得到提高,创造性思维得以开发,创作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培养出更适应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篇6:实践教学下高校艺术设计论文

实践教学下高校艺术设计论文

一、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

实践,即人类改造社会的活动,是人们认识知识,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能够检验和证实自己对社会的认知是否正确。实践对于从事艺术设计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设计的灵感和理念需要通过实践加以实施,将设计运用到生活中,让设计变得更加真实和有价值。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说,更重视技能训练和操作能力的训练。通过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理论知识加以论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对艺术构思的创造力,拓展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文化修养等交叉学科的知识,满足当今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高标准要求。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要使学生从课堂走向实际,完成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操作的飞跃,了解设计的流程动态,熟悉设计的操作环节,感受设计的艺术环境;通过实践教学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拓展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开发创新性思维模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反复实践,释放个性,不断创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触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从思想认识、业务技能等方面提升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总之,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就是要在教学中开展大量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完成对产品设计的流程中学会专业技能和其他方面的知识,向培养综合型优秀艺术设计人才的目标迈进。

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要以设计为核心,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环节、实践理念和实践课程,实现学生思维的创新启发与能力培养。可以将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分为课程实践教学、创作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等方面,将实践纳入各个课程的教学理念中,结合实际需要,确定教学环节。例如增加立体构成创意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想象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再现一种新的思维空间,并且通过实际的操作来展示自己的想法,完成由理论到思维再到实现的飞跃过程。再例如将素描教学增加为创意素描教学,通过一定时期的传统素描练习,掌握必要的素描基础,之后再过渡到后期的创意表现素描,让学生在把握基础造型能力之上超水平发挥他们的审美思想与情感表现,学会真正意义上的素描创作。从整个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来看,也可以依照不同年级的教学来安排实践课程。一年级主要是强化专业基础,学习设计专业的相关理论与基本技法,在此阶段可以安排创意立体构成和创意素描的实践课程;二年级开始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加大对专业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可以安排学生进入校内设计工作室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地操作训练,增强动手能力;三年级可以安排专业老师带队进入企业学习,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感受设计氛围,系统全面地接触与设计有关的方方面面;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回顾和运用这四年学到的知识,自己动手做创新设计,完成大学与社会的对接。总之,增加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安排的实践操作,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配合来完成,以实现对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培养。

篇7: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策略的论文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策略的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然后说明了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最后详细阐述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专业课程;实训基地

一、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

1)培养目标不明确,创新人才不足。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是为了专门培养艺术创造、制作等专业人才的一门学科,需要将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学习的具体创意相结合,培养具有创新型能力的人才。在目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对于学生的培养主要依托专业理论的加深和技术的掌握,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够。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老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书面成绩过于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以课堂上的考勤、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忽视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创新意识,从而导致高校某些艺术设计人才创新能力相对低下。

2)课程设置更新慢,教学方法守旧。首先,在课程设置中,根据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学习,教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书本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对于专业实践操作重视不够。其次,教学方法一般采用传统的老师讲课、学生记笔记的方法,对于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培养不够。最后,过于重视理论基础知识的指导,对于学生实际创新操作的不够使得高校学生在艺术设计课程学习热情降低,难以获得长远发展。

3)理论实践联系少,实际运用不足。高校学生艺术设计的学习应该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从而了解学习的不足之处进行提升。但是目前高校艺术设计的`学生实践比较少,在学校常接触的实践活动仅仅在学校进行,走上社会实际运用较难。比如对于视觉设计,需要学生进企业详细了解具体情况进行设计,而不能仅仅根据学校里面讲授PPT上的内容来进行。由于高校老师过于重视学生安全问题,对于学生外出实践活动组织较少,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艺术设计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

二、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

1)重视与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实现良好对接。在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者需要认识到,艺术设计与社会生活、市场之间具有极其紧密的关系,因此,艺术设计会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而获得发展,与此同时,将具有前沿性的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理论渗透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当中,是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以及社会岗位胜任能力的重要保障。在此要求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者需要重视强化艺术设计专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体现出艺术设计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与此同时,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者不仅需要重视掌握先进的艺术设计理念和能力,同时也应当具备较强的市场意识和具有开放性的教学理念,在做好基础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的基础上,推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工作向社会拓展,从而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升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

2)重视彰显学生在艺术设计实践中的主体地位。耶鲁大学斯密特校长曾经说道:“你们就是大学!”这句话的内涵在于高校学生需要在高校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自主选择与自主负责,同时要积极参与到高校的学习、生活过程当中。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来看,学生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服务对象,同时也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主体,为此,重视学生在艺术设计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艺术设计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是对艺术设计教学工作者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与此同时,在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学生所具有的实践学习需求,是制定实践教学规划、明确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因此,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在实践教学方法、内容的选取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所具有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从而确保艺术设计实践体系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三、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策略

1)联系社会实际探求教学模式更改。学生最终进入社会,而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只有少数真正专业对口的学生才能用到,如若学习四年,最终因各种现实原因只能无奈转行,这可称为教育的浪费。而这种现象实际与教学体系固化,资源不足,理念不新都有关系。高校教育者必须认识到,学生最终将进入社会,因此不能单一的教授知识,而应该以社会实际为导向,充分领会社会需求,以此来更新教育资源,更改教学方式。具体方式可以多做市场调研,横向比较各种企业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汇总数据,探讨研究此专业学生进入社会后可进入的产业方向,以及更进一步的深造和发展。并基于真实有效的调研结果进行大胆改革、试行,在探究中不断进步,而不是固步自封。

2)优化专业课程,夯实基础实践教学。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当中,基础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艺术设计专业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做出更为深入的认知,从而为学生专业素养的进一步拓展奠定良好基础。基础实践教学的开展依托于学生所开展的自我实践来实现,并将各类专业选修课程与文化拓展类课程作为主要的实践路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所培养的艺术设计工作者,不仅应当努力优化社会生活方式,而且需要引领社会发展潮流与思想,在这一要求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与社会岗位、艺术设计发展相对接的专业能力,而且也需要具备宽广的艺术视野和正确的价值观。

而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一方面,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有必要以艺术设计岗位要求和艺术设计发展趋势为依据,开设与艺术设计科技与艺术设计材料等相关的课程,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将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艺术设计岗位要求、艺术设计发展趋势实现良好对接;另一方面,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有必要围绕学生专业知识与文化视野的拓展以及学生价值观构建,开通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生活方式发展史等课程,从而为学生专业知识、文化素养以及价值观的构建提供坚实保障,继而为学生提升自身专业实践能力以及后续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3)扩大教师资源增强实践经验教学。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多数重视学生艺术性的培养,因此教师多选用美术系的以纯艺术型为主导的教师类型。这在教授学生知识时具有专业性,然而却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实践和创业。应认清该专业兼有艺术性与应用性的特点,不单一选用某一类型老师,而应发展以实践经验为基本的企业或行业中人来校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实践创业方面好的指导作用。

4)多方构建平台实现实践教学。

①依托工作室教学模式,做好校内实践教学。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当中,工作室教学能够将社会岗位工作流程引入教学活动当中,从而实现产、学、研的良好对接。显然,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对于引导学生了解真实的社会岗位工作内容与岗位工作要求、提升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而言,工作室教学模式具有几个明显而独特的特征,首先,工作室的构建主体不仅包括高校,而且也包括艺术设计领域中的社会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其次,工作室中的教学工作者包括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既有的教师团队,也包括外聘人才、社会企业或者事业单位中的艺术设计师以及工程师等;最后,学生在工作室模式下所开展的艺术设计实践项目,由社会企业或者事业单位中的艺术设计师以及工程师进行规划,并由所有教师进行跟进指导。由此可见,工作室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即它既具有传统课堂的特征,有具有专业公司的特征,学生所开展的实践以实际的项目为核心,实践结果评测工作的开展也有社会企事业单位参与。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优势来看,社会企事业单位及其人才的加入,能够很好的解决既有教师团队欠缺生产实践经验的问题,从而确保高校艺术专业学生通过开展实践而提升的专业素养能够满足社会岗位需求。

②积极构建校外实训平台。设计创作要贴切现实生活,要与社会紧密相连,因此学生在实训基地内进行项目实践不能只拘泥于基地内的虚拟实践项目,更多需要去完成一些实训基地中与现实紧密结合相关实验进项模拟训练。实践基地具有很多的优势,不论从生产力、开放性还是市场性上都表现出它的优势,如果学生想要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目前市场上的商业项目,那么实践基地就可以成为他们了解资讯的一个有效平台。同时,实训基地不光是学生提高能力的场所,也应是专业老师们进行专业素养提升的平台。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需要积极地拓展专业技术知识所涉及的领域,寻求将专业的知识更好地服务到社会中,从而增进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最终建立起一套优良的校企合作体制。

四、结语

综上,顺应时代发展方向,人才的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艺术设计专业上,如何平衡社会刚需与学生就业困难的矛盾是需要教育者进行反思与改进的。必须认清过去教学体系中的不足,并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致力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塑造,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参考文献

[1]李芃霏.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大众文艺,(23):192-193.

[2]董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训从理念到实践展开的可行性思考[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7(6):87-89.

篇8: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一)专业核心课程模块

包括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工程预算与报价、陈设设计、家具设计、家居设计、别墅设计、办公空间设计、餐饮空间设计、娱乐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展示设计、景观规划设计。该模块是让学生认识行业发展特点,掌握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引导和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因材施教,培养应用型的设计人才,为学生就业指引方向。

(二)专业选修课程模块

包括摄影基础、装饰画、民间美术、广场景观设计、小区景观设计、植物景观设计、城市环境景观雕塑、快题设计、模型制作。该模块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拓宽专业层面,丰富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

二、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一)课程设计模块

计算辅助设计与核心设计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计。例如,在办公空间设计课程中,将课程分为两部分进行,一部分理论基础课程;一部分设计课程,并使用设计软件完成最终作品,题目应来源于实际工程,使学生直接或间接参与工程实践。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并指导学生参与设计竞赛活动。该模块是使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并像真正的设计师一样独立完成整套设计方案,为更早的进入工作角色,奠定坚实基础。

(二)社会实践模块

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学习,学有所用的同时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然后再学习再实践,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自我完善。该模块是使学生考察市场,认识社会,在此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沟通与合作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三)毕业设计模块

该模块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及应用的考察和全面总结,结合专业特色,其内容包含设计作品和设计说明两部分,并强调其设计的创新性。实行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毕业答辩、毕业展览制度。该模块目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上所述,做好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三大课程设置的`分析与评价,是构建合理化的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基础,是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教育模式的核心。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将不断结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我院的教育特色,对课程体系建设作出调整并加以改进,使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的设置更加科学、更加完整。

篇9: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的论文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重要性.随之各大高校为了迎合社会需求相继开设了计算机专业,而软件工程这门课程是每一个计算机专业学生都必须要学习的课程.本文着重研究探讨了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软件工程课程改革的主要思路和具体实施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学;计算机软件工程;课程改革

1前言

我国的各大高校开设计算机这一学科,主要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的专项人才.在高校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而计算机专业必学的软件工程这门课程,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因为这门课程的综合性很强.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课程教学却没有与时俱进,这难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为了给社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应该与时俱进改革计算机课程.接下来先阐述软件工程的含义及特点.

2软件工程的含义及特点

2.1软件工程含义

SE是软件工程的简称,软件工程这门学科主要研究的就是如何用工程化的办法来搭建或者运营维护高质量的软件的.软件工程这门课程涉及到了很多方面,比如:数据库、设计语言模式等;而且在当下该种软件运用在很多地方,即我们日常用的电子邮件、经常玩的游戏等都用到了该种软件,另外在工作中常常也会用到该软件.对于此软件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间接的提高工作的质量.所以在大学计算机专业中设置软件工程这一课程是至关重要的.

2.2软件工程特点

软件工程这门课程自身具备很多的特点,而比较突出的有三个:①比较抽象,之所以说具有抽象性,是因为软件工程这门学科所讲授的原理技术等都必须置于具体的工程项目上,并没有披露单个项目的一些信息资源,所以说是抽象的.另外在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并没有达到学习软件工程理论的高度,或者说两者间存在很大的间隙.而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要想学好软件工程这门课程,那么必须投入实践投入到工作项目中,在做项目的过程中理解软件工程的原理,只有这样学到的知识才会更加印象深刻.②总结前期工程项目.软件工程非常擅于总结,而总结的内容是前期大型软件开发成功或者失败的例子,对于成功的例子,罗列出好的地方并证明实践的过程;而对于失败的例子,则找出错误点,警醒后来的研究者.另外,软件工程常常指导大型的且相对比较复杂的`软件,这样容易发挥其价值展现其功能,而对于小型的项目进行指导不易发挥其意义.③能够展现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众所周知软件的生命周期包含很多阶段,比如:对于问题的定义、进行可行性研究、对需求进行分析、设计、维护等.但是每个阶段的成果并不会立竿见影的影响工程项目也不会在本阶段体现,所以要想把软件工程的技术方法原理等熟练的运用到实际工作过程中,那么必须要进行深度学习,透彻了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并将每个阶段联系起来.以上就是软件工程的含义及特点.

篇10: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的论文

3.1着手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软件工程这门学科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广泛,而且知识体系也比较错综复杂,再加上计算机这门学科更新的速度飞速,所以说要想在短暂的课堂上对其进行全面讲述,相对来说比较困难.而要想改善这一情况,那么学生就应该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应该意识到自身是认知的主体,要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习,进而拓展知识层面;此时的老师要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并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在营造学习环境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其一,建设教学网站.目前我国的互联网技术比较发达,所以高校计算机教师为了能够给学生构建高效的学习环境,可以把网络技术给充分的利用起来,比如:可以建设教学网站,并在此网站上利用超链接的形式来学习跟此学科有关的知识.再者,利用网络技术开设网站具有两个显著的优势,即知识更新速度快以及能够包含大容量的信息,基于这两个优势,能够辅助学生更好的对软件工程这门学科进行自主的学习.除此之外,建立网站也能够给学生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在此平台上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的跟教师进行探索,学生间也可以彼此切磋,进而充分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其二,加强校企合作.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要想学好这门课程仅仅依靠课上认真听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动手实践.所以各大高校为了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应该时刻洞悉该行业的动态并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地方.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目前最可取的办法是:各大高线应寻找实力雄厚的软件公司进行合作,并通过合作的公司来获取该行业发生的风吹草动,进而有方向的变革教学内容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另外,也可以邀请合作企业有名的软件工程师来校给学习做演讲,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软件工程这一行业的目前状况以及发展前景等,并现场指导学生,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在寒暑假期间,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合作企业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2创新改革考核体系

由上面我们可以得知:软件工程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学校、任课教师在设置考核体系时,要认识到本门学科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考核体系.比如:软件工程这门课程偏重实践,所以在考核时要重点考察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不是重点关注对这门学科的理论考察.另外,教师也应意识到制定考核制度不单单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此门课程的了解掌握程度,更是为了督促学生对此课程的学习以及提高学习的热情.所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创新改革考核体系,鄙弃传统的通过一张试卷定成绩以及评价一切的标准,而是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核,毕竟当今社会需要的不是纸上谈兵之人.而现阶段能够良好使用的方案是:平时作业+课堂表现+案例分析+笔试+实践,这五个模块所占的比例,每个学校可以根据本校情况而定,之所以要提倡这种考核方式,是因为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改善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的情况,进而转向实践与应用;再者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各大高校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变革考核体系.

3.3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实践环节

软件工程这门课程实践性、综合性很强,所以不能跟其它的课程一概而论,而是应独辟蹊径结合具体的项目或者实际应用展开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进步.而在我国大多高校在软件工程的课堂上,一般会把课程设计安排在授课结束后,这样不利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所以要想改变这一情形,应重新合理安排课程设计,比如可以在不影响授课进度的同时搜集一些资料或者提早指导学生设计课程题目,进而达到既听课又实践的目的,这样一来也能及时的消化课上的内容并把其运用到实际的应用中.以上的这一实践环节是小打小闹,等到课程结束后就需要大动干戈了,也就是集中的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并在这一阶段也要完成对上一阶段的总结并记录在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为了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实施时最好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成员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应保持在6个人左右,并给每个人安排在这个团队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承担的主要责任.等做完以上工作后,指导教师应该虚拟一些项目分配给不同的小组,并给其提出具体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要求,通过这一虚拟的实践项目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另外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指导者的角色,所以不要过多的干涉学生应让其独立的完成,等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再适当的点拨指点迷津.由此可知:采用双管齐下的教学方式,即一边授课一边指导学生设计课程题目,能够很好的解决实践与理论相脱节的问题,进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能够使课程设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创新并尝试多种教学手段

高校计算机中的软件工程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复杂且相关技术理论也很多,再加上实践性很强,对于刚接触此课程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如果此时学生的意志不坚定,就极有可能会被枯燥乏味的学习所击退,进而放弃对其的学习.所以为了避免这一现状的出现,教师就应该创新并尝试多种教学手段,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手段进行授课:其一,在板书授课的过程中合理运用CAI.随着科技的发展,CAI技术也越来越趋于完善并运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再加上CAI具有诸多优势,比如:运行速度很快、可容纳的信息、内容多,把其运用到软件工程的课程中,能够很好解决软件工程这门课程课时少但内容颇多的难题.另外,把CAI技术运用到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引起其兴趣,虽然这种新兴的教学设计手段可以通过视、听觉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但是也不能完全放弃传统板书的教学方式,因为这种方式能够时刻的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反应良好则接着深入;反应不好则询问学生哪里不懂,等学生掌握后再进行下一步,这样的教学手段能够兼顾班里的每一位学生.由此可知:上述提到的这两种教学手段各有各的优势,所以在软件工程课程的课堂上应该根据本堂课所讲授的内容合理的选择授课手段,进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达到教学目的.其二,可以尝试场景模拟的教学手段.在高校计算机专业中开设的软件工程这一课程,要想实现其价值那么就应把其放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如果仅让学生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技术而不付诸实践无异于纸上谈兵、缘木求鱼.但是只在课堂上通过口述的方式给学生讲解实际的项目也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接触过项目实践,也就不能感同身受,反而会觉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夸大其实.所以为了避免以上这一情况的出现,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适当的给学生虚拟场景,虽然不能一比一的完全还原实际项目,但是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模拟实际项目的简单场景,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这一项目,并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以把课堂上讲授的理论技术运用其中,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理论技术,还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所以为了培养真正的有用人才,就应该在授课的过程中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给其营造良好课堂氛围,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4结束语

由上述内容可知:要想改革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软件工程课程,那么就应该在透彻了解其基础上进行,毕竟知己知彼方能百胜不殆.而软件工程这门课程显著的特点就是实践性超强,所以在改革软件工程课程时就应该围绕这一特点开展,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进步.而在以上篇幅中,本人主要研究了高校计算机教学中软件工程课程的改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蒋辉.软件工程与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J].中国科学教育,(10).

〔2〕孙涌.现代软件工程[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3〕陆惠恩.软件工程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4〕尹峰.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长沙大学学报,(12).

篇11:浅谈高等教育艺术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论文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艺术设计课程必须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与效果,让学生能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之中。唯有如此,才能使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和社会要求实现接轨,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论述了高等教育艺术设计课程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高等教育艺术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自从高校实施扩招政策以来,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持续增多。但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质量还不够高,尤其是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严重欠缺,无法满足市场之需求,这和当前高校艺术教育普遍忽视实践教学有关。[1]

近年来,大多高等院校都设置了艺术设计专业。但是,许多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安排上闭门造车、回避市场,因而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不断提升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市场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提高艺术设计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我们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将此作为实施新一轮教学改革工作的关键。

目前,会计学教学采取综合模拟实习方式,边讲授、边实习;旅游专业教学大多采用现场情景教学法;法律专业则采取了模拟法庭与法律案例教学法,这就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可以用来借鉴的模式。

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我国艺术设计这门学科的历史并不长,在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并且这些年来又是我们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最好时期,商品经济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发展起来,在我国的各领域中占据着上风。

也正是如此,与市场经济有着不解之缘的艺术设计从来未曾冷静下来思考自己的教育体系。由此,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艺术设计教学过于重视专业表现,却缺乏专业操作,并且在整个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却反而科学性,缺少相应的人才队伍,特别是专家型人才。艺术创作的核心就是发掘性的思维,就是追求创新,然而,在我们的设计教学中,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目前的设计基础课程主要是构成、装饰设计基础等,其教学方法无非是“临摹-写生-变化-适合”,这种陈旧的训练方法极大地抹杀了大学生的创造力,束缚了大学生的个性,从而导致设计作品的大量雷同。同时,学生们又过多地注重追求所谓普遍意义之上的“美感”,极度缺乏个性,更不用说实现专业训练的目的了。其实,教学的目的就在于是让前人成果转化为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学习的新起点,设计教学需要与时代同步。素描、色彩等各基础课程过于强调表现训练,却忽视了应当引起重视的思维训练,未能达到专业训练之目的,学生们的素描、色彩等,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具有较好的基础,技法已十分娴熟,而上大学之后仍继续开设相同的课程,耗费了他们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也妨碍了学生获得其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一味地在技能上争高下,却忽视了思维训练与个性的发展。[2]

二、高等教育艺术设计课程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十分强的学科,集实践性、创造性等多种特点共存的,尽管如此,现在高校设计类课程所设置的一些课程和内容都根本实现不了现代教育的基本要求。要想按照最初的愿望培养出具有现时期复多方面综合素质人才,十分有必要加大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政府应当强化对于高校实践教学支持之思路。[3]

(一)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是一门学科行专业很强的学科,不得不引起重视,这门学科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时间上都是有很多关联的。由于专业的独特特点,所以在要求基本的教学得到实现的情况下,还必须要求有足够多的时间去进行相关的'实践。艺术设计,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才能使学生了解其中的问题。实践性是指经过科学方法的培训,然后通过这一方法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例如表达一种意境、展现一种态度等等。如果说一名纯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一个作品的构思到这个作品的制作的整个过程,那么这个作品就可以去展现这个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所要代表的观点了。但是如果是生产线下的作品的话,那么最多只能体现他的业务能力,体现他的设计水平了,而缺乏思想上的东西。这种东西是一种内在的,但是可以通过外在去展现出来。因此,艺术设计教学应该要将设计与生产的相统一起来,所以应该要强化专业教学实践的操作性。

(二)这一课程教学要彰显创造性艺术设计就要有所突破要有所自己的思想,这就是要有创新的意识。对于学生刻意地模仿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我们强调学生应该用自己的思想去进行创作,敢大胆地创作,敢大胆地进行创新。鼓励学生在尝试中犯错误,要不怕犯错误。要善于动手,艺术设计的最本质目标就是在于解决问题,而并非是整天纸上谈兵地单纯创新,因此,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应当与设计实践时刻保持一致,要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实现尝试,而不是毫无目的的创作,不得不说创作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是有规律性可言的,应该要在符合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上大胆创新,它就需要艺术设计教育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实际,在实际操作中积极探索,以求做到熟能生巧。

(三)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要突出作用性总的来谈,艺术设计是以认了的审美作为标准的,所有都是从人的需求出发的。这一说来,设计师的第一责任是他所要面对的雇主,最终希望都是为了达到人们的一种实际的生活需要而已,它所体现出来的实际上是一种现实的功能,并不是虚无缥缈的。所以说,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设计产品要结合大家的需要了。如果人们不需要,再美丽的图纸,它也只是图纸,不会应用与生产。设计之中的功能性就应该体现了实用功能与使用作用,要求设计出来的产品作用、构造精确并且使用,在使用中方便并且美观,并且做到舒适安全环保等特点。这就需要艺术设计人员不仅注意美的层面,还应该充分考虑人们的需要,考虑到产品具有什么样的功能,人们手否适用等等。在这个基础上,还要主动如何去勾勒产品更美的一面出来。现在的高校教育所缺乏的就是强调训练,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忽视需求者的内心感受,仅仅站在创造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会有一种怪圈,很多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但是一走进社会,面对需要面向市场的产品设计的时候,还是传统的思维模式,所设计的产品根本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因而加强实践教学十分必要。 (四)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要突出社会性艺术设计涉及到了社会的各方面,不管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是艺术设计的来源。一名合格的设计师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有十分清醒的了解。要在这个社会设计行业立足,就必须将自己置于现实的社会群体中去体验设计的理念,根据社会大众的切实需求,让设计符合社会需求,从而有效推动人类社会的前进。从更高层次上来说,艺术设计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真实写照,所以说在教学过程更加应当将社会生活实际操作与高校教育两者相统一处理,在高校与社会之间进行有效地必要地协调,让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一致,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基本需求。当然了,社会也应该有包容的心理,给刚毕业学生多一些的机会,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相信随着他们的不断融合,一定会设计出更多优秀的作品的。

(五)艺术设计课程教学要突出服务性艺术设计是一种处理生活中各种方面矛盾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设计的理念也会随着变化的,但她一定离不开社会基础。它一定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存在的,任何时代,都以此为标准的。教学中往往会忽视了最基本的问题,即为谁而设计。[4]笔者认为,应当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设计,设计应当服务于人民。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为民服务始终是设计的宗旨。所以,设计师可以在设计的意念上保持自己的个性,但是在设计的历程中一定要学会怎么去和其他人合作的艺术,要有一份包容的心,能够接受来自不同领域的人们,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必要的修正或者妥协。当前,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学校教育时强调的是个性化,就会造成服务意识淡薄,以至于难以融入社会,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挫折。因此,艺术设计教育必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设计的宗旨。

三、高等教育艺术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特点非常突出,这不仅体现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当穿插大量的实践性活动,更为重要的是,这类实践是和社会生活及生产加工相对应的实践性体验,也是艺术设计的重要属性。艺术设计所具有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实践性的要求。所以,对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将理论和实践加以结合,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笔者设想的主要思路如下:

1笨展设计案例课堂讨论教学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本理论讲授完之后,教师要立即布置社会调查任务或设计选题,并提出相应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内独立完成任务,并提交调查报告或者设计稿,并课堂上由学生自行介绍,再由同班同学发表意见、提出看法,并开展集体讨论,最后再由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等两个方面作出点评和总结。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而且还能增强课堂教学的交互性,能够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实施“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室教学模式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不要脱离于市场而单独存在,而是要依据市场需求,在教学中加大实践力度,让大学生在实践当中丰富自身设计经验,让设计内容更为贴近市场。[5]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一定要做到理论和实践并重,应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就能在最大限度上实现教学互动,充分发挥出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上的积极性,并通过具体的科研选题、合作项目及竞赛选题等,由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运用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与此同时,还可依照企业运作的模式,通过建立项目小组等形式以完成相关任务,从而让学生更加了解企业设计项目的实际运作状况,并通过企业化运作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培养出大学生包括团结协作能力、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能力。

2苯ㄉ璞阌谘生接触社会的教学实践基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应做到教学与社会生产相结合,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建立起较为稳定的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校内实践基地,另一种是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一般以公共课与专业课为主,侧重于课堂实践训练,注重于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技法等的掌握及审美能力的提高;校外实践基地一般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通常以一个基地为一组开展实践教学。教师安排课题进行设计和制作。在大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应当实现“四定”,即定学时、定岗位、定教师、定期辅导,让学生与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都能得到提高。

3毙纬梢允导为中心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一是要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并修订专业教学计划。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按照教学规律及同类院校的教学计划,结合本校近年来教学实践及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对以前的教学计划作出重新修订,从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要改革教学模式,不断优化教学的过程。高校可实行集中分段上课的方式,尽量将授课时间集中起来这样,这样也能保证课堂训练的时间,从而为教师开展示范辅导提供方便。三是试行趣味课题法,也就是在整个教学计划进行到相当程度时,可安排一些和实际密切联系的课题。四是严格落实培养目标,在最后一个学期安排校外实习,并配有专职辅导教师,让大学生到社会中、到企业中去锻炼,以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

四、结语

总的来说,我国高校对于艺术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还不够重视,为此,要深入探索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新的活力,重视实践教学的内容,并且有相应地财力支持,要重视科研的力量,通过教学、通过研究,为这个专业提供发展的理论依据,特别是将艺术设计应用于生产,创造出大量的财富,使这个专业受到人们的额欢迎。并且应该使这门学科更加专业化、系统化。有鉴于此,笔者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普通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实践性的增强,将会给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界带来更为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李钢.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创新思路[J].中国电力教育,,(1).

[2]袁贵仁.创新是教育发展的灵魂[J].求是,,(1).

[3]汤爱芬.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才智,,(30).

[4]牛翰鼎、薛国庆.关于高等美术教育艺术实践课的一些感想[J].美术观察,,(8).

[5]赵建.针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的探讨[J].大家,,(10).

[6]刘显菁.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5).

篇12:高校新生学风建设实践探索论文

摘要:

学风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大一阶段作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阶段,严抓学风建设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二本高校新生学风建设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影响高校新生学风建设的因素入手,结合实际情况,从严抓高校新生学风建设的措施、对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优良学风建设及传承。

关键词:

篇13:高校新生学风建设实践探索论文

2.1为高校新生上好大学的第一课——入学教育在大一学生正式进入学习阶段前,一般都会经历军训和入学教育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大学充满了好奇心,谁在这个时候掌握为大一学生答疑解惑的主动权,谁就能率先对大一学生的观念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大一学生注册报到后的三天内,学院党政领导以及班主任就协同学生干部走访学生宿舍,关心问候学生,了解学生心态。一周内,包括院长、“天山学者”在内的领导、专家从不同方面为新生开展了入学教育讲座。内容包括:校史、院情,专业的培养目标、主干课程、就业方向,学籍管理及教学管理规定,责任人生,新生引航教育,考研指导等内容。通过教师专家学者及时的指导与建议,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大学新生活。

2.2引导高校新生认清专业,掌握学习方法,适应高校学习生活,有的放矢想要纠正学生“大学很轻松”、“六十分万岁”等错误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建立起“为自己学”、“重在自学”的观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对“学习与就业”、“考试与实践”、“专业与行业”、“四年的课程分布及学习重点”等问题有清晰的了解,学生才会意识到学习的一点一滴都是为将来的长远发展打基础,而不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学院在2015年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安排所有本科专业的教研室主任或本专业的优秀教师进入对口专业班级,开展以专业课程介绍与学习方法,行业发展及就业指导等为主题的讲座,因为针对性强,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3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宿舍文化,积极发挥“优秀典型”影响力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细胞,宿舍是班级的基本细胞,“细胞”的好坏影响着整体的“健康”,班级风气对学生发展的导向作用,宿舍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树立“比帮赶超”的班风,构建和谐高雅的宿舍文化,积极发挥“优秀典型”的影响力,将会带动整个班级甚至整个学院学风的良性发展。④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学院依靠班主任为主要负责人,在2015年10月至11月开展以“建设学习型班级,树立优良学风”为主题的学风建设月活动。通过持续地严抓考勤、严抓纪律,及时教育违规违纪学生,帮助学生改正迟到、不认真听课等不良习惯;通过学风主题班会、优秀学生学习经验分享会、文明宿舍评比检查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4以晚自习为抓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学风建设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各部门齐抓共管、常抓不懈,不断研究学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特点,扎实落实学风建设目标。⑤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学院以晚自习为抓手,建立起严格的大一学生晚自习制度,成立五支队伍通过晚自习开展工作,分别是以院领导为主的督导检查组,以工程制图任课老师为主的课外辅导组,以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为主的纪律检查组,以优秀研究生为主的学生互助组,以本科高年级优秀学生为主的经验分享组。这五支队伍根据各自特点,从不同角度发挥功效,对大一学生形成了全方位的指导与帮助。学院还与高数课程开课学院举行学风座谈会,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不断完善学风建设措施。

3加强新生学风建设对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分析

3.1及时的“观念引导”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转化为提升教学效果的动力从入校开始,从课内到课外,从教室到宿舍,对高校新生从学习理念到专业理论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帮助,有效地遏制了“大学很轻松”、“学习无用论”等思想在学生中的蔓延。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及时全面的入学教育,专业教师面对面讲座,让新生对大学、对专业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顺利毕业并不容易”,“学好专业才能更好地就业”等观念深入学生当中,促使学生以更加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为提升教学效果添加动力。

3.2有效的管理模式促使学生主动构建与之适应的学习模式,为提升教学效果提供制度保障以严格的晚自习制度为代表,严抓各项学习纪律,使学生“迷茫”、“混日子”的时间少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完成学习任务上,为提升教学效果提供制度保障。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一年级的课程设置相对较多,学生课外活动比之中学更加丰富,在严格实施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后,很多学生的感觉是“比高中还要充实,时间不够用。”定期与不定期的考勤检查、教学督察,及时教育处理违规学生的管理方式,使学生旷课、迟到、违反课堂纪律等现象明显减少。

3.3坚持不懈的课外辅导有助于学生应对“薄弱课程”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普通二本学校的学生,因受高考分数的限制,大一不通过的课程中,以理工科的课程较多,其中又以高数、物理等课程为主,学生有对薄弱课程进行课外辅导的现实需要,以提升教学效果。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通过采取上述严抓学风建设的措施并予以实践,在进行了一学年任课老师及优秀学生的课外辅导后,从任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及整体的教学效果反馈看,2015级新生较往年相比(见表1),对高校教学的适应性明显提高,旷课迟到现象有显著改善,教学互动性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有明显改善。

4结语

学风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大一阶段作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阶段,严抓学风建设显得尤为关键。本研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二本高校新生学风建设工作,针对近年来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社会环境、高校环境以及学生自身,剖析了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以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2015级新生为例,通过采取为高校新生上好入学教育第一课、引导高校新生认清专业、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宿舍文化、严抓晚自习并采取任课教师和优秀学生开设课外辅导等举措严抓高校新生学风建设,通过一个学年的实践,无论从任课教师教学过程的反映,还是从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体会,亦或是整体教学效果提升的反馈等,均表明,严抓高校新生学风建设对于提升高校教学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该工作必须依靠各部门齐抓共管、常抓不懈,不断研究学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特点,扎实落实学风建设目标,才能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基本保障。

注释:

①钟新谷,汪建群,易贵元.促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10):49-52.

②张文彬.民族地区高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4):61-63.

③李振兴.新生辅导员在学风建设工作中的定位与实践研究[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8.10:257-260.

④刘盈泽.浅谈大一学生的学风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81.

⑤周广林,陈娇,钱兵羽.加强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8):43-46.

★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论文

★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 改革实践课程体系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 《统计学》实践教学探索论文

★ 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管理课程教学论文

★ 艺术设计课程资源管理平台的建构论文

★ 高校钢琴教学改革及实践论文

★ 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探索论文

★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 高校学生公寓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论文

点击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