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呱美文网  - 为您分享正能量早安心语语录的句子

环保作文开头优秀5篇

admin

点击全文阅读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下是一米范文爱岗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5篇环保作文开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环保作文开头 篇一

2016年,我局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以大环保、大水务建设为重点,以全民参与为主线,以重大纪念日宣传活动为抓手,面向区内外普及环保法律法规,弘扬环保文化知识,推进环保水务法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环保守法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爱护环境的良好风气,引导全社会自觉践行低碳环保生活方式,推进我区“山环水润”大生态格局。

(一)强化职能,理顺机制,进一步提升工作成效

为了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适应新形势并提升宣传教育工作成效,根据区委、区政府、市人居环境委和市水务局有关要求,结合近年来我局宣传教育工作实际,拟修订和完善《__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新闻发言人制度》、《__区环保水务局新闻舆情监测与舆情应对工作实施细则》和《__市__区环保水务局新闻报道管理办法》及政务公开、网站建设等有关制度。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做强新闻报道

进一步强化和区内外及驻区主要媒体的紧密合作关系,发挥媒体传播优势,紧密围绕我区《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生态文明建设、大气污染防治、环境监管执法、治水提质等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周密策划,多角度、分阶段地开展我区生态文明建设、治水提质、环境违法行为惩治的新闻宣传和报道,保障公众知情权,不断扩大环保水务影响力,唱响主旋律,集聚社会正能量。此项工作由办公室牵头,机关各科室、下设各单位配合。

(三)强化监控,科学研判,进一步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积极融入市、区宣教系统的舆情监控与预警,依托各大网络媒体及市、区内外主要平面媒体做好舆情日常监控、收集工作,切实发挥舆情作为听民声、察民意平台的积极效应,加强舆情分析、研判以及舆论引导,针对环境新闻热点和敏感问题建立主动设置议题、澄清事实、疏通民情的舆情应对机制,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化解矛盾,打造正面舆论强势。此项工作由办公室牵头,局机关各科室、下设各单位配合。

(四)接地气,重实效,进一步巩固主题宣传阵地

在今年的 “世界水日”、 “世界地球日”、“中国水周”、“节水宣传”、“六·五”世界环境日、“法制宣传日”等节日,根据国家、省、市宣传主题和工作部署,在广场、公园、学校、大型社区等公共场所,采取咨询服务、播放宣传影片、设立宣传展板、派发宣传手册、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进行全面深入的宣传教育,提升市民的环保、节水意识。此项工作由办公室牵头,相关单位配合。

(五)深挖掘,广发动,进一步推进 “创绿”工作

(六)高标准,严要求,进一步加强网站和信息公开工作

按照区政府信息公开及网站建设要求,做好网上信息公开、互动交流、网站内容的日常更新维护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局信息公开和网站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畅通信息公开渠道。充分发挥__政府在线、__网、局网站等平台宣传作用,开展生态文明科普知识宣传教育专栏,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参与渠道。此项工作由办公室牵头,相关科室配合。

(一)统一认识,加强组织。

局机关各科室、下设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创新形式,精心组织,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保证各项活动有效开展。各牵头和负责单位要严格落实责任,做好活动筹备、开展和沟通、协调工作。

(二)扩大参与,注重效果。

环保作文开头 篇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肉食类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同时,国家政策鼓励畜禽养殖发展(如能繁母猪财政补贴政策),农村畜禽养殖业得到大力发展。在此过程中,文成县的畜禽养殖业也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是生猪数量大增。前几年,文成县的生猪养殖业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然而,这种无序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给文成县城人民和温州市500万人民饮用水源安全的“大水缸”——珊溪水库重要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提出严峻挑战,对饮用水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当前,生猪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市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县两级政府和社会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笔者对文成县的生猪养殖污染做了一些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本文展现文成县生猪养殖污染现状,分析当前文成县在生猪养殖业发展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并就污染治理提出肤浅的对策建议。

一、文成县生猪养殖污染现状

(一)生猪养殖的基本情况及分布

文成县地处浙南闽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支撑的欠发达县。畜禽养殖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文成县得到快速发展,这其中又以生猪养殖为主。根据笔者调查和农业部门统计的数据,截止2011年底,文成县生猪养殖量110962头,其中母猪存栏数20482头、肉猪26163头,具体情况如下表1:文成县生猪养殖调查统计表。

表1 文成县生猪养殖调查统计表

从表中看出,文成县生猪养殖主要集中在黄坦、南田、大?N、玉壶、百丈?T等5个镇。该5镇生猪98046头,占全县生猪总养殖量的88%,存栏母猪19076头,占全县总量的93%。据统计,全县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场有567个,其中黄坦镇302个、南田镇99个、玉壶镇41个、百丈?T镇33个、大?N镇32个,该5镇合计507个,占全县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场89.4%。

(二)文成县生猪养殖污染现状

近年来,文成县生猪养殖业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猪肉市场价格上涨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共同刺激下,在黄坦镇母猪养殖给农民群众带来不菲经济收入的“示范”下,文成县的南田、百丈?T、玉壶、大?N等镇农民群众纷纷加入生猪养殖“大军”,生猪养殖得到快速发展。然而,这种无序发展,养殖污染物未加合理治理,直接排入溪流汇入河道,造成水质不断恶化,导致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水体发臭发黑。黄坦坑就是个典型的例子,黄坦镇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场有302个,每年大量养殖粪便和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黄坦坑,在枯水期的时候,整条河流严重污染,黄坦坑地表水水质长期处于劣ⅴ类,对下游珊溪水库饮用水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2010年5月,珊溪水库就因承包期届满,承包人大量捕食藻类鲢鱼,同时黄坦畜禽养殖污染物大量排放,曾一度出现藻类异常增殖现象。与此类似,南田镇有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场99个,主要集中在玉泉溪上游的光明村、十源村,该镇大多数养殖场采用传统粗放的养殖模式,有处理设施的也只有单一的沼气池,养殖场普遍采用冲洗栏舍的方式冲洗粪便,养殖废水直接向玉泉溪上游排放,导致玉泉溪上游水体变臭发黑,严重影响农村生产、生活。文成县其余50头以上的养殖场主要分布在玉壶镇金星社区桃坑村,百丈?T镇篁庄社区镇头村、西段村,大?N镇中樟社区的茶龙村和周南社区的中南村。这些珊溪库区养殖场尚有很多未实施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和建设沼气池、氧化塘、人工湿地等污染治理设施,同时部分已经建设的污染治理设施却没有加以管理或者严重超负荷运载,导致现有的部分设施不能正常运行。

二、文成县生猪养殖业发展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纵观文成县生猪养殖业发展态势,笔者以为,导致污染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农牧脱节,养殖废弃物得不到充分利用

我国传统的养殖业是以家庭分散养殖为主,养殖废物通过周围农田施肥、果蔬施肥以及环境自然消纳,能够保持良性循环。但是,近几年,文成县随着规模化生猪养殖的迅速发展以及向城郊和附近水域转移,造成农牧严重脱节,导致养殖业与种植业分离。养殖者不种地,粪便不能及时消纳,粪便作为一种农业有机肥资源不能及时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农业生产大量使用高效化肥和文成县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经商、务工,导致农业种植者不愿意使用畜禽粪便有机肥,养殖废弃物得不到充分利用,使养殖废弃物处理失去了原来传统的出路,从而出现养殖废弃物堆积和集中排向附近水域,形成养殖污染。

(二)养殖规模远超库区环境容量,引发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文成县不少乡镇,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不讲科学发展和生态发展,只有发展目标,没有总量控制指标,从而步入环境污染、治理无举、发展受阻、民怨沸腾的境地。在局部养殖密度严重超出环境容量的地区,环境污染问题先后引发。如,黄坦镇母猪养殖量远超环境容量, 而引发了下游珊溪水库局部库区藻类异常增殖现象;百丈?T西段村、镇头村以及上游南田镇的五原村局部区域集中养殖超出环境容量,也曾一度出现百丈?T水库部分水陆交界处藻类异常增殖现象。文成县生猪养殖规模远超库区环境容量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正逐步暴露出来。因此,对文成县生猪养殖实行总量控制势在必行。

(三)污染治理经费投入不足,设施单一不配套

文成县从2006年开始逐渐试行建设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起初是先从10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开始修建沼气池,然后逐步向规模小的养殖场开展。但修建沼气池的前期投入较大,而且又难以给养殖业主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导致养殖业主:一是不愿投入资金治理污染;二是治污设施建设标准不落实,“小马拉大车”。治污设施建设不搞可行性研究,随意建一个沼气池,从而导致污染物排放量与治污设施处理能力不配套,治污效果差,达不到治污标准,造成大量清洗畜禽体和栏舍场地产生的污水不能有效实施净化处理,更谈不上达标排放,导致直接污染附近水域,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变黑发臭,严重危及养殖场周围水体的质量和居民的健康。据统计,在文成县众多养殖户中,以中小养殖户为主,这些养殖户一般都是养殖几十头生猪为主,经济实力有限,仅靠自身投入很难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他们大多没有修建化粪池和沼气池。如百丈?T镇水库周围的西段村、镇头村的养殖户,畜禽粪便只经过畜粪池便直接排放,严重影响天顶湖水库水质,给当地群众安全饮水造成潜在危险。

转贴于论文联盟

(四)环保意识淡薄

广大农村的基层干部对生猪养殖污染防治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防治畜禽污染的措施不到位,导致生猪养殖废弃物污染严重。此外,农村大多数生猪养殖户不懂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笔者在基层环保工作时,曾对黄坦镇驮岙村、新康村和南田镇的五源村共3个村40户小型养殖户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对于畜禽养殖废弃物防治的含义,只有12.5%的养殖户比较清楚,65 %的养殖户不够清楚,而有22.5%的养殖户不清楚。可见,广大养殖户的环保意识淡薄和总体素质低下,缺乏遏制环境污染的主观能动性、污染治理经验和防治措施,严重影响了文成县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的进程和成效。

三、推进文成县生猪养殖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污染治理的对策建议

珊溪水库是温州500万人民饮用水源的“大水缸”,温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源地保护工作,现任陈德荣市委书记、陈金彪市长先后来文成县专题督查调研珊溪水库水源保护工作。可见,抓好生猪养殖业污染治理,保护水源地水质,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笔者就文成生猪养殖污染产生的原因,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积极开展循环利用生猪养殖废物,变废为宝

生猪养殖废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肥料,是一种很好的有机肥,要加以充分的利用,变废为宝。要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治理原则,全面推广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清洁养殖方式和农牧结合生态型治理模式。如在过程控制中实施“干湿分离、雨污分离”,末端治理通过“果园养殖业”、“畜禽-鱼塘”、“畜禽-沼气-果园”等模式的农牧结合生态型治理模式,积极引导养殖业从传统模式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推进规模化养殖场和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如黄坦镇占里村沼液利用示范项目和文成县新伟养殖有限公司综合整治项目,充分开展循环利用畜禽养殖废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占里村沼液利用示范项目主要采取以发展“猪-沼-菜”、“猪-沼-粮”、“猪-沼-苗”、“猪-沼-水生植物”、“猪-沼-竹”的立体循环农业模式整治养殖污染,通过建设氧化塘,种植茭白、聚草等水生植物以及绿化苗木等,变畜禽养殖废物为资源。文成县新伟养殖有限公司用猪粪制造有机肥,粪末和猪尿发酵产生沼气经过压缩进行沼气发电,沼液用于灌溉金银花、蔬菜和养殖水生动植物。

(二)依据环境容量,逐步削减总量,优化发展布局

文成县是珊溪水库重要饮用水源地,根据有关规划,文成县的畜禽养殖为2.26万头生猪当量的环境限制总量,因此,生猪养殖规模远超环境容量。针对文成县养殖总量严重超出环境承载能力,文成县政府早在2006年就颁布了《文成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划分规定》,但是除了大?N镇、黄坦镇等部分乡镇根据《划分规定》要求分别划定了禁养区、限养区外,大部分乡镇均为明确进行划分。因此,各乡镇要严格按照《划分规定》对禁养区、限养区进行划分,合理控制养殖规模,从根本上解决盲目发展、随意扩张的问题,通过关停拆除禁养区养殖户削减养殖总量,对被关停拆除的养殖户给予适当补偿,同时政府部门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补助养殖户转产转业。对于限养区的养殖场,首先,我们要鼓励养殖户转产转业;其次,坚持适度集中养殖与分散养殖相结合优化养殖布局,要以能否消纳所产生的畜禽养殖废物为出发点;第三,因地制宜,适度集中建设生态养殖小区,引导位于溪流附近、建成区、居民集中区等敏感区域内的养殖户进行适度集中,有利于集中处理畜禽废弃物。

(三)加强政府引导,加大对养殖污染治理的财政资金投入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政府在重视工业污染治理的同时,也应在养殖污染治理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发展养殖业的同时应加大对养殖污染治理的财政资金投入。据测算,每头母猪需配套建设3.2m3的沼气池和4.8m2的氧化塘,根据笔者多年基层工作接触估算,建设1m3的沼气池需要约700元,1m2的氧化塘100元,每头母猪仅建设沼气池和氧化塘的污染治理投入约为2720元,因此一个100头母猪养殖场的治污设施投入需27.2万元,这还不包括土地政策处理和排污管网投入,可见养殖污染治理投入的成本很高,而养殖产业本身利润低,治污投入又无法产生经济效益,从大多数中小养殖业主的经济状况看,其抽出资金治污的可能性小。因此,政府应着眼综合、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对养殖污染治理的投入,给予治污设施建设一定的资金支持。如在黄坦镇已开展实施的“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污染处理技术改造,养殖户及时清扫干猪粪,由集粪中心统一收集加工成有机肥,政府部门通过生态补偿资金给清扫猪粪的养殖户每吨200元的财政补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外,政府应该通过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价格政策和补偿机制等多种方式引导养殖业主不断加大治污的投入力度,将养殖污染治理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造其他农业基础设施等统筹规划,加大对养殖污染的治理力度,使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

(四)强化宣传教育

首先抓学习。把环境保护法规、知识,尤其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技术规范》等纳入基层组织、干部的学习内容,开设环境保护专题讲座,举办畜禽养殖户环境知识培训班等,切实提高基层干部和广大养殖户的环保法规、知识水平。转贴于论文联盟

其次,抓宣传。充分利用各乡镇、社区的有线电视、广播,开辟环境保护专栏;环保、畜牧、司法、宣传、教育等部门开展环保知识送下乡活动,向广大养殖户发放环境保护宣传资料,播放环境污染案例分析电视片,举办群众参与性强的环保知识竞赛,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第三,抓引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环境保护提到议事日程,做到环境保护天天讲、时时讲,切实提高广大基层干部的环境意识,树立起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思想观念。此外,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组织基层领导和农民参观生态示范县、生态示范镇或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交流畜禽养殖废弃物管理经验,激发他们参与养殖废弃物管理的热情。

(五)完善地方法规和标准,依法治污

尽管国家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的法规、办法和标准,为畜禽环境污染的治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法规标准体系不健全、不实用的问题依然存在,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参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等,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增强可操作性。一是在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出台符合本地实际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办法,配套制定一些相应的操作规范,使养殖污染治理做到有法可依;二是加强畜禽环境污染执法队伍建设。推行执法责任制,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使畜禽污染控制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环保作文开头 篇三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环保作文开头 篇四

站在小河旁,闻到的是臭气,听到的是呻吟;来到大街上,虽然太阳已经升起,给大地带来了一片光明,可身旁的路灯却依然亮着。这发生在身边的种种事迹都反映出人们不注重节能环保,使我们周围的环境逐渐变差,失去了昔日的美景。也使资源减少,虽然有些国家地大物博,但也不能因为这样就随意乱用吧!

环保作文开头 篇五

过去的两年间,包头市民隔三差五会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这座城市各个角落的美景,分享着一片蓝天碧水,并不时附上“包头蓝”的标签。

包头的天蓝水清并不是一贯如此,今天的人们仍能从老照片里一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包钢高炉未上除尘设施时冒出的红色含铁烟尘和受氟污染而萎缩的圆白菜。但政府的重视、科技人员的付出和每一个普通市民环保意识的增强,最终让包头的大环境发生了改变,那些情景也永久地留在了影像中,成了被岁月尘封的回忆。

环保的历史难题得以破解

包头市南濒黄河,北依阴山,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是我国重要的钢铁、铝业、装备制造、电力、化工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素有“草原钢城”、“稀土之都”的美誉。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包头成为了重点建设地区,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有6个落户包头,这也为包头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工业企业围城、重工业比重大、污染源多且主要污染源处于城市上风向等问题逐步暴露,环境污染问题成了包头人的“心结”。

包头市环保局副调研员王宏告诉《小康》记者,当初村民因氟污染被迫搬家、黄河水含酚浓度超标、工业废渣到处堆放、盐酸倾倒污染地下水……今天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很难想象,这些事情曾经发生在包头。

由于能耗高、效率低、资源浪费、污染严重、布局混乱的粗放式发展方式,以及人们对环保认识的不足,引发了大量的环境问题,包头大气氟污染、煤烟型污染、工业废水和废渣以及放射性污染一度十分突出。1978年10月29日,《光明日报》头版发表了《包头市群众强烈要求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一文,并配发题为《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评论员文章。

包头市在全国较早组建了环境保护机构,1964年成立工业“三废”治理领导小组,“”开始后解散。1972年市革委会恢复成立“包头市革委会城建三废治理领导小组”,1975年将领导小组办公室改为“包头市革委会环保处”。1978年包头市环境保护局正式成立,成为全国环保机构较早纳入政府序列的城市之一。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深入调查环境污染状况、积极开展污染防治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环保工作。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包头市引入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从环境管理学和环境经济学的角度,在全国率先提出“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举”的思路,并进行探索实践,在受污染地区建立新的动态生态平衡系统,为全国树立了典范。

环保是科技、技术密集型行业,无数技术人员为包头环境的进步作出了贡献。其中就包括包^市环境质量预报预警中心主任于晓征。

“环境质量预报预警中心承担着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噪声等污染源环境监测与预警任务。”于晓征告诉《小康》记者,包头将预警中心与气象台建成了数字电路专网,成为自治区首个实现环保与气象部门远程视频、数字传输、天气会商功能的盟市。预警中心投运至今,准确预报了3次蓝色预警、2次黄色预警。

环保力度逐年加大,大企业的环保设施逐渐升级,从数据来看也越来越好。“每个人都想呼吸新鲜空气,使用干净的水,所以环保部门责任更重大。几年来,累计投入300多亿元,实施了大气、水、固体废物污染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重点项目520多项。”王宏说。

近几年来,包头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围绕钢铁、有色金属产业延伸发展,实施了一批精深加工项目;围绕稀土新材料、核电燃料元件、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电子信息等产业,建设了一批高端项目,并不断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从“高碳”向“低碳”、从“制造”向“创造”、从“黑色”向“绿色”转变。

“环保利剑”行动重拳治污

环保作文开头优秀5篇

在全国地级市中,包头市率先与环保部合作编制《包头市环境保护总体解决方案》。聘请国内外一流的团队,按照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顶层设计与项目实施相结合、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一致的原则,创新实施了区域节能环保领域总体解决方案。

据王宏介绍,包头市率先在全区推行环境监管网格化体系。将主城区划分为108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2-3名执法人员、1台执法车及相应的执法设备,实现了城区环境监管的全覆盖。建立实施了环保公安联合执法制度、“四�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头市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空气质量达标率不断提升,环境空气中4项污染物浓度均有明显降低,能够看见蓝天白云的好天气明显增多,黄河包头段三个段面水质稳定达标,持续好转。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这是曾经人们对包头市环境的差评,外地人甚至笑称“包头”真是地如其名。

对于包头环保来说,蓝天不能再“等风来”。近两年,包头市开展了一系列环境保护重大工程,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2016年包头市空气优良天数为269天,同比增加20天,较2014年增加82天。

2017年初,包头市环保局围绕监管执法做“加法”,加强环保标准化建设,给环境执法佩上“干将剑”,给污染企业戴上“紧箍咒”。

2017年1月26日以来,包头市环保监察支队携手市环境监测站、公安机关等向环境污染宣战,开展“环保利剑”系列行动,找准“病根”,开好“药方”,精准治污稳步推进。

据包头市环保监察支队办案人员介绍,截至目前,“环保利剑”一号行动、二号行动已收官,并取得了预期效果,三号行动正在进行中。

截至3月底,包头市环保监察支队共出动执法车辆1135台次,执法人员4784人次,监察各类企业3745家(次),发现各类环境违法问题362件,立案查处96件,提请罚款处罚1800余万元,行政拘留26人,移送环境犯罪案件1起。

点击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