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呱美文网  - 为您分享正能量早安心语语录的句子

民俗春节民风作文(优秀10篇)

admin

点击全文阅读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一米范文人美心善的小编醉清风给大伙儿整编的10篇春节民风民俗作文的相关范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民风民俗作文 篇一

赶集是过年的前奏。那时候,临近春节家长们总会商量着,一趟趟奔赴集市去采购,为家里更新扫帚、门帘等用旧的物什,但主要还是买回瓜子、花生、糖、肉、菜等美味的食物。大多数妈妈这时候最纠结的就是给孩子添新衣了,尤其经济拮据的家庭,多半会选择扯回几尺布,托付有裁缝手艺的亲友,帮忙缝制,给期盼一年的孩子带来些惊喜,在衣食尚不丰富的年代,过年时没件新衣服,对大人孩子都是件很没面子的事情。

小年一过,为过年而展开的美食筹备算是正式开始。蒸年糕、蒸馒头,很多主食都是提前准备,那时候冰箱还是个神话,北方寒冷的天气能起到很好的保鲜作用。做好主食——过年时大人们就可以不必太操劳。

三四十年前,各家也没有高压锅、电饭锅这些烹饪利器,炖肉、做鱼也都是提前进行,各家安排的具体时间不一。常常是谁家屋檐下飘出阵阵浓香,就有邻居走过时大声问一句:开始炖肉了?主妇就满脸笑着大声应一句。家里顽皮的孩子像只小猫围着锅台团团转,被新年的氛围感染得心情也好起来的妈妈们,经常是嘴里呵斥着,却揭开锅盖,先用筷子夹出两块,给家里的孩子先解解馋。

说回到吃,和大多数北方城乡一样,几十年前保定孩子眼中的美食节是从小年就唱响序曲的。多数人家知道“腊月二十三,糖瓜祭灶”的传统,虽然在很多家庭中并不能感受到送“灶神”的仪式,但家庭主妇们大多自这一天开始会买来糖瓜和其他一点零食,吸引的小孩子们眼神巴巴地望着那些原本该被灶神享受的糖瓜,很有点垂涎三尺的滑稽和可爱。

我国北方一直讲究“回家赶上吃三十晚上的饺子”就算到家过了年。所以老保定人对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这两顿饭相当重视,而且在过去,多数家庭这两顿饭都是在家吃饺子。一家人围坐桌前,老少齐下手共同包饺子,然后等着热气腾腾的饺子上桌,男性长辈们有时还会喝上一点小酒,其乐融融地交流一年来的经历感受,那种场景与氛围,和今天动辄酒店吃饭甚至年轻人唱歌狂欢的过年形式相比,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按照老规矩,大年初一的这顿饺子是新年里全家人的第一顿饭,尤其强调“团圆”之意,这顿饺子因为“招财进宝、福不外流”的特别寓意,在过去风俗保守的年代,不仅排斥外人,甚至连已嫁出去的闺女也不能回娘家来吃,今天看来这该算是陋习了。

三十和初一过去,鞭炮声还在此起彼伏,春节期间吃的主题到此远未终止。整个正月里,亲戚家的互相走动,村里乡里的舞狮会、高跷会,孩子们的眼睛总会发现那些好玩和好吃的目标。虽然北方各地吃食很大程度上相类似,但保定冰糖葫芦、糖人面人和烤红薯的美味,就不是其他地方的人们都能享受到的了。至于定兴的玉米面薄饼、安新的芒子、鸡头、老菱角等各县美食特色,已不是本文短短篇幅所能容纳了。

春节民风民俗作文 篇二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

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春节民风民俗作文 篇三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内容最丰富的的传统节日,普天同庆;春节又称“过年”,最早的含义是人们用来庆祝一年的收获并祝福来年有个好收成;节日的形成,源远流长。古代春节,叫做元旦,元,始也;旦,晨也,即一年之始,也叫三元,岁之元,日之元,月之元。最早定春节为新年在汉武帝初元年。

过年之前,我们要“扫尘”,用意是要把一切霉运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地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还有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除夕守岁是重要的年俗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在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岁,象征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赶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古代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些春节民俗便是我们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了。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四

大年初一是我感到最快乐的一天。我不仅可以穿漂亮的新衣服,而且还可以收到许多压岁钱和新年礼物呢!

一大早,我就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吵醒了。我一睁开眼,就往枕头下面摸,哇!我摸到了两个红包。原来是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给我的压岁钱。我翻开一看,啊,里面有这么多压岁钱呀!我快乐极了,大声喊道:“祝爸爸妈妈工作顺利,永远幸福;爷爷奶奶身体安康,长命百岁!”全家人都快乐地笑了。

吃完早饭,我就和爸爸一起去他的朋友家拜年了。我们来到了大伯伯大妈妈家,他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大伯伯在一旁和爸爸说话,而我就和大妈妈在一起看看电视,嗑嗑瓜子,好不快活。突然,大妈妈起身走进书房里去了,我正感到纳闷。不一会儿,大妈妈出来了,原来大妈妈是去拿送给我的`新年礼物和压岁钱了呢!我翻开礼物一看,原来是一只正在跳舞的芭比娃娃。她长着一头柔美的秀发,身穿一件洁白的粉色纱裙,真是漂亮极了!我非常快乐,连声说:“谢谢大妈妈。”……

离开了大伯伯大妈妈家,我又准备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婆家拜年了。当然我又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喽!

有了这么多的压岁钱,今年我又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元宵灯会义卖”活动,我要用自己收到的压岁钱为学校里生病的同学献上一份爱心。

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的传统节日,有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但是我最喜欢春节,因为春节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还可以得到压岁钱,男孩子还可以放鞭炮呢!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节日。关于春节的来历是这样的: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这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里的人们都要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有一位老人,告诉大家。“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我们的家乡,人们在除夕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过年了。人们会买鞭炮、买春联、准备年货、买新衣服,人们还要彻底清扫卫生。除夕之夜,我们还要吃饺子,每年包饺子的时候,妈妈会在一些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了有硬币的饺子,就代表着谁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的。吃完饺子后,我们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

到了春节那天,我很快乐,因为我可以穿新衣服,而且还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另外我发现别人也都很精神,也很快乐,到处都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春节民风民俗作文 篇五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特色,我家乡也不例外。我家乡在德庆县旧院村。那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连过年的习俗也别有一番风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床洗漱完毕就得忙开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间的一个神,每到今天,他就会告诉上帝这家人一年的喜忧,所以人们买来麦芽糖,先上他几株香,以示尊敬,然后放一碗麦芽糖,拜三拜,让他只报喜,不报忧,这样上帝以为我们过得非常好,就能够让庄稼风调雨顺。

拜完灶神,大概9点左右就开始做午饭了,午饭几乎就是年夜饭的“彩排”,因为只是有些人现在来不了。

菜也有讲规矩哦!必须有两碟青菜,意思就是庄稼在夏天可以长得葱葱绿绿的,保证秋天好收成。接着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够是孕妇吃或者还没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接着是一碟公鸡肉,意头是在人们满山头叫牲畜的时候不伤害到嗓子。再来1碟红鲤鱼,必须有两只,意头红红火火,年年有余(鱼)。

吃完午饭,在平时,应该是每日一次的午后休闲时光,但是今天不是,2点左右就要为年夜饭开始动手了,这个切菜,那个砍排骨,这个生火,那个加柴。大约4点半有多时,更为热闹,新屋旧屋的柴房一共8个灶洞都塞满了柴。年夜饭得在7点前开台,必须要有三个人边吃饭,边守柴房,因为这时候灶神君嘴上麦芽糖已经快没了,没了的话,就会向上帝报忧了,不过,在家人面前,他是不会这样做的,七点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点半就OK了。

到了8点30,人们守岁肚子饿了不能再吃年夜饭的了,只能够吃甜食糕� 12点00开始了“鞭炮交响曲”,全村都放超长鞭炮,不过是有节奏的哦,这边刚烧完,那边正在烧,比年夜饭和制作过程更加热闹了!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你的呢?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六

正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是一年春来到呀!在这里,我“猪”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合家欢乐!

这阵子呀,我一直在研究春节的风俗习惯,力保一小时之内“出师”;二小时之内成为“春节通”;三小时之内成为社会学家,四小时……停!停!停!再说下去就成社会学教授了!不过吗,我这笔那是不由自主的动了起来……不废话了,还是把“饿”精心收集到的东东拿来显摆显摆吧!(免费)

春节,一般为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古代把元旦和春节认为是同一天,但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后,将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好处:多放三天假!坏处:作业比假期还长!什么,你说无聊,好吧,来人呀,上大餐!

这是一段很老很老的故事:

早在三黄五帝的时候,有一个怪兽叫夕。兴风做浪,闹得人间不得安宁,大伙拿他无可奈何。当时可没奥特曼,有也不会在中国,更没有二愣子似的某某队,成于吃奥特曼的功,取而代之的`则是许多无奈。不过,天上的神知道了,派了年去抓它,消灭它,临走时,带上了一件秘密武器,前往人间特去干掉它(故事都这个样,不然讲它干啥?),刚开始夕还占据上风,不过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有一天,年告诉大伙:夕十分怕红色,又配合红色的桃符来对付夕,夕十分惧怕,此时年又使用“秘密武器”。那家伙一颗见效,不是消炎药(宋丹丹之招牌+经典+改编),什么?爆竹,“轰”一声,夕被消灭了。

正好那天是腊月三十,所以叫除夕,而大伙为了纪念年,叫大年三十,成了一句俗语:大年三十找骂!演变了一些习惯,桃符成了大红对联,爆竹成了鞭炮。大餐如何?不要被哄得睡了觉哦!下面还有—压岁钱手册,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以下一段内容对十八岁以上不太适用,不要看!过年,压岁钱成了唯一能令人兴奋的事,拜年小孩图人啥?增进关系?不诚实,是压岁钱。多碰几个人,压岁钱增加!不给,给他说说压岁钱,管用,另外,不要长期等在一个地方,多打打“游击战”有用!如果以上方法均以失败告终,只好打肿脸充胖子,硬要!如果你的脸皮够厚够硬,那么就恭喜发财了。

总之春节是美好而又祥和的,我这篇文章仍有很多不足总有要改的地方,各位“老鸟”帮帮我这只“小虾米”吧,我告辞了,明年再相逢。

春节民风民俗作文 篇七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古书《吕氏春秋》中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习惯了,此外,扫尘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

春联也叫对联、桃符,它以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是我们中国独特的文学形式。春节贴春联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

"福"字,指的是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是为了表达对亲朋好友的一种祝福。可是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祝福,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了"。

现在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已很是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带去了兴旺和欢乐的喜庆场面。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对联:"焰火耀长空,色彩斑斓欢度除夕度,金龙腾大地,人声鼎沸喜迎吉祥年"!

说到永康的春节习俗,那可真是多啊!让我给你细细道来。

掸尘:农历腊月二十四,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掸扫去室内、家具及厨房各角落的灰土尘埃,以免留下魔鬼的爪印,于来年不利。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每逢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倒贴"福"字:在贴春联的同时,大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谢年:在除夕,永康城乡各地鞭炮阵阵,家家户户按照传统习俗摆出了方桌,点上了红红的蜡烛谢年,祈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祖:在我们这里,正月初一,不是先拜年,而是先去祭祖。每拜完一个祖坟,就在坟前放鞭炮,为了让祖宗保佑我们。

拜年:祭完祖,就是拜年了。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怎么样,看了我们这儿春节习俗,才知道各地习俗每什么太大的差别吧。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八

在我的老家——安徽省姑苏市灵璧县,有一个很特别的新年习俗,那就是挂钟馗像。

钟馗画像,第一眼看去便让人感到与众不同。画面上的钟馗身材魁梧,相貌凶猛。一袭宽大的红色衣袍,遮不住腆胸叠肚。短筒朝靴,显得风尘仆仆。他一手提剑,一手拎着一只小鬼,仿佛立即就要将小鬼斩成两半。整幅画惟妙惟肖。

说到这儿,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人们为何要挂钟馗画像了吧!那就是“避邪打鬼”。

挂钟馗画像始于良久以前。我的老家那儿最初都是在春节大年节之时将画像挂在门上或正堂中,但到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才有的习俗。端午节那天,人们庄严地挂上钟馗像,焚香星期,祈求驱邪赐福。小时看到门上的钟馗画像时,当时我真的是“余年幼,方出神,望着画中的‘怪叔叔’,不觉讶然惊恐”。直到近来,我才真正知道钟馗背后的故事。

相传,钟馗为灵璧人,长相相貌丑陋,但智慧伶俐,读书过目成诵,作文篇篇美丽。大比之年,唐明皇开科取士,钟馗的。三篇文章字字珠玑,行行生辉。殿试时,只要明皇看中,就会稳中状元。没想到,唐明皇见钟馗相貌丑陋,竟以貌取人,把钟馗的名字划到十名以外。状元没得中,钟馗一气之下撞墙而死。后来,在唐明皇的一个梦中,钟馗的灵魂游到皇宫,一把捉住他,质问他为何以貌取人。唐明皇惊恐万分,只好封钟馗在阴间当辟邪镇妖将军,允许钟馗在他的画像上写下“辟邪镇妖将军”,并将画像送回钟馗的故乡。梦醒后,唐明皇令人呈上钟馗的试卷,仔细一看,钟馗的文章果然极佳,并提出了不上治国安邦之策。唐明皇看罢,不由得感到惋惜,于是立刻按梦中所说的那样,令人逐一照办。

画像送到灵璧后,当地人处于的辟邪镇妖心愿,便开始在节日里把钟馗画像张贴在门上或正堂中,而且据说辟邪镇妖的效果特别好。于是经由代代相传,节日挂钟馗像已经成了灵璧不同凡响的习俗。灵璧也产生了良多画钟馗像的画家高手,每逢节日画像便供不应求。1915年,灵璧画家翟光远画的钟馗像还曾在巴拿马国际展览会中获得金奖,给钟馗画像带来了国际性的声誉。

听了钟馗的传说,每当我经由钟馗的画像,望着这位怀才不遇的“辟邪镇妖将军”,老是肃然起敬。固然,这只是一个民间的传说,但从传说中,却能看到“挂钟馗像”这一习俗的文化底蕴。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九

我跟随父母在平湖求学,而我的老家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那里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我回过老家许多次,每一次都陶醉在它的美丽景色中,那就是——重庆。

刚进入腊月,重庆人就忙开了。为了准备好这顿年夜饭,一些必不可少的传统主菜不提前十天半个月准备是不行的。其中最主要的当数“梅干菜扣肉”和“灌海椒”。“梅干菜扣肉”看似简单,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腻、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灌海椒”则是把糯米面拌上作料后填入一个个掏空的海椒中,然后放入咸菜罐子里封存半个月,到了除夕,拿出来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我吃年夜饭时,光闻到它们的香气和看到它们的样子,就已经垂涎欲滴了。

大年初一,我们都不出门,守在家里。听妈妈说大年初一家里不能扫地和倒垃圾,这样做会扫走家里的财气,那天不能睡午觉,会成为“霉”睡,会一年倒霉的意思。当然,这一天,大家都必须多说吉利话,不能说丧气话,预示新年大吉大利。

大年初二我们就开始拜年了!当地人称为“走人户”,意思是到亲朋好友家里拜访。我们还在大年初二之后吃了顿“转转饭”,就是在亲戚朋友之间轮流吃饭,一家负责一天的`饭菜。通常吃饭后打牌,大家一边打牌,一边聊天。我们小孩子就在池塘边、树林里尽情地玩耍。

重庆过年时的习俗很有特点吧!其实我们的新年习俗还有许许多多,还有很多美味可口的食品和各式各样的工艺品在等着你们。如果你很好奇,那就请你亲自去重庆走一趟,相信你一定会收获颇丰!

春节习俗的作文 篇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元日》充分描写了古代人是如何过年的。而这其中的“新桃”,即春联,也是中国人过年的几大要素之一,更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而在我们家乡,也有这种传统习俗——写春联、贴春联。

我们是腊月廿五回老家的。到家的第二我们就开始着手准备写春联了。买红纸、研墨、给毛笔开锋、做浆糊。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在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后,我们就开始写春联了。

但在写春联之前,我们还有一件事要做——想春联。毕竟,要挂一年的春联可不能草草了事。于是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桌旁,冥思苦想,每个人竭尽所能,想出了几十种春联。但最终我们采用了爸爸的一副:

“子去迎春晋新户,牛来抱福贺万疆。”横批:“新家祝好”

既然想好了春联,就可以写了。只见爸爸拿起毛笔,双膝弯曲,身体微倾,蘸了蘸墨,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写好了春联。写好后一看,那字还真是有一点书法大家的味道了。当然,写字时也闹了一个小笑话:爸爸把“疆”字右半边的。两个“田”写成了“口”。我和妈妈不由得哈哈大笑,爸爸倒不以为意,潇洒地在“口”内加了个“十”就完成了。接着把毛笔递给我,“你来写横批!”,我也乐于奉命,深吸一口气,拿起毛笔在纸上龙飞凤舞地写下横批,我对这几个字颇为满意,爸爸却评论说“倒也算齐整。”

写好春联,就可以贴春联了。我们拿出了自制的浆糊,用刷子沾上一点,轻轻涂在春联背面。然后小心翼翼地爬上梯子,把春联在墙上铺开、抹平,就贴好了。望着新家门前的两副大对联,年的气息扑面而来……

点击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