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描写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以下是一米范文细心的小编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6篇春风送暖 除旧迎新 王安石《元日》及赏析,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赏析 篇一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歡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歡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注释 篇二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 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王安石《元日》原文与译文 篇三《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王安石《元日》原文与译文,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 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 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 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 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 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译文
(一)
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已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碗。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家家都用新的桃符把旧的桃符更换。
(二)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春节的由来与传说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习俗
进入腊月后,天寒地冻,农活少人们较闲,人们有了较充裕的时间,可以开展各种喜庆活动,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届时,市场上年货充盈,卖年画、窗花、鞭炮、灯笼、脸谱、春联以及节日食品用品等,人们摩肩接踵,货摊一个挨一个,讨买叫卖,热闹非凡。
在几千年形成的节日习俗中,像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已经逐渐被淘汰。其它像贴春联,挂年画、贴剪纸等习俗沿续至今,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息。
春节忌讳
中国人在过春节时有诸多禁忌,主要为了保平安,在来年事事顺心,万事如意。由初一至初十的禁忌有:
初一:鸡日,旧时在元旦贴画鸡辟邪祈福(鸡谐音吉ji);
初二:狗日,出外拜年或祭祖;
初三:羊日,易生口角,不宜拜年;
初四:猪日,祭财神;
初五:牛日,“破五”,可打破诸多禁忌:“送穷五”初一至初四的垃圾不能倒掉,免倒财气,初五的垃圾视为穷土,倒掉就送穷出门;
初六:马日,送神的日子,把除夕送来的财神纸马烧掉,店开始复业;
初七:人日,人的生日,又是聚餐吃喝,又有放花炮烟花,启烟火的习俗,是火的生日;
初八:谷日,诸星下界,因此要祭星,寺庙往往在这天设坛祭星;
初九:天爷生日,玉皇大帝诞辰,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
初十:石头生日,凡是磨、碓、碾等石制用具都忌动用,叫石不动,甚至烧香祭拜石具。
[王安石《元日》原文与译文]相关文章:
1、元日 王安石 原文
2、元日王安石译文
3、王安石《元日》原文及意思
4、王安石《元日》译文及赏析
5、元日王安石译文及赏析
6、王安石元日原文赏析
7、王安石诗《元日》原文赏析
8、王安石元日原文及赏析
9、元日王安石原文及翻译
10、王安石 元日
元日 篇四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原文与译文 篇五元日,指吉日;正月初一。见《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孔传:“月正,正月;元日,上日也。”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元日基本解释
(1)指吉日。《汉书·王莽传中》:“冠以戊子为元日,昏(婚)以戊寅之旬为忌日,百姓多不从者。”;颜师古注:“元,善也。”
(2)指正月初一日。《书·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相祖。”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这一天中国民间有许多传统民俗活动,包括贴春联和门神,除夕守岁,开门爆竹一是指吉日。
创作背景 篇六此诗作于作者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