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呱美文网  - 为您分享正能量早安心语语录的句子

届高三历史学科教学调研报告(锦集9篇)

admin

点击全文阅读

【简介】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届高三历史学科教学调研报告(共9篇),希望大家喜欢!在此,感谢网友“泪海”投稿本文!

届高三历史学科教学调研报告

篇1:届高三历史学科教学调研报告

届高三历史学科教学调研报告

为了促使全市高三历史教师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深入刻苦地钻研教材和考纲,优化教学策略、探索教学规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对各校高三历史的教学情况就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备课作业、试卷评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领略和感受到高三历史教师们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敬业爱岗的精神,同时我们针对各校高三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第一学期高三历史任课教师全市共有15位,其中省溧中、光华中学、南中、埭中、戴中均有二位历史教师,市三中有四位教师,只有竹中是一位任课教师,从总体上看,各校高三的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新老教师搭配,形成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较为合理的教学格局。教师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大多数学校能坚持教学案一体化,课堂教学的理念、教学模式都有了较大的更新,课堂教学效益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学计划方面:

优点:

1、省中、光华、竹中、戴中教学计划中指导思想明确,教学策略具体,教学课时安排详细、能落实到每一周。其中省中有明确的高考目标,力争在常州市区的优先名次,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光华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勾通,注重对学科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与激励;南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进度中分两块:一快是课堂教学的进度表,内容包含新授课的中古史和单元复习课的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另一快是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复习的内容安排,每一周都有学生阅读复习教材的安排内容——《中国近现代史》,在此基础上进行行跟进性训练,以每单元25道选择题为题量,在安排表中请学生对照表格严格遵守。戴中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教学策略讲究实效;竹中的计划扎实有效、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注重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2、今年各校高三历史教学进度基本一致,一般在11月的期中考试前完成《中国古代史》新授课的教学和单元复习教学,期中考试后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的复习。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必须完成中古史、中近史、中现史三册书的单元复习和主要专题的复习,期末参加常州市高三统考,教学任务比较艰巨,但在与高三教师的交谈中,几乎所有的教师对完成今年的教学复习任务充满了信心。

问题:

1、省中的教学计划中措施不够具体详细,要切实进行集体备课,既要有明确分工,又要有密切的合作。

2、南中计划中的指导思想要进一步明确,要确定高考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三中计划中指导思想、教学思路和措施明确,教学课时安排详细,但教学设计没有明确的分工合作。

3、埭中教学内容能落实到每周、每一个知识点,但缺少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教学策略。

备课方面:

优点:

1、今年各校高三历史教学除竹中只有一位任课教师外,其它学校均有二位或四位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大多数学校能进行共同研讨集体备课、坚持实行教学案一体化。

2、省中、光华、南中能精心设计每一节的教学案,既贴近高考、又贴近学生的实际,各校教学案基本上自成系列,教学案的质量较高。省中、光中、三中、戴中注重高考精典题的解析,引导学生走近高考,了解高考的命题意图和趋向。南中教学案规范、合理、有一定的新意,尤其注重结构图示的创新和设计,化繁为简,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三中和竹中的教学案也在不断地提高和优化。三中的学案设计切合学生的实际,选取的课堂思考题和训练题贴近学生的基础。

问题:

1、有些学校在教学案的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省中的学案中以填空的形式来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有其可取的方面,但用大括号小括号的形式更利于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构建网络式的知识体系,更便于学生记忆。

2、戴中教学案要进一步优化,要减少剪贴的成份,尽可能电子备课,努力形成备课组内教学案一体化的系列。

3、一些学校的教学案设计中缺少高考精典题一环的选取与回顾。

4、有些青年教师对教材、大纲的刻苦钻研、正确把握不够,集体备课后,不能很好地内化自己的东西。内功不够扎实。

课堂教学方面:

这一次高三历史教学调研共听了15位教师的课。历史课堂教学10节是优秀,优课率占66%,4节是良好,1节是一般。

《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一览表》

优秀良好一般备注

省中2

光华2

南中21

三中111

戴中11

埭中11

竹中1

优点:

1、大多数学校的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理念比较新、能体现课堂教学的“二主”模式——教的主导和学的主体作用。能较好的引导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从宏观上让学生把握历史知识的整体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之树,从微观上让学生了解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同时分析、理解、掌握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因果关系。创设的问题情景和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坡度和层次性,能注意到分层教学;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全方位地分析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能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教师的引导、点拔、归纳到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以“问题教学法”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以问题的创设来构建知识体系,再通过基础知识、知识结构来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情境,让“问题教学法”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注重“论从史出、史由证来”思维方法的有效训练。

2、有些优秀教师能以学生为本,师生活动频繁,注重教学实效,在教学中不是把现成的历史结论抛给学生,而是一环套一环,步步诱导学生感受历史、感悟历史,让学生自己悟出结论、得出结论。注重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思维的交流与碰撞,让学生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回答内容进行点评,让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评价意识。南中、埭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状态良好,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和思考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时发出会心的的笑声,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3、各校除了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外,像光华、南中还坚持养成学生自主看书阅读教材的习惯,在中古代史新授课教学的同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中自主复习《中国近现代史》,并利用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考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滚动的自主复习的模式。

4、南中、三中在课堂上坚持进行纸笔训练,每一节课前教师先设计好一小张既能构建知识体系,又在知识体系上“挖空”可以“填空”的默写的材料进行训练。天天坚持下去必有成效,因为这样做既能督促学生不断地温习,又能构建知识体系和夯实主干基础知识。

以上说明这些教师能深入的钻研教材和大纲,积极地开动脑筋、精益求精地进行教学思路和策略的设计。他们对教学的执着和孜孜以求的精神令人感动。

问题:

1、有个别教师讲课缺乏激情,仍以知识的罗列和知识的疏理为主,以自己的讲述和分析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主,甚至整个课堂教学一讲到底,没有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没有很好地或很少地创设教学情景和问题情景,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激活学生历史的思维能力,教学观念依然很陈旧,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的了无兴趣、索然无味。

2、有的学校虽然教师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认真设计了教案,但由于学生长期以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而学生的思维不能被激活,有的教师教学的应变能力较欠缺,教学的预设和生成关系处理得不好,教学效果不明显。

3、有的教师上课时只顾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不太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和状态。

4、有的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的时间太少或没有,没有形成让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交流和碰撞。对学生思维过程或回答的内容不能够作出很好的点评或点评不到位。学法指导的力度不够,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学生所想所做。

5、在课堂教学中一问一答的思维训练仍较多,纸笔训练不能很好地落实,很少进行纸笔训练。有的教师总认为纸笔训练太浪费时间,一道题目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教学进度和任务就无法完成了,没有处理好个别学生的思维训练与全体学生思维锻炼的关系。有的学校尽管已注意到纸笔训练,但无论是理念上还是操作层面上都不够到位。

6、历史试题讲评课的教学模式陈旧,有的教师没有进行认真的统计和分析,没有在课堂上向学生总体讲明这一次测试结果的基本情况,基本上是一讲到底,有的甚至还停留在讲答案对答案的层面上,取几个典型的错误教师自己讲答案、自己分析,很少甚至没有让学生展示自己错误或正确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起来讲述发言的机会极少,不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进行解题思路及方法的指导。

练习批改方面:

优点:

1、各校在学案中都能坚持一课一练,能督促学生及时完成学案,并对学案进行全批全改,尤其是光华中学的教师注重学生学案中的质疑与反馈,对学生的质疑能做出及时的回答批语。省中教师精心设计和编写《2006届高三历史思维训练题》,每周2-3道主观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对此能坚持赋分批改。

2、光华、戴中、埭中每周根据学生的学科基础,布置学生完成一至二道学科综合性的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能坚持赋分批改,戴中的学生能根据教师的批改,找出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及时进行订正和补充。三中每周三利用1小时的时间进行每周训练,题量是25道选择题,三道主观题,及时批改反馈,精讲精析。

3、省中、光华、竹中等校教师能坚持将学生选择题中的错题进行汇总,在此基础上进行跟踪训练与滚动性训练。

4、埭中的李志良老师坚持要求学生,督促学生做好学案的预习工作,检查批改认真,落实到位。

问题:

1、有些学校的作业批改力度不够,大致批一个“勾”或一个“阅”字,主观题的批改没有做到赋分批改。

2、有的学校不能很好地精心选取设计训练题。教师做的题目没有达到一定的量。

3、有的教师布置了作业,但检查批改不到位,学案中学生开了天窗,也没有询问原因,听而任之。

4、练习题不能做到精练精讲精析精评。

教学建议和要求:

1、要加强对教纲、考试说明、教材的深入研究,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势

综合分析历年高考历史命题的指导思想,高屋建瓴地提高备考的针对性,认真分析的高考评价报告(评价报告是命题人与教学第一线的的教师之间的桥梁),同时对历年来的高考上海卷和广东卷等进行深入的钻研,以把握高考的命题思路、趋势和方向,

要注意20《考试说明》新增加的内容(与20相比),并分析主要特点:

(1)增加与知识体系有关的内容:

(2)与热点内容有关;

(3)某一历史阶段重要的历史内容等。这些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这样教师备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近几年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信息说明:将降低试题难度。这个信息对复习备考的指导意义是:

一是重视基础、重视课本;二是要求学生遇到容易题和中档题不要粗心大意、马马虎虎,要拿足拿够这部分的分值;三是对照《考试说明》,认真通读教材。今年江苏的高考历史试题,较大地提高了历史学科能力考查的层次,加强了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略(自本网www. .com,请保留此标记。)降低了“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的题量和分值。

2、夯实基础、重视能力、将识记——理解——运用贯穿于整个教学复习过程

近年来历史高考虽然注重能力的考查,但是必须依托基础。在教学复习中,针对历史学科的这一特点,我们要求学生要“回归课本”,读书读书再读书,要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地阅读教材。要识记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能够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进程。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记忆是基础,不是目的,运用才是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而理解是核心,在记忆和运用之间架起桥梁的就是理解,理解可以帮助更好的记忆,也只有理解了才能进行知识迁移运用,引导学生把复习的过程当成构建、整合知识的过程,把过去分散教学得来的知识,整理成比较系统的、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理解是学习历史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和素质。在教学、复习中要把握好三者的关系,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学以致用。

在抓主干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图像图表的判读,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重视对历史地图,历史插图(人物图、文物图、漫画,照片)、表格等的复习训练。对于课本中小字部分也要重视起来,今年的高考试题有些考题就涉及到小字部分的内容,重视对小字部分的复习要成为师生们的共识。

3、要对传统的专题复习进行改造和和整合。

传统的专题复习从内容和形式来说有很多已较为成熟和完善,如中国古代史的制度、经济、文化、民专题族关系、对外交往等专题,中国近现代史的被侵略专题及抗争、探索、发展、外交等专题,世界近现代史的资本主义发展、民族主义的发展、国际关系的演等专题,都是相当重要的主干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并非年年都考,但他们构成了思考问题的框架和背景,只有基础的主干知识搞扎实了,才能有变通和创新。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往往打破古今中外的框架,如今年江苏卷的材料解析题26题“ ”的考查就是跨越了古今中外,28题考查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也是跨越了世界近现代史的,这种新现象就要求我们应对传统的专题进行整合,以适应高考的需要。比如可以在 上将古代 和近现代 整合在一起,通过对比就可以发现一些新问题(民族矛盾这个概念在古代和近代的外延就一样),得出一些新结论(只有在新中国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共同繁荣)。

4、要寻找专题或热点问题的交叉点。

“高考命题就是在知识交汇点上命题。”(尹宗禹语)我们在复习教学时往往是针对一个专题或热点进行复习,但高考命题则总是在多个热点的交叉点上设置题目,从而形成新的专题内容。如今年江苏卷的26题“ ”、27题的“民族统一战线问题”、29题的“ ”、30题的向西方学习中国近代化的问题等都体现了专题和热点问题的交叉,这样设置,既不回避热点,又考查了考生多方面的能力,既不让人感到意外,但想拿到高分还需要相当的实力,因此我们在平常复习时要有意识地寻找各个专题或热点之间的连接点和交汇点。

5、要从高中课程改革的角度探索高考试题命题的趋势和内容。

新课程改革大张旗鼓地进行,这对2006年的高考必然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所重视。今年的历史试题是严格按照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命制,但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又明显体现出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接轨倾向。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从完整的“体系性”的学科教学向“专题性”学科教学过渡。传统的历史教学强调要让学生掌握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而高中的新课程则把原有的`学科体系浓缩为数十个专题,从考试的角度来看,学生备考的难度要远低于备考体系的难度。任何体系都是由若个知识点组成的,从理论上说,任何两个以上的知识点都可以组合成为一个命题范围,因此,依据学科体系来命题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为专题本身已经把考试的方向明确下来了。专题教学和专题命题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要更多地尝试从学科专题的角度进行命题。

旧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材对所有的历史问题都提供了明确的结论,而新课程则相反,从课程标准到教材,对许多历史问题都没有提供现成的评价,给学生的学习留下了一个较多的思考空间。今年的广东卷已经采用了新课程的思路来进行命题操作,如“王安石教育改革”一题中的最后一问“你如何看待这些教育改革的措施”就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教材中是没有丝毫涉及的,而且题目本身也没有提供任何材料供学生参考,考生只能凭自己的思考能力推断出答案。命题者在设计评分标准时给予了阅卷人较大的自主权DD“如果看法与答案要点有差异,但是言之有理,也可以酌情给分”。因此,在复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但要识记理解教材提供的结论,更重要的是思考这些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自己又能否得出另外的结论?这是与新课程所倡导的过程性目标相统一的。

另外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实际,适当引用新教材中的相关理念、相关的知识,创设新的情境和问题,设计符合课改理念的问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6、要注重探究“研究性学习”在高考命题中的趋势

近年来上海卷以“彰显能力立意、引领教改新潮”在全国范围内令人瞩目,取得了显著了成效。而坚持主干基础知识的学以致用,考察学生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品质是上海卷强调的命题原则,即试卷要检验考生学生的基础性和实效性。这方面的学习任务以往主要是通过接受性学习完成的,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已成为高中生学习的必由经历。探究性学习中的确立主题、收集材料、实验观察、调查研究、合作交流、多元论证等步骤和方法是基于接受学习之上的高层次学习活动,对于鼓励创新理念,培养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复习中要注重探究“研究性学习”在高考命题中的趋势,研究上海卷的这类题目,把这类题目作为范例,尝试研究性学习命题的形式和内容。

7、要注重纸笔训练、注重学法、大力加强学科能力的培养

每一节课要花4—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纸笔训练,这一份纸笔训练的材料须是上一节课主干知识的内容,设计的形式是以构建主干知识体系为主,把其中的重要知识点或历史概念“挖空”让学生填写,这样操作的目的一是为了督促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及时巩固,努力做到堂堂清,另一方面也养成学生多阅读教材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要注重选择题的实训。选择题要求以高考的25道题为训练量每周一练,每隔一天进行10道选择题的实训,及时批改,及时统计分析,及时反馈,在此基础上要求教师将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详细的剖析,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并让学生进行点评,让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交流和碰撞,教师讲评时要注意审题、解题技巧方法的指导和训练,要将容易出错的题目汇集起来,下一次再进行滚动性的复习训练。

主观题复习中要求从提高效率的角度入手,要用一道题去复习一大片,而不是用10道题押高考一道题。努力做到:一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二是要注意答题文字表述的规范性;三要注意总结分析问题的一般方法;四是要以一带十,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五是要注重对高考中频繁出现的常考的知识点和比较型题目、开放性题目、图文地图类题目解题技巧,答题规范性的训练,尤其是比较思维能力,让思路更开阔,更灵活。

8、结合教学和测试精讲精评、要加强审题和解题指导

高考的各类题型,都有一个审题问题。学生在审题中的失误,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消灭或减少审题上的失误,是比较常见的训练,也是提高学科成绩的重要方面。因此,在平时复习、训练和测试讲评中,有意识地加强审题指导,养成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非常重要。评讲模式须急待改进,要构建一种新的试题练习讲评教学模式,建议课堂讲评的模式如下:

①小结整体情况、突出评讲要点        ②展示思维过程、分类评析原因

③力求由此及彼、寻求解题规律        ④创设变式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讲评时要讲出“五个W”【即讲出①此题考什么(即命题者的意图),②此题怎么考的,③此题应该怎样想(解题思路如何),④怎样把前面的知识带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知识迁移),⑤此题怎样改,变成一道新题(如何变换角度进行设问,举一反三)】,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师生对其回答进行点评分析,坚持集体讲评与个别讲评有机结合起来,要形成让学生学会自行分析试卷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教师尽可能要分析透彻、点拨归纳到位,以提高试题练习讲评的教学效益。

评要点晴,评是考的继续、练的补充。试题评析应科学正确,要评出试题的特征,要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讲要升华,讲思维要突出抓住关键题字,找准突破口,使之逐渐升华为技能方法,讲解题方法,探索过程,让学生从思维暴露过程中学会思考,领悟思维方法,并不断积累,逐渐内化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然后,针对个别学生还要进行面评和学法指导。

9、要指导学生学会读书读教材

对中学生来讲,教材是教师讲课和高考命题的依托,也是学生获取系统的历史知识和从事课外阅读进一步开拓历史知识领域的基础。读好教材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指导:一、读目标,让学生了解全书的整体结构;二、读课文,让学生具体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三、读地图、插图,加强历史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四、读年表、查大事,树立时间观念。而这四个方面教师都须深入地钻研其方法,要着力指导学生学会看书、读书,养成会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指导学生学会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并培养其记忆的能力,让学生了解掌握一、浓缩记忆法;二、奇特联想法;三、比较记忆法;四、顺次记忆法;五、特征记忆;六、谐音记忆法;七、自编口诀法;八、图示记忆法的要领和方法。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脑、动手进行思维和训练,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师生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点评;教师则重点讲线索、讲阶段特征、讲线索结构、讲历史概念,并以近年高考题中的典型试题做示范、让学生学着去分析、去挖掘、去整理;要引导学生站在理论的高度来理解教材;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理解教材;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教材内容的现实性、开放性、探究性和综合性。

10、应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和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理想的历史教学应是“穿越时空的对话、思维火花的碰撞、文明薪火的传承”,其中“文明薪火的传承”则显示了历史教学的教化功能。教师要利用历史学科特有的优势,教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和交流,努力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要充分发挥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以组织者、参与者和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学习讨论,促进学生展开积极能动的学习活动。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对待学科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有耐心、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多看一眼,要不厌其烦,让他们感到你的真诚,使他们觉得你是真心的关心他们,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要充分利用情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掘学生的潜力。

篇2:高三历史学科教学调研报告

高三历史学科教学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为了促使全市高三历史教师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深入刻苦地钻研教材和考纲,优化教学策略、探索教学规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对各校高三历史的教学情况就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备课作业、试卷评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领略和感受到高三历史教师们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敬业爱岗的精神,同时我们针对各校高三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2005~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任课教师全市共有15位,其中省溧中、光华中学、南中、埭中、戴中均有二位历史教师,市三中有四位教师,只有竹中是一位任课教师,从总体上看,各校高三的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新老教师搭配,形成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较为合理的教学格局。教师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大多数学校能坚持教学案一体化,课堂教学的理念、教学模式都有了较大的更新,课堂教学效益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学计划方面:

优点:

1、省中、光华、竹中、戴中教学计划中指导思想明确,教学策略具体,教学课时安排详细、能落实到每一周。其中省中有明确的高考目标,力争在常州市区的优先名次,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光华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勾通,注重对学科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与激励;南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进度中分两块:一快是课堂教学的进度表,内容包含新授课的中古史和单元复习课的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另一快是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复习的内容安排,每一周都有学生阅读复习教材的安排内容――《中国近现代史》,在此基础上进行行跟进性训练,以每单元25道选择题为题量,在安排表中请学生对照表格严格遵守。戴中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教学策略讲究实效;竹中的计划扎实有效、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注重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2、今年各校高三历史教学进度基本一致,一般在月的期中考试前完成《中国古代史》新授课的教学和单元复习教学,期中考试后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的复习。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必须完成中古史、中近史、中现史三册书的单元复习和主要专题的复习,期末参加常州市高三统考,教学任务比较艰巨,但在与高三教师的交谈中,几乎所有的教师对完成今年的教学复习任务充满了信心。

问题:

1、省中的教学计划中措施不够具体详细,要切实进行集体备课,既要有明确分工,又要有密切的合作。

2、南中计划中的指导思想要进一步明确,要确定高考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三中计划中指导思想、教学思路和措施明确,教学课时安排详细,但教学设计没有明确的分工合作。

3、埭中教学内容能落实到每周、每一个知识点,但缺少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教学策略。

备课方面:

优点:

1、今年各校高三历史教学除竹中只有一位任课教师外,其它学校均有二位或四位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大多数学校能进行共同研讨集体备课、坚持实行教学案一体化。

2、省中、光华、南中能精心设计每一节的教学案,既贴近高考、又贴近学生的实际,各校教学案基本上自成系列,教学案的质量较高。省中、光中、三中、戴中注重高考精典题的解析,引导学生走近高考,了解高考的命题意图和趋向。南中教学案规范、合理、有一定的新意,尤其注重结构图示的创新和设计,化繁为简,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三中和竹中的教学案也在不断地提高和优化。三中的学案设计切合学生的实际,选取的课堂思考题和训练题贴近学生的基础。

问题:

1、有些学校在教学案的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省中的学案中以填空的形式来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有其可取的方面,但用大括号小括号的形式更利于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构建网络式的知识体系,更便于学生记忆。

2、戴中教学案要进一步优化,要减少剪贴的成份,尽可能电子备课,努力形成备课组内教学案一体化的系列。

3、一些学校的教学案设计中缺少高考精典题一环的选取与回顾。

4、有些青年教师对教材、大纲的刻苦钻研、正确把握不够,集体备课后,不能很好地内化自己的东西。内功不够扎实。

课堂教学方面:

这一次高三历史教学调研共听了15位教师的课。历史课堂教学10节是优秀,优课率占66%,4节是良好,1节是一般。

《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一览表》

优秀良好一般备注

省中2

光华2

南中21

三中111

戴中11

埭中11

竹中1

优点:

1、大多数学校的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理念比较新、能体现课堂教学的“二主”模式――教的主导和学的主体作用。能较好的引导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从宏观上让学生把握历史知识的整体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之树,从微观上让学生了解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同时分析、理解、掌握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因果关系。创设的问题情景和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的问题有一定的坡度和层次性,能注意到分层教学;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全方位地分析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能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教师的引导、点拔、归纳到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以“问题教学法”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以问题的创设来构建知识体系,再通过基础知识、知识结构来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情境,让“问题教学法”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注重“论从史出、史由证来”思维方法的有效训练。

2、有些优秀教师能以学生为本,师生活动频繁,注重教学实效,在教学中不是把现成的历史结论抛给学生,而是一环套一环,步步诱导学生感受历史、感悟历史,让学生自己悟出结论、得出结论。注重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思维的交流与碰撞,让学生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回答内容进行点评,让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评价意识。南中、埭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状态良好,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和思考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时发出会心的的笑声,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3、各校除了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外,像光华、南中还坚持养成学生自主看书阅读教材的习惯,在中古代史新授课教学的同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中自主复习《中国近现代史》,并利用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考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滚动的自主复习的模式。

4、南中、三中在课堂上坚持进行纸笔训练,每一节课前教师先设计好一小张既能构建知识体系,又在知识体系上“挖空”可以“填空”的默写的材料进行训练。天天坚持下去必有成效,因为这样做既能督促学生不断地温习,又能构建知识体系和夯实主干基础知识。

以上说明这些教师能深入的钻研教材和大纲,积极地开动脑筋、精益求精地进行教学思路和策略的设计。他们对教学的执着和孜孜以求的精神令人感动。

问题:

1、有个别教师讲课缺乏激情,仍以知识的罗列和知识的疏理为主,以自己的讲述和分析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主,甚至整个课堂教学一讲到底,没有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没有很好地或很少地创设教学情景和问题情景,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激活学生历史的思维能力,教学观念依然很陈旧,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的了无兴趣、索然无味。

2、有的学校虽然教师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认真设计了教案,但由于学生长期以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因而学生的思维不能被激活,有的教师教学的应变能力较欠缺,教学的预设和生成关系处理得不好,教学效果不明显。

3、有的教师上课时只顾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不太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和状态。

4、有的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的时间太少或没有,没有形成让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交流和碰撞。对学生思维过程或回答的内容不能够作出很好的点评或点评不到位。学法指导的力度不够,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为学生所想所做。

市场调研报告 ・安全生产调研报告 ・社会调研报告 ・会计调研报告 ・产品调研报告

5、在课堂教学中一问一答的思维训练仍较多,纸笔训练不能很好地落实,很少进行纸笔训练。有的教师总认为纸笔训练太浪费时间,一道题目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教学进度和任务就无法完成了,没有处理好个别学生的思维训练与全体学生思维锻炼的关系。有的学校尽管已注意到纸笔训练,但无论是理念上还是操作层面上都不够到位。

6、历史试题讲评课的教学模式陈旧,有的教师没有进行认真的统计和分析,没有在课堂上向学生总体讲明这一次测试结果的基本情况,基本上是一讲到底,有的甚至还停留在讲答案对答案的层面上,取几个典型的错误教师自己讲答案、自己分析,很少甚至没有让学生展示自己错误或正确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起来讲述发言的机会极少,不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意识和进行解题思路及方法的指导。

练习批改方面:

优点:

1、各校在学案中都能坚持一课一练,能督促学生及时完成学案,并对学案进行全批全改,尤其是光华中学的教师注重学生学案中的质疑与反馈,对学生的质疑能做出及时的回答批语。省中教师精心设计和编写《2006届高三历史思维训练题》,每周2-3道主观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对此能坚持赋分批改。

2、光华、戴中、埭中每周根据学生的学科基础,布置学生完成一至二道学科综合性的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能坚持赋分批改,戴中的学生能根据教师的批改,找出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及时进行订正和补充。三中每周三利用1小时的时间进行每周训练,题量是25道选择题,三道主观题,及时批改反馈,精讲精析。

3、省中、光华、竹中等校教师能坚持将学生选择题中的错题进行汇总,在此基础上进行跟踪训练与滚动性训练。

4、埭中的李志良老师坚持要求学生,督促学生做好学案的预习工作,检查批改认真,落实到位。

问题:

1、有些学校的作业批改力度不够,大致批一个“勾”或一个“阅”字,主观题的批改没有做到赋分批改。

2、有的学校不能很好地精心选取设计训练题。教师做的题目没有达到一定的量。

3、有的教师布置了作业,但检查批改不到位,学案中学生开了天窗,也没有询问原因,听而任之。

4、练习题不能做到精练精讲精析精评。

教学建议和要求:

1、要加强对教纲、考试说明、教材的深入研究,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势

综合分析历年高考历史命题的指导思想,高屋建瓴地提高备考的针对性,认真分析2005年的高考评价报告(评价报告是命题人与教学第一线的.的教师之间的桥梁),同时对历年来的高考上海卷和广东卷等进行深入的钻研,以把握2006年高考的命题思路、趋势和方向。要注意2006年《考试说明》新增加的内容(与2005年相比),并分析主要特点:(1)增加与知识体系有关的内容:(2)与热点内容有关;(3)某一历史阶段重要的历史内容等。这些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这样教师备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近几年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信息说明:将降低试题难度。这个信息对复习备考的指导意义是:一是重视基础、重视课本;二是要求学生遇到容易题和中档题不要粗心大意、马马虎虎,要拿足拿够这部分的分值;三是对照《考试说明》,认真通读教材。今年江苏的高考历史试题,较大地提高了历史学科能力考查的层次,加强了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略降低了“再认、再现重要历史事实”的题量和分值。

2、夯实基础、重视能力、将识记――理解――运用贯穿于整个教学复习过程

近年来历史高考虽然注重能力的考查,但是必须依托基础。在教学复习中,针对历史学科的这一特点,我们要求学生要“回归课本”,读书读书再读书,要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地阅读教材。要识记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能够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进程。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记忆是基础,不是目的,运用才是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而理解是核心,在记忆和运用之间架起桥梁的就是理解,理解可以帮助更好的记忆,也只有理解了才能进行知识迁移运用,引导学生把复习的过程当成构建、整合知识的过程,把过去分散教学得来的知识,整理成比较系统的、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理解是学习历史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和素质。在教学、复习中要把握好三者的关系,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学以致用。

在抓主干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图像图表的判读,注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重视对历史地图,历史插图(人物图、文物图、漫画,照片)、表格等的复习训练。对于课本中小字部分也要重视起来,今年的高考试题有些考题就涉及到小字部分的内容,重视对小字部分的复习要成为师生们的共识。

3、要对传统的专题复习进行改造和和整合。

传统的专题复习从内容和形式来说有很多已较为成熟和完善,如中国古代史的制度、经济、文化、民专题族关系、对外交往等专题,中国近现代史的被侵略专题及抗争、探索、发展、外交等专题,世界近现代史的资本主义发展、民族主义的发展、国际关系的演等专题,都是相当重要的主干知识。这些基础知识并非年年都考,但他们构成了思考问题的框架和背景,只有基础的主干知识搞扎实了,才能有变通和创新。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往往打破古今中外的框架,如今年江苏卷的材料解析题26题“ ”的考查就是跨越了古今中外,28题考查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也是跨越了世界近现代史的,这种新现象就要求我们应对传统的专题进行整合,以适应高考的需要。比如可以在 上将古代 和近现代 整合在一起,通过对比就可以发现一些新问题(民族矛盾这个概念在古代和近代的外延就一样),得出一些新结论(只有在新中国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共同繁荣)。

篇3:高三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调研报告

高三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调研报告

为了促使全市高三历史教师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深入刻苦地钻研教材和考纲,优化教学策略、探索教学规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对各校高三历史的教学情况就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备课作业、试卷评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领略和感受到高三历史教师们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敬业爱岗的精神,同时我们针对各校高三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要求。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任课教师全市共有15位,其中省溧中、光华中学、南中、埭中、戴中均有二位历史教师,市三中有四位教师,只有竹中是一位任课教师,从总体上看,各校高三的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新老教师搭配,形成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较为合理的教学格局。教师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大多数学校能坚持教学案一体化,课堂教学的理念、教学模式都有了较大的更新,课堂教学效益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学计划方面:

优点:

1、省中、光华、竹中、戴中教学计划中指导思想明确,教学策略具体,教学课时安排详细、能落实到每一周。其中省中有明确的高考目标,力争在常州市区的优先名次,注重非智力因素的挖掘;光华注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与勾通,注重对学科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与激励;南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进度中分两块:一快是课堂教学的进度表,内容包含新授课的中古史和单元复习课的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另一快是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复习的内容安排,每一周都有学生阅读复习教材的安排内容——《中国近现代史》,在此基础上进行行跟进性训练,以每单元25道选择题为题量,在安排表中请学生对照表格严格遵守。戴中有明确的分工合作,教学策略讲究实效;竹中的计划扎实有效、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注重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2、今年各校高三历史教学进度基本一致,一般在20xx年11月的期中考试前完成《中国古代史》新授课的教学和单元复习教学,期中考试后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的复习。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必须完成中古史、中近史、中现史三册书的单元复习和主要专题的复习,期末参加常州市高三统考,教学任务比较艰巨,但在与高三教师的交谈中,几乎所有的教师对完成今年的教学复习任务充满了信心。

问题:

1、省中的教学计划中措施不够具体详细,要切实进行集体备课,既要有明确分工,又要有密切的合作。

2、南中计划中的指导思想要进一步明确,要确定高考的努力方向和目标;三中计划中指导思想、教学思路和措施明确,教学课时安排详细,但教学设计没有明确的分工合作。

3、埭中教学内容能落实到每周、每一个知识点,但缺少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教学策略。

备课方面:

优点:

1、今年各校高三历史教学除竹中只有一位任课教师外,其它学校均有二位或四位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大多数学校能进行共同研讨集体备课、坚持实行教学案一体化。

2、省中、光华、南中能精心设计每一节的教学案,既贴近高考、又贴近学生的实际,各校教学案基本上自成系列,教学案的质量较高。省中、光中、三中、戴中注重高考精典题的解析,引导学生走近高考,了解高考的命题意图和趋向。南中教学案规范、合理、有一定的新意,尤其注重结构图示的创新和设计,化繁为简,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三中和竹中的教学案也在不断地提高和优化。三中的学案设计切合学生的实际,选取的课堂思考题和训练题贴近学生的基础。

问题:

1、有些学校在教学案的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省中的学案中以填空的形式来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这有其可取的方面,但用大括号小括号的形式更利于帮助学生从宏观上构建网络式的知识体系,更便于学生记忆。

2、戴中教学案要进一步优化,要减少剪贴的成份,尽可能电子备课,努力形成备课组内教学案一体化的系列。

篇4:届高三英语学科调研报告

届高三英语学科调研报告

九月六日上午,时令虽已转入初秋,但依然是热浪滚滚。七点三刻,我走进了高三英语组办公室,开始了调研工作。

鄞州高级中学本届高三任课教师是新任教研组长舒荣宏,备课组长是程海波,另有三名教师,刘湘杰、任艳萍和陈微微。老组长彭文国老师闻声过来,在更新了本学期任课任职情况后,我开始看课表,准备第二三节听课。五位老师没有一位推托,随便我听哪一位。这倒让我觉得有点为难,到底听谁的课?我听课的目的也就是了解一下基本情况,看看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教学节奏和课堂教学中所体现的教学和复习思路,于是就挑选了第一次带高三的陈微微老师和年长些的男教师刘湘杰老师。

首次带高三并不总是让人担心的。根据我历年的观察,凡是首次带高三的教师一般都能出成绩。因为学校既已交给了他或她的重任,就已经说明他们具有担当重任的实力。当然压力是在所难免的,但压力之下往往能生出更大的动力来,这是一般规律。今年高考高级中学李俏波老师就是实例,她初带高三一路踏实地走过来,虚心学习,潜心教学,所带班级出成绩也是很自然的事情。高三(7)班理科班平均分114.4分,高三(8)班文科班平均分达119.4分,是全校最高的。我已给李俏波老师布置作业,让她把首次带高三的体会写出来给更多的初带高三的老师分享。话说陈微薇老师,她也是首次带高三,从我所了解的情况来看,明年的今天我要表扬的人当中肯定会有她。她所教的内容首先是听力教学,接着是复习高一第一模块第二单元的知识点,使用的课本是名师一号。她的课节奏明快,表达清晰,知识点讲授到位,仔细详尽,但缺点也是极其明显的。刘湘杰老师也是复习高一第一模块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教师讲得也非常仔细,面面俱到,未恐漏下什么。这种心理高三任课教师当中普遍存在。课后,我便与备课组老师一起讨论分析这样的教学模式,并提出了六条意见,其实在提这些意见前,任课教师心里早就意识到了,他们平时也在不断地反思这样的教学方法,只是内心的困惑和高考这根指挥棒的魔力不由自主地会引领老师朝着最原始的功利主义方向发展,高考考什么我教什么,高考可能要考什么我就要教什么。对每个知识点都不放过,唯恐高考万一考到,学生答不出来,留下遗憾,这种责任性和敬业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但反过来说,即使我们漏掉了某几个知识点或者未予充分强调导致学生失分,但总体上我们把握了教语言的根本,抓住了西瓜丢了几颗芝麻又有什么关系?那什么才是教语言的根本?这个话题扯开去又没完没了了。我暂且打一个比方,大家都知道飞人刘翔,他是110米跨栏运动员,可人们经常会从电视上看到他在体操房举扛铃,压腿,练习蛙跳,甚至训练一些看起来与他专业毫不相干的事情。他的专项不是跑步吗?那为何不干脆每时每刻训练跑步呢?我们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可就是不明白我们自己在做很愚蠢的事情,整天盯着高考题型,围绕高考可能会考到的一些细节而忽视整体能力提升,忽视了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忽视了听说读写的相互关系,仅为高考而高考,无异于让刘翔整天练跑步一样,这不是很荒谬吗?

我的六条意见归纳如下:

一、与鄞州中学调研报告中所述一样,高三教学仍然要讲究讲课艺术。高三学生并不是特殊的学生。有些人很荒唐,认为各校不得补课,但是毕业班例外,认为要减轻学生负担,但高三学生例外,认为高三要实打实,无需那么多的讲课套套,这就是犯了典型的逻辑错误和教育思想错误,老文章中已有提及,不再展开。高三学生更需要激发思维,引发兴趣,比如复习词汇时,为何不可以搞一些有趣的组词成句的游戏呢?把毫不相干的词在有限的时间里串起来以起到学以致用的作用,并向学生说明需要用到正在复习的语法条目。这样做不是对书面表达水平的提高有好处吗?

二、变讲解传授式为学生探究式。尽可能避免高三课堂出现老师一言堂现象。仍然坚持以任务驱动的原则,贯彻高中整个阶段的教育思想,而不是把高三教学辟出在外。否则的话课会上得很枯燥乏味,老师们已经有这个感觉了。

三、知识重现过程中要努力使学生把所温习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关键是会运用,所以更要倡导在活动中学。

四、如何在复习的基础上,保持高三的水准,并提升能力。避免复习高一时学生的认知水平就降到了高一。

五、如何把综合能力训练揉合在一起,每节课既考虑到复习的覆盖面,又各有侧重。

六、从词句复习提升到 篇章结构,努力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章。始终把阅读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

与老师的讨论交流是愉悦的.,很快我的调研也接近尾声。学校对高三学生给予了特殊照顾,对这一点,我倒认为是很人性化的,毕竟高三学生学习生活更加艰苦一些,所受的压力也更大一些,每个教室都配有空调,让我这个偶而进教室的人倍觉得清凉,教师和学生在这样的炎热天气里,坐在舒适环境里上课效果自然会更好些。

附:

-鄞州高级中学高三英语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考纲》要求,针对学生实际,确定高三英语教学计划;密切 关注英语高考的动向,及时采取应对策略;通过各种有效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清晰的知识网络;以抓好学生整体水平为重点,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归宿,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并逐步达到高考要求。 二、具体要求

1、关注《考纲》与《考纲》之间的变化。

2、研究《大纲》中目标规定的语法项目,明确学生掌握的重点以及掌握到什么程度。抓住语法重点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同时加强对《大纲》和《考纲》中词汇复习的研究。

3、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重点在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上。精选复习材料,提高复习效率。通过练习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

4、重视语篇训练,强化专题训练包括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通过对各题型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5、加强备课组集体研讨,统一教学进度,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措施

1、尽快完成高三选修9的课本教学。扩大学生词汇量。(加强词汇、短语的背诵和记忆,每周利用早读时间听写1-2次)

2、强化听力训练,利用暑期补课做好集中训练,尽快提高学生的听力应试技巧。(迎接今年9月份,明年3月份听力高考。)

3、认真归纳总结词汇、短语和句型等基础知识。有针对、计划性地开展全面、系统复习,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梳理。

4、注意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各题型解题能力和技巧。

篇5:高三历史学科教学计划

高三历史学科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具体的教学(复习)计划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并服务于新课程下的高考。我所带的高三208班、213班、215班,其中208、213班为特长班,215班为文化班。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参差不齐,而且一直不够稳定,其中有学生的原因,比如在是识记基础知识方面不够下功夫,钻研学习的劲头不足,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比较严重;学生的习题训练量不足,学生见的少,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真实水平不能正确认识;许多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再加之老师对检查力度不强,督促不及时,对很多知识总是似是而非。

二、高考动向分析

20__年我省首次开始新课程的新高考。从20__年新高考历史试卷来看有以下特点:

(1)侧重考核学生对历史史实的掌握,强调对历史事件过程的学习,回到学习历史最基本的层面。

(2)侧重考核学生对历史史料的'阅读、表述能力,以及从不同角度剖析问题的能力,这是对历史学习更本质的要求。

(3)重视考核学生的历史感悟能力。

总之,对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择题出现了对历史事件细节的考察,尽力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非选择题的的设计集中体现了“论从史出”的观点,题的阅读量很大,要求学生从中根据要求提取相关历史信息,难度有所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题直接来自人民教育版的教材内容,而其他版根本就未提及过,因此,参考别的版本的教材,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复习措施

(1)首先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对历史学科予以足够的重视。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习不会遇到绝对听不懂的内容,因此只要大家用心学,人人都会有收获,让学生从心理上树立我能学好和要学好历史的信心。再者用往届学生的成绩鼓励他们,考好成绩不是设想,而是完全有这种可能。

(2)课堂教学中实施好讲和练的关系。在讲的环节上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讲,给学生讲清知识框架,讲透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梳理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讲的内容注意结合其他版本,尽力弥补知识的疏漏点。

练,之前做好学生记忆的巩固,指导记忆方法。坚持学生的做在前,教师的指导在后。针对选择题指导学生运用排除法,用已知推导出未知,审题时注意表示时间限制、范围限制的词,按题目要求答题。对于非选择题指导学生先读题,然后带着疑问阅读史料,从材料中层层分析其表述的内在含义,并训练准确表达的能力。

此外,指导学生用好手中的复习资料《备战新课程高考·历史通史复习新思维》,引导学生在听讲的基础上,看课本看资料,坚持自学钻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针对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在辅导方法上采取大同小异的方法,大同,大多数学生紧跟老师的辅导步伐,能把讲的内容、习题弄懂弄透。小异,对于还有可能拔高的学生,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在现有资料之外,练更多的题,多钻研,长见识,不断提高历史学习水平。

四、复习进度

截止20__年12月,完成选修三的学习和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复习。

截止20__年的3月,完成世界历史的复习。

20__年4月止5月底补缺补漏,有目标有针对性的训练,迎接高考。

篇6:高三历史老师学科教学计划

一、教学资料:

本学期完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教学及进行第二、三轮复习。第二轮复习加强专题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本事以及思维分析本事;第三轮复习(高考之前),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

二、学情分析:

本届文科学生的情景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本事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每星期进度平均为6个课时左右,授课时间为16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选修、《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和《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专题复习。

2.要求学生掌握教材资料中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教学,注意启发学生进取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的本事。

4.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新课程,不断关注高考动态,扎扎实实抓好本届高三历史复习工作。统一复习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项评析工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力求完成各项指标

四、总体措施:

1.加强团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就每一节课的教学资料、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善。

2.认真搞好试卷评讲课。针对高三后一阶段训练量的加大,如何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功效关系极大。每次训练做到有练必批、有练必评。让学生在训练中感悟命题的意图,明确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经过评讲后的追踪训练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切实提高综合训练的效率。

3.精选、精练、精评。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难题、偏题要放弃。并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扎实搞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一样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5.最终阶段复习要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理清基本概念线索基本结论以及阶段性特征。回归课本,注重对知识的查漏补缺。

6.掌握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整合知识模块,多角度思维,强化知识的迁移本事。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十):

一、教学资料:

本学期完成《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教学及进行第二、三轮复习。第二轮复习加强专题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本事以及思维分析本事;第三轮复习(高考之前),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

二、学情分析:

本届文科学生的情景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本事较差。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每星期进度平均为6个课时左右,授课时间为16周。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中国古代史》选修、《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和《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专题复习。

2.要求学生掌握教材资料中的历史基础知识,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本事,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教学,注意启发学生进取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的本事。

4.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新课程,不断关注高考动态,扎扎实实抓好本届高三历史复习工作。统一复习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各项评析工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努力,力求完成各项指标

四、总体措施:

1.加强团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就每一节课的教学资料、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善。

2.认真搞好试卷评讲课。针对高三后一阶段训练量的加大,如何提高试卷评讲课的功效关系极大。每次训练做到有练必批、有练必评。让学生在训练中感悟命题的意图,明确复习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经过评讲后的追踪训练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切实提高综合训练的效率。

3.精选、精练、精评。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难题、偏题要放弃。并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扎实搞好提优补差工作,对历史单科偏差的同学要个别辅导,对不一样层次同学要分层指导,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5.最终阶段复习要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理清基本概念线索基本结论以及阶段性特征。回归课本,注重对知识的查漏补缺。

6.掌握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整合知识模块,多角度思维,强化知识的迁移本事。

篇7: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情况调研报告

思想品德学科教学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教育局和学校工作安排,笔者深入前郭县31所中学听课70余节,并与思想品德教师做了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了一些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思想品德课专任教师112人,师资状况总体来说不太乐观。首先,从年龄结构上看,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有36人,占教师总人数的32%,其余均为近40岁及以上者。年龄结构不够合理,总体年龄偏大,导致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原因是近几年没有新毕业生分配。其次,从学历情况看,教师的学历情况较好,除14人为专科、2人为高中外,其余均为本科学历,占总人数的86%。教师中共有市、县骨干教师28人,占总人数的25%,但其中一些年龄已偏大,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不大。再次,从教师的专业化看,专业化程度不高,政治专业毕业的仅有48人(其中含部分函授毕业),占总人数的43%。

二、教学中的优点

1.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落实较好

听课过程中,发现多数教师由于对教材知识比较重视,所以教学中基础知识落实得较好。

2.教学观念上的转变

大部分教师开始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积极有效参与学习;教学中,一些教师不仅重视结果,也开始关注过程,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地生成知识。

3.教学方式上的转变

教师独霸课堂的现象基本上不存在了,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都能有意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有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有的通过鼓励性的评价调动积极性;还有的教师把教材内容变成贴近学生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等,这些做法都比较好。很多教师把活动引入了思想品德课教学,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4.教学手段上的转变

部分教师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镇内一中和三中2所中学的教师,他们能利用学校教学资源优势,到网上查阅资料,并且能结合教学内容制作课件,做到了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的整合。

5.教材处理方式上的转变

在教材的使用上,部分教师能有意识地开发教材,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生活化的理念,开始关注学生的生活和体验,使学生也成了教材的.开发者。教师也不再是简单地教教材,而是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开发教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知识目标,忽视其他两个维度目标的落实

由于考试的需要,我县各校之间期中、期末都要进行分片联考,成绩与教师的工资及评优选先挂钩。所以绝大多数教师对知识目标非常重视,课堂上基础知识夯得很实,但对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重视,教学设计中即使有也是摆设,课堂中没有得到落实。

2.重视教材,轻视课标

很多老师备课时不看课标,不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如:对应的课标内容是:“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很多老师对教材中认识自己的方法和途径这两个知识点都落实得很好,但对自我评价的重要性没有涉及,课的最后也没有使每个学生形成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

3.学生参与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一些课堂学生的参与还处于简单的层面上,有效程度还很不够。这主要体现在课堂中学生思维的参与不够,他们所回答的是在书本中找到的答案,而不是他们自己在活动中领悟到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答案;还有的活动环节虽然由学生参与,但活动后需要提升时,即归纳观点和结论时,还是由教师讲授,学生接受,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得到真正的转变。

4.对教材的处理和挖掘不到位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就是按照教材的顺序推移,不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和思路,教学思路不清晰。如:在讲《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时,教材实际上包括两部分内容:知师、爱师。而有的教师没有理解教材的意图,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完教材中的活动后,没有提升或提升不到位,让听者感觉思路不清晰,重点内容也不突出。教材中设计了两个问题:在知识的学习上,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取代教师的作用吗?未来社会里,教师职业乃至学校会消亡吗?我理解的意图是通过这样的交流,进一步体会到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不可代替性,而有的教师在课堂只谈教师这个职业会不会消亡的问题,显然是误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

5.课堂练习环节低效

很多教师把练习环节当填空,没有科学合理的时间安排,课堂训练低效,甚至无效。主要体现在:(1)题目没有选择,随意性强。有些教师很少研究试题,上课前随意拿几个题给学生做,试题没有梯度;还有的教师在剩余时间干脆就让学生把练习册拿出来做,以教辅资料上的题目代替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和选择的训练题。(2)训练时间安排不合理,没有计划,导致训练质量不高。(3)训练讲评意图不明确。有些教师讲评时简单地对照答案,只要结果,不要过程,没有学法指导。

四、对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新课程理论和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

进一步加强对新的课程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加强对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角色、课程理论等方面的学习,进一步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在此基础上加强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学习,深入理解学科新理念和标准中关于教学建议的部分,并把新的教育思想转化为课堂教学中的自觉行为。

2.钻研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除了要转变教学思想外,还要在教学中克服死教教材和抛开教材的现象,在备课中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的编排体系等。其次要认真挖掘教材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学科课程资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校实际及教师实际出发,选准切入点和落脚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并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加强课后反思,进一步提高教学监控能力和教学的灵活性

实施新课程对教师的课堂监控能力和开发教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教师除了加强学习、钻研教材外,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强教学反思,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

5.转变备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改变把如何教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变为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备课过程中多考虑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如何去引导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怎样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提升。从学生出发,回归学生生活,从而进一步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8: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参考

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参考

20xx届高三语文教学工作具有“任务重,变化大,时间紧”的特点。为此,我市全体高三语文教师正以爱岗敬业的精神,埋头苦干,认真教学。教学工作“五认真”,做得比往年更好。这是我们通过两周的高三教学工作调研所获得的第一感觉。

其次,大多数学校的高三语文备课组,教学和复习工作计划制订得较好。如省溧中、南渡中学等,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正确,工作目标明确,教学措施扎实,教学进度安排恰当。

再次,集体备课的风气一年比一年浓厚。

另外,各校的教学和复习资料的选订与配备也比较恰当。

同时,我们通过听课、查备课笔记和作文批改、查看教学工作计划、交流讨论等,发现了高三教学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情况、架空分析并且将现成的结论塞给学生的现象比往年大大减少。然而,部分语文教师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却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因而给学生的读书、思考和语言训练的实践活动时间不多或不充分;另外,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常常要求学生讲出教师备课时的答案即标准答案,如果学生的答案不符合要求,教师则千方百计要“引导”学生走上“标准答案”的轨道。这实际是借学生的嘴巴说出教师要说的话。客观地说,这并不能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成了教师的传声筒。这样做的结果同样是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2.课堂训练以一问一答式的口头训练为多,要求学生动笔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少;识记、理解层级的思维训练多,概括、综合能级的训练少,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则更少。

3.作文训练,有的过多追求篇目数量;有的训练质量不高。尤其是在帮助和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社会生活及积累情感体验、生活经验方面做得不够。

4.少数教师没有能够真正吃透高考考纲和高考对高三学生的能力考查要求,在复习教学过程中,花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去讲解高考不作考查的知识内容。另外,个别学校的高三备课组将第五册的外国文学等单元教学内容全部舍弃,没有具体的教学要求。

5.个别学校的高三语文备课组,集体备课不能落实到位。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提出如下建议和要求。

第一、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20xx年的高考考纲,研究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想方设法收集高考信息,从而准确把握高三教学复习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第二、认真修订好高三教学工作计划,使得计划更加科学、合理,并且有一定的“弹性”,以便于能根据新的情况做出新的调整。要结合高三第六册教材内容,思考下学期的`教学复习工作的思路和安排,做到高三全年教学“一盘棋”。

第三、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和复习工作,大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①新授课。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认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等,并用“心”去“悟”,训练思维,培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对于第五、六册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如外国文学单元、《红楼梦》单元、科幻小说写作等,高考不一定考查,但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终身发展,也应认真教学。

②踩点复习课。一要吃准、吃透考点要求,“化虚为实”,如,这些考点的高考要求是什么,高考是怎样考的,题型有哪些种类,历年来这些考点的变化、发展如何,等等。二要筛选训练材料,“精”字当头,“以一当十”。三要讲究训练方法,提高训练实效。突出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的训练,让学生悟深悟透,举一反三,训练思维,提高能力。

③综合训练课。根据本校学生学习情况和复习教学实际,精选试题,形成“拚卷”,不图省心省力而照搬套用现成的试卷。训练中重视考试速度、考试规范、考试技巧、考试态度、考试心理等等方面的指导,做到“严格要求,训练有素”。

④练习讲评课。针对学生综合训练中普遍性、典型性问题进行讲评,要通过讲评,能够解决某一方面或某一类问题。

⑤写作教学。要继续想办法帮助学生扩大阅读面(如印发一些“千字文”,短小精悍的时文),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同时激励学生走向社会,关心生活,思考生活;帮助和指导学生对阅读和社会生活中实践中的有价值、有意义的材料进行思考、分析、体验、感悟和提炼,分门别类加工成为写作的半成品,搜集在记忆的仓库里,以便随时提取和选用;另外,要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最后,要重视写作文体的训练,要求学生写什么文体的文章就要象什么文体。写作训练既要有数量的要求,更要有质的方面的要求。

第四、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一要具体实在,不流于形式;二要措施扎实,落实到位;三要分工合作,群策群力,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篇9:高三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高三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高从容

(北京市第二中学亦庄学校)

摘 要:历史教师应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各学科的进步,也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大有益处。就四个方面能力培养阐述了一些想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能力;培养

历史教师应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大有益处。那么,高三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什么是历史学科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考查的总体目标是: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学习潜力以及运用历史学科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讲就是两个方面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具体要求是能够达到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地解读等方面的能力水平。从本质上讲,这些能力属于高三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

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高考的角度而言,“调动与运用知识”这一项主要考查的是:面对试题,学生能否迅速调动所学的知识和所获得信息,整合在一起解决要回答的问题。实质是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如何在高三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1.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提升获取和解读历史知识的能力

阅读的内容包括教科书、历年高考真题中的材料、教学中老师引用的各种史料。对于教科书,指导学生读好每个单元的前言总纲、单元目录,一边阅读一边构建知识体系,关注教材细节,研究每个历史图片、书下批注、文献材料等。对于阅读史料,要求学生从历史学习的要素出发,明确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历史人物,事件的影响意义以及历史的评价等。对于高考真题中的材料更要重点运用,要指导学生注意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题目的设问要求和关键词,读懂题目在问什么、有几个问题、属于哪个历史阶段等。然后联系所学、依据要求、规范回答。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升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中通过恰当设问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既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又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讨论合作使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大大提升;经过思考、讨论、表达,可以加深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知识的认知,并且训练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利用课前练讲训练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每节课前我会安排一位学生对所学过的某件历史事件进行讲述,定名为“每日一讲”。要求讲清楚事件的时间、地点、经过和结果,同时要简要说清事件的背景和影响。这样的练习坚持了半个学期后,学生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和阐释事件背景及影响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4.借助历史论文写作训练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高三的复习课重要的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熟悉高考真题的难度和题型,通过真题解析训练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基本方法。

历年的高考真题也体现了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的趋势。因此,解决学生在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上的欠缺很重要。每天我都会在课后给学生留一个历史小论文的写作训练,有时是历史人物评价,有时是历史事件背景分析,有时是对某个制度进行点评。但是让他们写作之前一定会提出具体要求和指导:坚持运用历史语言而不是文学语言;坚持运用所学史观而不是个人观点;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论证探讨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语言变得简练、描述变得准确、用词变得专业。

三、提升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重要意义

1.高考学业考查的需要

以上四种能力是新课标和考纲具体要求的内容,经过对这四种能力的训练,学生在高考中可以较为轻松地面对各种能力的考查。因此,高三复习阶段有步骤分阶段地训练这四种能力有助于学生在学业考查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历史专业学习的需要

历史专业学习需要阅读大量的历史资料,需要从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中提取准确信息,需要对历史现象进行准确描述和阐释,需要对历史结论进行专业的论证和探讨。在中学阶段培养训练学生熟练运用这四种能力将有助于他们以后的专业学习和成长。

3.工作能力提升的需要

以上四种能力不仅是历史学科必须的,也是高考必须的,更是学生整个一生必备的综合能力。生活和工作中都需要这四种能力,并且这四种能力的不断提升将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更加游刃有余。因此,在高中阶段进行充分训练是对学生终生受益的。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真正使学生学习历史能力以及历史学科素养等方面加以落实,会改变目前历史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的现状,促进学生的真正发展。

参考文献:

赵登明。历史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01)。

★ 历史学科教学计划

★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 高三历史教学总结

★ 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 高三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 高三物理学科教学反思

★ 八上历史学科教学总结

★ 高三历史教学任务工作总结

★ 高三历史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 历史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点击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