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共同摄制的24集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于2019年9月16日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正式播出。你是否看过这部作品?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下面是勤劳的小编帮大家找到的纪录片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优秀3篇。
《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一改革春潮激荡九州,亿万人民同心筑梦。
截至9月22日,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已经连续播出14集。该片倾情呈现了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懈奋斗谱写的壮丽史诗,充分展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全国范围引发了追片热潮和热烈反响。
专题片第8集《伟大转折》聚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恢复高考、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实施改革开放等方面展现了这段波澜壮阔、激荡人心的历史时刻。
“辉煌的成就让人无比自豪,感人故事更是催人奋进、让人热血沸腾,还有不少历史镜头频频唤醒我们尘封的记忆,将我们的思绪带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陕西省西安市纪委派驻市外侨办纪检组副组长袁战鸿表示,在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清楚感受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伟大祖国的日益壮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袁战鸿表示,作为一名党的纪检干部,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和韧劲,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捍卫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用激浊扬清的实际成效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作为一名党史工作者,自己将进一步创新党史研究方式方法和资政育人形式载体,为构建红色文化精神高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抗联研究处干部孙太志谈到,在认真收看了《我们走在大路上》专题片后,对党史研究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从《新中国诞生》到《艰辛探索》,从《突破重围》到《民为邦本》,已经播放的14集,每集都让我热血沸腾、热泪盈眶。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前进的不易,也为祖国日益富强感到振奋!”陕西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xx激动地告诉我们。
杨宏军表示,将继续秉承国企的使命和担当,以继续优化产业结构为主线,提品质、扩产能,为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添砖加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少年强,则国强。”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艺凡艺术教育培训学校校长张超凡说,当专题片播放到“我要读书”的组照中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时,深刻感受到国家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专题片里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建设精神、奋斗精神通过电视语言叙述,有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感召。”上海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吴铭谈到自己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感召和激励新时代大学生,一起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七子之歌》朴实无华,却反映了近代中国遭受的苦痛,咏唱出追求统一大业的呐喊。”山东大学学生李思琪讲述自己看完专题片第11集《统一大业》后,心绪难平。
李xx说,祖国的强盛与每个人的努力都息息相关,当代大学生既有着光明的前途,更有着艰巨的责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代青年人接续奋斗。
“奥运圣火点燃,青藏铁路通车,三峡大坝建成,神舟飞船升空,我看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6级本科生解丛安谈起自己收看专题片的感受。
解xx曾在吉林大学原创话剧《黄大年》中饰演黄大年。为了更好展现“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精神,他辗转广西、北京、长春等地采风,从创作剧本、排练到首演历时一年时间。“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将不辱使命,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至诚报国。”解丛安说。
《我们走在大路上》观后感 篇二我们走在大路上一往情深。我们常说,中国共产党有强大真理力量,也有强大人格力量。“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定意义上说,党的“人格力量”,就是党的情感力量,映照党的初心和使命。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就要有“深情”:对国家的深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人们常说,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要努力做到“以身许党许国”,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伟大事业之中。对人民的深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感情是一个非常本质的东西,不带感情去做接地气的动作,就是‘作秀’了。有感情的同志下基层做工作,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那是一种温度”。要始终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为群众多解操心事烦心事。面对新时代、新使命,要把工作当事业做、当学问做、当享受做,以“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昂扬姿态,在状态、有激情地干事创业。
我们走在大路上要一往无前。历尽磨难愈挫愈勇,身处绝地向死而生,坚守初心使命是我们党从苦难走向辉煌、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精神密码”。“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推进“四个伟大”,面对“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的告诫,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努力答好时代考卷。做克难克险的排头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努力创造让人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我们走在大路上要一身正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们党因初心而凝聚,因使命而壮大。这其中,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是党的形象代言人。不忘初心不能有口无心,牢记使命不能有气无力。打铁必须自身硬。因此,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为党执政的中坚力量,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坚持把初心使命举过头顶,恪守为民造福的天职,严守敬业奉献的本职。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我们走在大路上的心得体会 篇三“今天胜利了,这是我们盼望已久的,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胜利会这么快。我们不知道毛主席用的是什么妙计?”柳亚子问道。
“打仗没有什么妙计,人民的支持是最大的妙计。我们有一百万军队渡江,如果没有人民的大力支持,是不能成功的。”毛泽东答道……
这是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第二集“敢教日月换新天”中毛泽东和柳亚子于1949年“五一节”在颐和园泛舟湖上,直抒胸臆、纵论沧桑的一段对话,其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妙计”一词。
“妙计”本意为构思新颖独特的计策,如锦囊妙计、奇谋妙计等。从毛泽东与柳亚子的对话中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归根到底就是牢牢把握团结依靠人民的这个“锦囊妙计”。回首我们党披荆斩棘一路走来,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哪一次胜利、哪一项成就不是紧密团结和依靠人民去创造的历史。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向多远的未来。党中央在全党部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鲜明地宣示了我们党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因此,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记,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永远不能脱离人民群众,更不能忘记获得人民的支持才是最大的“妙计”。那么,如今我们走在大路上,又该如何不忘初心用好人民这个“妙计”去实现民族复兴更伟大的胜利呢?
“情到深处自然浓”――拜民为师,用“情”施“妙计”,为人民满意奠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思想和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同志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还有少数党员干部始终放不下架子,扑不下身去,就更谈不上拜师学艺,接地气通下情了。其实,干部拜群众为师不仅是一种姿态,一种修养,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我将无我”的境界、一种去留无意的胸襟,一种宠辱不惊的情怀。扎根基层,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才能筑牢根基。根基稳固,才有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试想那些成天摆架子,脱离群众的干部不就像无根浮萍随波逐流吗?这样的干部又怎能经得起风吹雨打,又如何让人民满意?有道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党员干部弹奏“人民满意”的最美音乐是无声之乐,而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就是无声音乐的最高境界。古诗曰:“些小吾曹州县史,一枝一叶总关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情到深处自然浓的思想流露,既反映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科学,又体现了党中央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深情厚意。因此,新时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明白“我是谁”,用心付出,用情投入,虚心拜民为师,让人民群众的一举一动都融入到自己的感情之中。长此以往,“情到深处自然浓”,便能用“情”施“妙计”,为人民满意奠基。
“业精于勤荒于嬉”――深入调研,用“勤”施“妙计”,为人民满意铺路。“业精于勤,荒于嬉”这句话告诉我们“勤”和“嬉”是条件,“精”和“荒”是结果。人只要勤奋就会成功,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无论何时何地,身处何岗位,都要始终如一当好人民的勤务员。要知道,让人民满意没有捷径,唯有深入调研,以“勤”为径,以“苦”作舟,用“勤”施“妙计”,方能为人民满意铺好路。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凡是有成就的人,无不用“勤”至深。“勤”就像一把钥匙,它可以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可以促进学业的发展,可以促使美好愿望得以实现。反之,“嬉”就像一种腐蚀剂,它使有志者变得消沉,使聪明者变得愚蠢,使大有希望者变得无所作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成为“人民满意”的答卷人,就必须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勤”字当头,当好人民的勤务员;用“勤”施“妙计”,为人民满意铺路,从思想上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行动上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急民众之所急、忧民众之有忧、解民众之所惑、帮民众之所难,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
“但得官清吏不横”――廉洁自律,用“清”施“妙计”,为不负人民护航。古人云:“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舞时”,意指只要作官的清正、当吏的不横行霸道,就可以让人民满意,得到人民拥护。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理当依法履行公职,而廉洁是立身的底线,清正是做人之根本。同时,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也是人民满意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基层党员干部该做的事,虽小也要一点不差地把它做好,不该做的事,虽小也坚决不能有所涉足,真正做到有权不任性,小事不小看。试想,廉洁的根基不牢固,如何支撑立身做人之本?一个廉洁底线都守不住的党员干部,又如何能守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呢?“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要想在“民意闲谈中”留下清气满乾坤,廉洁是基石;要想让人民满意,须用“清”施“妙计”,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为不负人民保驾护航。
人民满意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只要我们把人民满意当作是一种理想孜孜以求,当作是一种使命砥砺前行,时刻牢记我们走在大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意气风发施“妙计”,坚持拜民为师,用“情”施“妙计”,为人民满意奠基;深入调研,用“勤”施“妙计”,为人民满意铺路;廉洁自律,用“清”施“妙计”,为不负人民护航,就一定会让人民满意从一个高度上升到另一个高度!